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其病理改变是以微血管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病变。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是由遗传、代谢、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目前对DN尚无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然而,随着科学的发展,近几年广大中医学者对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的研究已经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在临床治疗当中显示出了其独特的优势。目的本课题通过明确患者目前存在的主要症状、证侯分型特点,及其与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为中医的辨证论治提供证候基础,从而使得中医药在防治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得到更好的运用,在延长患者生命的同时能够提高其生活质量,并为中医防治糖尿病肾病提供新的切入点。方法本研究以确诊为糖尿病肾病的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横断面调查的试验设计,共纳入有效病例201例。参照《中药新药临床指导原则》2002版、《糖尿病肾病诊断、辨证分型及疗效评定标准》2007版、《糖尿病肾病中医防治指南》2007版制定中医证候量化问卷,收集患者一般资料,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等)、临床四诊资料、实验室相关资料(如HbAlc、Scr等)。所收集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统计学方法:运用描述性分析、非参数等统计方法进行证侯分析,其中计量资料以均数土标准差(x±s)表示,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糖尿病肾病患者年龄构成比例中主要以中老年为主,但无明显男女差异。2.患者的中医症状本证中主要以怠倦乏力(80.1%)、口渴喜饮(70.6%)、口干咽燥(41.3%)、腰膝酸软(29.4%)、食少纳呆(24.9%)、气短懒言(22.9%)、小便频多(20.9%)最为常见;标证以肢体麻木(46.8%)、浮肿(44.8%)最为多见;舌脉以淡、暗、白腻,脉沉、脉弦多见。3.中医证型本证以气阴两虚(54.73%)为最多见,其次为脾肾气虚(30.35%)、脾肾阳虚(6.97%)、肝肾阴虚(4.97%)、阴阳两虚(2.98%)。标实证型中血瘀(38.81%)最为多见,其次为痰瘀(29.34%)、湿浊(5.97%)、湿热(3.99%)。多数患者的证型为虚实夹杂,共有158例(68.11%)。4.中医证型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相关,气阴两虚证型分布与各临床分期无明显差异,脾肾脾肾气虚、脾肾阳虚Ⅳ、Ⅴ期,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阴两虚、阴阳两虚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与脾肾气虚、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三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肌酐的水平方面,阴阳两虚肌酐水平较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组患者及正常组(P<0.05);DM及DN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5.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分布与患者的性别、年龄、24小时尿蛋白、24小时尿微量白蛋白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脾肾亏虚为本,血瘀为标仍是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主要病机,中医证型中以脾肾气虚、气阴两虚最为常见;标实证中主要以血瘀、痰瘀最为常见;中医证候的分布与糖尿病肾病临床分期,肌酐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相关,与24h尿蛋白及24h尿微量白蛋白水平无关。血瘀组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明显高于非血瘀组及正常组。DM组及DN组患者血浆一氧化氮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水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引言
  • 文献研究
  • 1 西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1.1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及筛查
  • 1.2 糖尿病肾病发病的发病机制
  • 1.3 肾脏病理改变
  • 1.4 治疗
  • 2 中医对糖尿病肾病的研究进展
  • 2.1 病名
  • 2.2 病因病机
  • 2.3 辨证分型
  • 2.4 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
  • 3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候的研究进展
  • 临床研究
  • 1 研究资料和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糖尿病肾病的诊断、分期及中医辨证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研究内容及方法
  • 1.6 数据录入管理及统计分析
  • 2 研究结果
  • 2.1 病例纳入情况
  • 2.2 研究病例基本情况
  • 2.3 糖尿病肾病中医症状与体征分布
  • 2.4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分层研究
  • 3 讨论
  • 3.1 一般资料
  • 3.2 糖尿病肾病中医症状特点、证侯特点
  • 3.3 糖尿病肾病及中医证侯与实验室指标相关性
  • 4 结论
  • 4.1 临床意义
  • 4.2 不足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1069例社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J]. 北京中医药 2020(03)
    • [2].主观认知下降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J]. 新中医 2020(14)
    • [3].呼和浩特地区慢性心衰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步调查[J]. 内蒙古中医药 2020(08)
    • [4].绝经后妇女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A2)
    • [5].240例胃息肉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J]. 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2017(02)
    • [6].反流性食管炎中医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7)
    • [7].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中医证型分布的相关性研究[J]. 环球中医药 2015(11)
    • [8].西藏日喀则地区老年轻度认知损害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分析[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1)
    • [9].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0(05)
    • [10].1000例不同腰臀比的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及临床特征分析[J].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0(07)
    • [11].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研究[J]. 国医论坛 2014(06)
    • [12].探讨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在高血压病中的临床研究[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4(11)
    • [13].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08)
    • [14].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临床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3(12)
    • [15].300例小儿肺炎的病原体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的临床研究[J]. 中医药信息 2010(03)
    • [16].210例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观察[J].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06)
    • [17].青年干眼的临床特点及中医证型分布规律[J].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20(03)
    • [18].通过上呼吸道感染中医证型分布探索雾霾致病特点[J]. 现代中医临床 2017(01)
    • [19].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不同年龄段中医证型分布特点[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12)
    • [20].广东地区克罗恩病的中医证型分布特征研究[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18)
    • [21].2型糖尿病肾病分期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9)
    • [22].壮族原发性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的调查研究[J]. 广西中医药 2016(01)
    • [23].大肠息肉合并口周部黑痣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研究[J]. 西南国防医药 2016(05)
    • [24].130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中医证型分布规律[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2)
    • [25].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肾病的发病率及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分析[J]. 亚太传统医药 2013(02)
    • [26].234例早期先兆流产中医证型分布[J]. 辽宁中医杂志 2012(01)
    • [27].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初探[J]. 中国中医急症 2011(07)
    • [28].1076例崩漏患者中医证型分布与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临床医生杂志 2020(07)
    • [29].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中医证型分布及其早期进展原因的多因素分析[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07)
    • [30].小儿病毒性脑炎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J]. 中国微生态学杂志 2020(09)

    标签:;  ;  ;  

    糖尿病肾病患者中医证型分布特点及相关因素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