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心灵的和谐 ——从荣格心理学视角解读索尔·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

追求心灵的和谐 ——从荣格心理学视角解读索尔·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

论文摘要

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索尔·贝娄(1915-2005)是当代美国文坛上最具影响力的小说家之一。贝娄的主人公大都是知识分子,他们缺乏对自我的了解,在冷漠、机械的城市生活中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遭受到个人以及社会冲突所带来的痛苦。《晃来晃去的人》是贝娄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日记形式记叙了主人公约瑟夫的一段生活和心理活动。本文从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入手,探讨约瑟夫寻求心理平和的过程,分析他个性化过程不完整的原因。该篇论文主要由五个章节组成:第一章导论,简要回顾国内外评论家们对这部小说的不同解读,重点分析了贝娄作品中体现的自我主题,并简要介缙了荣格理论中的相关概念,以便更好地分析阐释该部作品。第二章集中探讨主人公的精神危机,主要来源于他对自我强加的禁锢,与他人的脱离,以及对死亡的恐惧。这些因素导致他内心的不安与紊乱,也是促使他追求自我现实化的主要原因。第三章主要研究约瑟夫个性化阶段,其中包括他内心深处对自由的理解,他逃离于强大的自我意识以及对一系列社会面具的抛弃。第四章重点研究约瑟夫对无意识领域的两大原型的认识,即阴影和阿尼玛。这两大原型投射于主人公身边的一些人物上,它们对他的自我现实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这两方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主人公压抑了这两大原型,他的意识与无意识没有得到有效的融合和协调,他没有达到人格的整合。最后一章结论,简要总结了约瑟夫个性化失败的原因,笔者认为他心灵中许多的无意识内容还没有得到整合。作为一个不完善的个人,约瑟夫既不能达到内心的平静,也不能与外在的世界和谐共处。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I Introduction
  • 1.1 Literary Review of the Studies on Dangling Man
  • 1.2 Related Jungian Theory of Individuation
  • 1.3 The Self Theme in Bellow's Novels
  • Chapter II The Causes of Joseph's Quest for Self-realization
  • 2.1 Self-imposed Imprisonment
  • 2.2 Estrangement from Others
  • 2.3 Tragic Fear over Death
  • Chapter III Gradual Descent into the Unconscious
  • 3.1 Seek for the Meaning of Freedom
  • 3.2 Differentiation from Ego-inflation
  • 3.3 Disregarding the Social Masks (Joseph's Persona)
  • Chapter IV Encounter with the Shadow and Anima
  • 4.1 Encounter with the Shadow
  • 4.1.1 Mr. Vanaker and Etta—Joseph's Personal Shadow
  • 4.1.2 Joseph's Landlady Mrs. Kiefer—Death Shadow
  • 4.1.3 Collective Shadow
  • 4.2 Confrontation with the Anima
  • 4.2.1 Joseph's Wife Iva—Spiritual Anima
  • 4.2.2 Kitty Daumler—Sexual Anima
  • 4.3 The Ending of Joseph's Inner Journey
  • Chapter V Conclusion
  • Works Cited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追求心灵的和谐 ——从荣格心理学视角解读索尔·贝娄的《晃来晃去的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