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与华裔女性身份建构 ——以《华女阿伍》和《喜福会》为中心的讨论

饮食与华裔女性身份建构 ——以《华女阿伍》和《喜福会》为中心的讨论

论文摘要

黄玉雪(1922-2006)的《华女阿五》(1945)和谭恩美(1952-)的《喜福会》(1989)作为美国华裔文学的经典,自问世起,一直为批评界广泛关注。作为经典的《华女阿五》和《喜福会》,很多研究者主要从小说的主题、文化冲突、母女关系和身份等方面进行研究。也有不少评论从文化批评理论、性别角度方面对作品中女性身份的建构进行阐释。然而,食物作为作品中的重要要素之一却尚未受到学界的重视。本文试图运用种族主义和女性主义批评理论,探寻饮食与华裔女性身份建构之间的关系,揭示食物对华裔女性身份建构的意义。文章首先介绍该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接着分文章的阐述了食物与美国华裔女性身份建构的关系。第一章分析了食物与人类、女性以及华裔女性的关系;第二章从种族主义的角度来探讨食物如何建构华裔女性的种族身份。美国华裔女性从对中国食物的偏爱,到对中国食物的排斥和对西方食物的偏爱,到最终接受和认同两种不同的食物,食物言说了华裔女性从对中国文化的不认同和融入主流文化的急切心情到最终承认自己独特的文化身份—她们既要吸收中国文化的优秀品质,又要适应美国生活。第三章通过分析不同场合中的食物描写、食物意象以及食物的作用,探讨食物如何建构华裔女性的性别身份。食物在不同场合所赋予的意义言说了华裔女性在父权制文化中长期失语和她们的严峻的生活状态,也正是食物在不同场合中所被赋予的意义唤起了华裔女性作为人的意识,美国华裔女性试图用食物来实现女性作为个体的人的身份。由此可见,食物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它连接了两种文化和两性。小说中食物的功能、食物的意象以及食物的描写言说了华裔女性在寻求身份时的一波三折以及食物对华裔女性种族身份和性别身份建构的意义。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绪论
  • 第一章 食物与黄玉雪、谭恩美及其作品
  • 1.1 食物与人类、女性及其华裔女性的关系
  • 1.2 黄雨雪、谭恩美和她们的作品
  • 1.3 文献综述
  • 第二章 食物与种族身份
  • 2.1 迷失的他者
  • 2.2 双重身份
  • 第三章 独立的个体
  • 3.1 小说中的性别歧视
  • 3.2 消声的华裔女性
  • 3.3 被唤起的女性意识
  • 3.4 奋起和独立
  • 结论
  • 注释
  • 参考文献
  • 在攻读研究生期间论文发表和出版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觉而未醒的身体——论《一双丝袜》中的自我身份建构[J]. 名作欣赏 2020(08)
    • [2].英国历险小说与民族身份建构研究[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 2020(05)
    • [3].场域变迁中的新时代大学生公民身份建构研究[J].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3)
    • [4].态度系统视域下能源企业的语用身份建构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5)
    • [5].多元语境下英语学习者文化身份建构研究[J]. 林区教学 2017(10)
    • [6].异国形象作为“他者”的文化身份建构[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7(03)
    • [7].《喜福会》中的空间设置与华裔群体身份建构[J]. 江西社会科学 2017(04)
    • [8].19、20世纪之交美国小说中的国家“庇护所”身份建构[J]. 东岳论丛 2017(06)
    • [9].英文学术期刊中女性的身份建构研究——以女性话语分析为例[J]. 青春岁月 2016(23)
    • [10].语用学视角下的身份建构研究综述[J]. 青年文学家 2017(12)
    • [11].冲破“规训”的藩篱,规训与反规训——《他们眼望上苍》的福柯式解读[J]. 青春岁月 2017(09)
    • [12].中国情与美国梦——《上海女孩》中美国移民的创伤体验与身份建构[J]. 青年文学家 2017(17)
    • [13].华裔获得语作家的身份建构焦虑与感情色彩词汇的翻译——以李翊云作品汉译为例[J]. 翻译论坛 2017(02)
    • [14].基督徒身份建构研究述评[J]. 民族论坛 2019(01)
    • [15].言语交际中不礼貌、面子与身份建构的关系诠释[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9(06)
    • [16].论网络空间中的符号生产与自我身份建构的可能[J]. 广告大观(理论版) 2018(02)
    • [17].巴拉克·奥巴马政府时期美国黑人身份建构[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11)
    • [18].职场身份建构及其管理研究述评[J]. 商业经济与管理 2014(05)
    • [19].“中国第一夫人”演讲的身份建构研究[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7)
    • [20].我心向南:厦门大学马来西亚分校的建筑身份建构[J]. 建筑学报 2020(06)
    • [21].新媒体话语中的身份建构探析[J]. 新闻研究导刊 2018(14)
    • [22].成长的思考:《接骨师之女》未成年人伦理身份建构表述[J].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1)
    • [23].任碧莲小说中的身份缺失与身份建构[J]. 芒种 2019(07)
    • [24].阐释、身份与符号互动:农民工在都市情感剧中的身份建构[J]. 文化与传播 2017(02)
    • [25].叙事视角下的英语教师身份建构的个案研究[J]. 英语教师 2016(11)
    • [26].美国华裔文学发展史中的文化身份建构[J]. 长沙大学学报 2010(04)
    • [27].论福柯“作者死亡”观中主体的自我身份建构[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08(06)
    • [28].“晒运动”社交传播中的社会身份建构——基于“镜像态”身体观的实证研究[J]. 新闻与写作 2019(12)
    • [29].美国非裔之“侨”,身份建构之“易”[J]. 萍乡学院学报 2020(01)
    • [30].身份建构需求、认同序列与信息鄙视链的生产[J].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标签:;  ;  ;  ;  ;  ;  

    饮食与华裔女性身份建构 ——以《华女阿伍》和《喜福会》为中心的讨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