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yometric练习对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Plyometric练习对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研究plyometric练习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爆发力、IGF-1和RYR1基因表达、血清CK、IGF-1、IL-6的影响,探讨其对骨骼肌结构和功能的影响规律。方法:随机选取体育系学生36人,分为四组,每组9人,各组主要基线资料具有可比性,PCMJ组、PDJ组、SE组、SC组分别以不同的方式进行训练,观察14周后受试者体重、腰围、大腿围度、小腿围度、股四头肌超微结构、下肢最大力量、纵跳摸高、立定三级跳、膝关节等速峰力矩、血清CK、IGF-1、IL-6、骨骼肌IGF-1mRNA和RYR1mRNA表达的变化规律。结果:(1)训练后所有受试者的体重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以SC组增加最多,但与训练前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训练后各组腰围明显下降(P<0.01),其中PCMJ和PDJ两组最明显;SC组的大腿围度明显增加(P<0.05),PDJ组的小腿围度下降(P<0.05),其它各组训练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2)PDJ、PCMJ组训练后股四头肌超微结构显示其明带、暗带排列整齐,内质网发达,线粒体的内外膜结构完整,体积、密度较其它组有所膨胀、增加。(3)训练后各组下肢最大力量、纵跳摸高能力、立定三级跳远成绩、膝关节相对峰力矩明显增加(P<0.01),其中以PDJ组的效果最好,其次是PCMJ组。(4)首次和末次训练后即刻所有实验组的血清CK、IGF-1、IL-6明显上升(P<0.01),血清CK、IL-6运动后24小时出现峰值,14周的训练可以改善这种延迟性变化;末次训练后48小时与训练前安静血清CK值无明显差异(P>0.05),但血清IGF-1和IL-6有明显变化(P<0.01),且组间方差分析(F=35.66,P<0.01)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其中以PDJ组的变化最明显,其次是PCMJ组。(5)训练后各组骨骼肌IGF-1mRNA和RyR1mRNA基因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其中以PCMJ组的表达最强,其次是PDJ组,SE组和SC组表达最弱。结论:14周的Plyometric练习不会造成骨骼肌超微结构的损伤、可以有效地发展骨骼肌的爆发力、影响血清CK、IGF-1、IL-6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增强骨骼肌IGF-1及RyR1的表达,不同练习方式作用效果不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2 研究综述
  • 2.1 Plyometric 练习的研究进展
  • 2.1.1 plyometric 收缩机制的研究
  • 2.1.2 plyometric 发展爆发力及神经肌肉特性的作用
  • 2.1.3 plyometric 练习与运动损伤
  • 2.1.4 目前 Plyometric 练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 2.1.5 Plyometric 训练中的安全问题
  • 2.1.6 小结
  • 2.2 运动与骨骼肌内分泌功能
  • 2.2.1 运动时骨骼肌分泌的主要活性物质
  • 2.2.2 运动时骨骼肌内分泌功能的生物学效应
  • 2.2.3 小结
  • 2.3 骨骼肌钙释放通道与运动
  • 2.3.1 RyR 的基本特性
  • 2.3.2 RyR1 活性的调控
  • 2.3.3 运动与 RyR1
  • 2.3.4 小结
  • 3 实验对象及方法
  • 3.1 实验对象
  • 3.2 实验分组
  • 3.2.1 实验分组方案
  • 3.2.2 实验分组设计的依据
  • 3.3 实验材料
  • 3.3.1 实验试剂
  • 3.3.2 实验器械与仪器
  • 3.4 标本取材
  • 3.4.1 血液采集
  • 3.4.2 骨骼肌活组织检查
  • 3.5 指标测试
  • 3.5.1 身体形态指标的测定
  • 3.5.2 常规电镜标本制样及观察
  • 3.5.3 骨骼肌功能素质指标的测试
  • 3.5.4 血液指标的测试
  • 3.5.5 RT-PCR 检测骨骼肌 IGF-1mRNA 和 RyR1mRNA
  • 3.6 数理统计方法
  • 4 实验结果
  • 4.1 plyometric 训练对身体形态的影响
  • 4.1.1 训练后体重与腰围的变化
  • 4.1.2 训练后大腿围度与小腿围度的变化
  • 4.2 plyometric 训练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 4.3 plyometric 训练对骨骼肌收缩功能的影响
  • 4.3.1 训练后下肢最大力量的变化
  • 4.3.2 训练后纵跳摸高能力的变化
  • 4.3.3 训练后立定三级跳远能力的变化
  • 4.3.4 训练后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的变化
  • 4.4 plyometric训练对血液 CK、IGF-1、IL-6 的影响
  • 4.4.1 plyometric 练习对血清 CK 的影响
  • 4.4.2 plyometric 练习对血清 IGF-1 的影响
  • 4.4.3 plyometric 练习对血清 IL-6 的影响
  • 4.5 plyometric 训练后骨骼肌 IGF-1mRNA 和 RyR1mRNA 的表达
  • 5 讨论分析
  • 5.1 Plyometric 训练影响身体的外部形态和骨骼肌超微结构
  • 5.1.1 Plyometric 训练影响身体的外部形态
  • 5.1.2 14周的 Plyometric 训练对骨骼肌超微结构的影响
  • 5.1.3 小结
  • 5.2 Plyometric 训练发展骨骼肌的爆发力
  • 5.2.1 Plyometric 训练影响骨骼肌的最大力量
  • 5.2.2 Plyometric 训练可以提高下肢的纵跳能力
  • 5.2.3 Plyometric 训练可以增强膝关节相对峰力矩
  • 5.2.4 Plyometric 训练发展肌肉的爆发力
  • 5.2.5 小结
  • 5.3 Plyometric 训练对血清 CK、IGF-1、IL-6 的影响
  • 5.3.1 plyometric 训练对血清 CK 的影响
  • 5.3.2 plyometric 训练对血清IGF-1的影响
  • 5.3.3 plyometric 训练对血清IL-6的影响
  • 5.3.4 小结
  • 5.4 Plyometric 训练对骨骼肌 IGF-1 和 RyR1 表达的影响
  • 5.4.1 14周的 plyometric 训练对骨骼肌 IGF-1 表达的影响
  • 5.4.2 14周的 plyometric 训练对骨骼肌 RyR1表达影响
  • 5.4.3 小结
  • 5.5 研究展望
  • 5.5.1 plyometric 练习影响骨骼肌形态与结构的研究展望
  • 5.5.2 plyometric 练习发展骨骼肌收缩功能的研究展望
  • 5.5.3 plyometric 练习改善骨骼肌内分泌功能的研究展望
  • 5.5.4 plyometric 练习对骨骼肌影响机制的研究展望
  • 6 研究结论
  • 6.1 研究结论
  •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 7 研究前景
  • 致谢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A 骨骼肌 IGF-lmRNA RT-PCR 检测电泳图谱
  • 附录B 骨骼肌 RyRlmRNA RT-PCR 检测电泳图谱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Plyometric练习对普通高校体操专业学生下肢爆发力的影响[J]. 运动 2009(02)
    • [2].Plyometric训练法在女排体能训练中的应用研究[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4)
    • [3].Plyometric练习对健美操运动员肌肉的影响[J]. 安顺学院学报 2009(03)

    标签:;  ;  ;  

    Plyometric练习对骨骼肌结构与功能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