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

论文摘要

艾米莉·迪金森(1830-1886)在世界诗坛已饮誉30余年之久。她毕生创作了1775首诗歌。她的文学天赋就在于她虽然生活在自己的那个时代,但是她却能够预测思想动态与诗歌主题。她被公认为美国现代诗歌创始人之一。她是一位前现代主义诗人,更是一位有勇气与叛逆精神的女性。她所独创的那种支离破碎、多元和意象主义的特征近来被界定为现代主义诗略。她隐晦的诗风、模棱两可的标点和大小写,变化的谴辞以及诗作的多版本性导致不同甚至是相反的解读。读者为之迷惑,为之惊叹,为之欣喜。这些相左的解读吸引了各国学者的目光,包括中国。本文试图探讨分析狄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在引言和结论部分以外,论文分为三章:第一章试图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狄金森诗歌进行分析研究。她以带有个人特色的女性语言描述女性意象。她诗歌的叙事者常常是一个与女性非常相像的孩子,柔弱、多变、顺从而有矫情。实际上孩子所扮演的正是符合当时文化规范的女性角色—文弱顺从但又富有与男权抗争的精神。女性主义批评家从诸如历史、哲学、心理学和其他文学理论等众多学科汲取营养,对狄金森生平与创作中性别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她诗作中许多女性形象实际上是她本人形象的真实写照。性别的确为她的视野与创作开创了一个空间。第二章主要探讨了狄金森诗作的身份再现。关于狄金森身份方面的问题层出不穷,包括她作为一个女性,一个诗人的身份,她宗教与国别身份。狄金森的诗作还诱发了浪漫主义想象与传统形而上结构之间的复杂关系。浪漫主义本身一直推崇非现实的崇高,而不是具体的实现与再现,包括语言再现。第三章探讨的是狄金森诗歌中性别声音的解读与阐释。性别、诗歌与解读构成一种行为。一方面狄金森建构了一种针对传统两性性别体系的新的选择,另一方面她又为读者开创了一个可以进行不同性别定位的机会。通过对狄金森诗歌性别声音的分析可以看出,她的性别变化行为对于她的整体诗歌创作是十分关键的。通过对狄金森诗歌中性别声音的分析,本文做出的结论是,诗人对性别声音的建构与读者对性别声音的解读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同时也表明了狄金森在生活与创作方面的独特性。

论文目录

  • Abstract
  • 摘要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Sex and Gender:Dickinson's Feminist Tendencies
  • 1.1 Review of Feminist Criticism
  • 1.2 The Women Images in Dickinson's Poem
  • 1.3 The Language Feature of Dickinson's Poetry
  • Chapter Two:Gender and Poetry:the Poetic Embodiment
  • 2.1 Questions of Embodiment Concerning Identity
  • 2.2 Correlation with Various Identity
  • 2.3 Contradictory Positions as Woman,Poet and American
  • Chapter Three:Voice and Performance:Reading and Interpreting Gender
  • 3.1 Voice of Poetic Performance
  • 3.2 Enactment of Gender
  • 3.3 Reading and Interpreting Gender as Voice and Performance
  • 3.4 Interaction Between Reader and Poet
  • Conclusion
  • Bibliography
  • Acknowledgements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相关论文文献

    • [1].相近的灵魂:艾米莉·狄金森作品中自然的诗画之维[J]. 外语与翻译 2016(04)
    • [2].狄金森在中国的译介与本土化形象构建[J].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7(04)
    • [3].狄金森的大海与爱情[J]. 世界文化 2017(09)
    • [4].浅析狄金森诗中的“死亡”再定义——以《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候死神》为例[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09)
    • [5].狄金森物象与心灵家园的诗歌[J]. 求索 2016(05)
    • [6].狄金森对佛教的吸收[J]. 外国文学评论 2015(02)
    • [7].家里的维苏威:狄金森的力量[J]. 当代比较文学 2019(00)
    • [8].论狄金森的自然观[J]. 青年文学家 2020(27)
    • [9].田园生活与狄金森诗歌中的自然隐喻[J]. 雪莲 2018(10)
    • [10].诗人在这“没读过什么书”——探访狄金森的母校霍山女子学院[J]. 大学生 2019(02)
    • [11].解读狄金森:《我是家里最小的》[J]. 疯狂英语(教师版) 2012(03)
    • [12].星星的桥[J]. 阅读 2017(42)
    • [13].狄金森诗歌中的空间探析[J]. 芒种 2017(06)
    • [14].埋下善的种子[J]. 河北教育(德育版) 2017(Z1)
    • [15].给狄金森(组诗)[J]. 清明 2017(06)
    • [16].狄金森在中国的经典化建构——以汉译诗作进入中小学课本为中心[J].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2015(02)
    • [17].狄金森的一天[J]. 延河 2016(01)
    • [18].狄金森与中国——跨文化传播、想象与理解[J].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2010(01)
    • [19].狄金森:一位书写灵魂回归自然的诗人[J]. 华西语文学刊 2010(01)
    • [20].论狄金森死亡主题诗歌的爱情、存在、灵魂与筹码[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24)
    • [21].狄金森平等生态思想评议[J]. 山花 2013(06)
    • [22].跟艾米丽·狄金森学写诗[J]. 诗林 2013(04)
    • [23].从爱米莉·狄金森的诗歌看孤寂的美丽[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27)
    • [24].解读狄金森:因为我不能停步等待死亡[J]. 长城 2009(02)
    • [25].狄金森诗歌的实验性特征[J]. 译林 2009(05)
    • [26].静观灵魂——爱米莉·狄金森和她的诗歌创作[J]. 译林 2008(02)
    • [27].以优美的诗歌吟唱“痛苦”——简评狄金森的诗歌艺术思想[J]. 作家 2008(06)
    • [28].解密狄金森“私发表”之钥——以其生前发表的诗歌为例[J]. 阿坝师范学院学报 2018(04)
    • [29].狄金森诗歌的叙事语气[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2)
    • [30].我的父亲狄金森:论诗学影响[J]. 上海文化 2017(11)

    标签:;  ;  ;  ;  

    艾米莉·迪金森诗歌中性别的声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