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C1/Y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卵巢癌效应的实验研究

MUC1/Y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卵巢癌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MUC1/Y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卵巢癌效应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妇产科

作者: 祁澜

导师: 孔北华

关键词: 树突状细胞,细胞毒淋巴细胞,真核表达载体,真核细胞,脂质体,转染,卵巢癌,生物治疗

文献来源: 山东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据美国2005年的最新统计,在妇女恶性肿瘤死亡原因中,卵巢癌排名第四位。虽然近20年来在卵巢癌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使卵巢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明显提高,但是,卵巢癌依然无法早期诊断,70%~80%的患者就诊时已属晚期,传统的手术、化疗和放射治疗常常难以治愈,而且70%以上的患者最终将复发。因此寻找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的卵巢癌相关抗原,并探索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近年来,以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为代表的生物治疗作为肿瘤治疗的第四模式日益受到重视,作为晚期卵巢癌治疗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生物治疗已逐渐显示出其独特的优越性。 MUC1/Y作为MUC1家族中的一个剪接异构体,是1994年由以色列科学家Zrihan发现的新基因,其蛋白定位于细胞膜。研究表明,MUC1/Y具有膜受体的特征,可能作为一种膜表面的重要分子通过ras信号传导通路参与细胞的恶性转化过程;进一步的动物实验表明,与MUC1相比,MUC1/Y的表达更具有肿瘤特异性,并可增加肿瘤细胞的致瘤能力。有报道MUC1/Y高度表达于卵巢癌、乳腺癌等上皮性肿瘤中,因此,MUC1/Y有望成为卵巢癌免疫生物治疗的靶点。 肿瘤的细胞免疫主要是T细胞免疫,依赖于有效的抗原呈递。树突状细胞是体内唯一能够激活初始型T细胞的抗原呈递细胞,是启动、调控并维持免疫应答的中心环节,因此利用DC在患者体内建立起肿瘤特异性的、持久的免疫应答,是目前将DC肿瘤疫苗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也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肿瘤免疫治疗的新方法。 由此我们设想如果通过基因转染使树突状细胞表达MUC1/Y抗原,那么由它诱导的CTL是否可以对MUC1/Y~+的卵巢癌细胞产生特异的杀伤活性。因此本研究首先探讨MUC1/Y是否确实在卵巢癌组织中特异性表达,然后构建了含有人MUC1/Y全长cDNA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将其转染到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中,研究其是否能够诱导出特异的可识别MUC1/Y~+卵巢癌细胞的细胞毒性T细胞,并产生有效的杀伤效应。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MUC1/Y基因在人卵巢癌组织及细胞系中的表达及意义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第二部分 人MUC1/Y基因镇和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卵巢癌细胞系HRA中的稳定表达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第三部分 MUC1/Y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免疫诱导效应的实验研究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附图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发布时间: 2005-10-17

相关论文

  • [1].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及联合化疗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D]. 孙平.山东大学2004
  • [2].EphA2、EphrinA1及雌激素受体亚型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EphA2表达的体外抑制研究[D]. 韩丽萍.郑州大学2005
  • [3].整合素β1、α5β1、αv及FN在卵巢癌腹腔种植转移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 韦德英.山东大学2005
  • [4].卵巢恶性肿瘤多基因甲基化的研究[D]. 洪凡真.山东大学2005
  • [5].卵巢癌相关抗原的异种血清学筛选[D]. 李玉.四川大学2005
  • [6].多聚乙烯基亚胺介导的自杀基因系统对卵巢癌靶向杀伤效应的研究[D]. 金平.山东大学2005
  • [7].卵巢癌患者自然杀伤细胞免疫活性变化的分子机制研究[D]. 刘敏.山东大学2005
  • [8].突变K-ras基因修饰的肺癌树突状细胞疫苗体外活性检测和体内抗瘤作用的研究[D]. 喻璟瑞.四川大学2004
  • [9].白细胞介素12基因转染树突状细胞后和卵巢癌细胞融合作为卵巢癌肿瘤疫苗的初步研究[D]. 彭萍.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3
  • [10].Rsf-1/HBXAP基因转导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卵巢癌效应的实验研究[D]. 孙丽.山东大学2007

标签:;  ;  ;  ;  ;  ;  ;  ;  

MUC1/Y基因修饰的树突状细胞体外抗卵巢癌效应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