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伦坡拉盆地构造特征研究

西藏伦坡拉盆地构造特征研究

论文摘要

伦坡拉盆地南北构造带油气显示丰富,但至今只有藏1产出工业常规原油,主要问题在于对伦坡拉盆地中深层构造特征没有落实清楚,从而构造圈闭的分布规律也难以确定,针对以上问题,本次论文报告主要利用二维偏移地震资料,同时参照二维叠加、三维地震资料对伦坡拉盆地进行构造解释,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构造成图,整体剖析伦坡拉盆地构造特征,然后寻找南北构造带中深层次的构造圈闭,优选有利圈闭,提出建议井位。现今伦坡拉盆地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块”的构造格局,呈“哑铃形”外貌。北部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表现为高角度逆冲,出露牛堡组地层或盆地基底;红Fr3断层下盘的原地系统表现为断块或断背斜,埋深高点在1500m左右,属中深层构造,是潜在的构造圈闭分布区;南部冲断隆起带,地层沉积薄,剥蚀严重,逆冲断层下盘保留正断系统,不利于油气保存。中部坳陷带以近南北向正断层蒋Fn10、江Fn5及推覆带前缘红Fr4断层作为边界划分为5个次级构造单元,分别为蒋日阿错凹陷、江加错凹陷、爬错凹陷、红星梁-帕隆腰玛断褶带和牛堡挠曲带。利用地震剖面和构造图在伦坡拉盆地找到圈闭构造29个,按反射层分圈闭个数为110个。牛三底和牛二上亚段圈闭特征明显,埋深高点基本也在1500m以下。典型圈闭构造主要有蒋日阿错凹陷南部的蒋3号、4号构造;江加错凹陷北部的江2、4和6号构造,南部的伦1、2号构造;爬错凹陷南部的罗1、2号构造,南部的长2号构造。在此基础之上,结合伦坡拉盆地生、储、盖、圈闭、保存条件和成藏演化过程,优选出罗1号构造的牛三底和牛二上底为有利圈闭,闭合度均为140m,闭合面积分别为8.25km2和3.75km2;江6号构造的牛二上底为较有利圈闭,闭合度240m,闭合面积2km2,建议在构造高点部署探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研究及勘探现状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1.5 论文成果及认识
  • 1.5.1 论文主要成果
  • 1.5.2 论文主要认识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
  • 2.1 伦坡拉盆地地层沉积特征
  • 2.1.1 新生代盆地中生代基底地层
  • 2.1.2 新生代盆充填地层
  • 2.2 工区概况
  • 2.2.1 自然地理概况
  • 2.2.2 区地质概况
  • 第3章 地震资料解释及构造成图
  • 3.1 地震资料品质分析
  • 3.2 地震解释资料选取
  • 3.3 层位标定
  • 3.3.1 钻井标定
  • 3.3.2 地表标定
  • 3.4 构造解释
  • 3.4.1 构造解释方案
  • 3.4.2 解释中出现的问题
  • 3.4.3 解决方案
  • 3.4.4 解释闭合情况评价
  • 3.5 构造成图
  • 3.5.1 速度分析
  • 0图编制'>3.5.2 等T0图编制
  • 3.5.3 倾角校正和时深转换
  • 3.5.4 井校和构造成图
  • 第4章 伦坡拉盆地构造特征
  • 4.1 断裂特征
  • 4.1.1 断裂总体特征
  • 4.1.2 盆地北部主要断裂
  • 4.1.3 盆地南部主要断裂
  • 4.1.4 盆地内部主要断裂
  • 4.1.5 盆地次要断裂
  • 4.2 剖面构造特征
  • 4.2.1 南北向主测线剖面构造特征
  • 45联络测线剖面特征'>4.2.2 LE9245联络测线剖面特征
  • 4.3 平面构造特征
  • 4.3.1 丁青湖组底构造
  • 4.3.2 牛三底构造
  • 4.3.4 牛二底构造
  • 4.4 盆地构造格局与区划
  • 4.4.1 总体格局
  • 4.4.2 盆地构造单元划分
  • 4.4.3 典型局部构造特征
  • 4.5 伦坡拉盆地演化
  • 4.5.1 区域构造演化
  • 4.5.2 沉积充填演化
  • 4.5.3 构造演化
  • 4.5.4 伦坡拉盆地形成机制讨论
  • 第5章 有利目标选取
  • 5.1 生、储、盖条件
  • 5.1.1 烃原岩条件
  • 5.1.2 储集岩条件
  • 5.1.3 盖层条件
  • 5.2 构造圈闭统计及描述
  • 5.2.1 蒋日阿错分区
  • 5.2.2 江加错北分区
  • 5.2.3 伦坡日分区
  • 5.2.4 长山分区
  • 5.2.5 罗马迪库分区
  • 5.3 典型含油气构造分析
  • 5.3.1 红星梁含油气构造
  • 5.3.4 罗马迪库含油气构造
  • 5.4 伦坡拉盆地油气成藏过程分析
  • 5.5 有利构造圈闭的选取
  • 5.5.1 罗马迪库构造有利圈闭
  • 5.5.2 红星梁构造有利圈闭
  • 结论及建议
  • 结论
  • 建议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地学领域的又一重大进展——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J]. 科技创新导报 2009(31)
    • [2].盆地构造研究新进展及其在生产科研中的指导意义[J]. 西部探矿工程 2008(02)
    • [3].河套盆地构造特征研究进展[J]. 云南化工 2019(10)
    • [4].《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出版[J]. 地质科学 2009(02)
    • [5].可可西里盆地构造信息的遥感提取[J]. 安徽农业科学 2009(19)
    • [6].可可西里盆地构造特征遥感研究[J]. 新疆地质 2009(03)
    • [7].江西弋阳盆地构造特征研究[J]. 化工管理 2020(18)
    • [8].盆地构造图三维可视化系统开发的实例介绍[J]. 上海地质 2008(02)
    • [9].中非剪切带多赛奥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样式研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7(04)
    • [10].鸡西盆地构造特征及演化[J]. 煤炭技术 2010(06)
    • [11].哈萨克斯坦斋桑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影响[J]. 岩性油气藏 2020(04)
    • [12].东非Lake Albert盆地构造调节带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 地质科技情报 2015(04)
    • [13].安达曼海海域盆地构造及其演化特征研究[J]. 断块油气田 2011(02)
    • [14].潮水盆地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条件的控制[J]. 石油地质与工程 2010(02)
    • [15].评《中国北部能源盆地构造》[J]. 科学通报 2009(06)
    • [16].论准噶尔盆地构造及其演化[J]. 新疆石油地质 2009(01)
    • [17].盆地构造分析方法及其在铀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铀矿地质 2009(02)
    • [18].北黄海盆地构造运动学解析[J]. 地学前缘 2009(04)
    • [19].《盆地构造分析》课程建设与教学方法探索[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07)
    • [20].万安-南薇西盆地构造特征及其构造区划认识[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20(05)
    • [21].基于核密度估计的碎屑颗粒年龄分析及应用:松辽盆地构造事件定年[J]. 地学前缘 2016(04)
    • [22].会讯[J]. 中国煤炭地质 2014(03)
    • [23].银川盆地构造反转及其演化与叠合关系分析[J]. 高校地质学报 2014(02)
    • [24].六盘山盆地构造解释及特征分析[J]. 宁夏工程技术 2020(02)
    • [25].虎林盆地构造·沉积特征·聚煤规律分析[J]. 中国煤炭地质 2016(11)
    • [26].黄海盆地构造特征及形成机制[J]. 地学前缘 2017(04)
    • [27].北票盆地构造特征及聚煤规律分析[J]. 中国科技信息 2012(01)
    • [28].柴达木盆地基底岩石圈结构对盆地构造性质的约束[J]. 天然气地球科学 2012(05)
    • [29].河套盆地构造控水研究及地下水系统划分[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17(03)
    • [30].南澳Cooper盆地构造沉积演化及石油地质特征[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8(07)

    标签:;  ;  ;  ;  

    西藏伦坡拉盆地构造特征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