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D-CPR对室颤犬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ACD-CPR对室颤犬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体外电击制作犬心室颤动模型;2.研究主动性心肺复苏仪对犬心室颤动时胸腔内压的影响;3.研究主动性心肺复苏仪对犬心室颤动时血流动力学的影响;4.研究主动性心肺复苏仪对犬室颤时冠状动脉灌注压的影响5.探讨主动性心肺复苏仪对犬室颤时血流动力学影响的机制;6.探讨经胸二维超声在心肺复苏过程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1.实验动物:随机选取健康成年杂种犬24只,雌雄不拘,体重14.0~17.0kg,平均15.01±1.65kg,随机分为两组:主动性心肺复苏组(active compression decompression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CD-CPR)组(12只)和标准心肺复苏(standard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S-CPR)组(12只)。2.研究方法:3%戊巴比妥纳30mg/kg麻醉后,气管插管接呼吸机,备皮,多道电生理仪器记录基础状态下心电图,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经颈外静脉和颈动脉途径将压力导管置入右心房和升主动脉,监测基础状态下右心房和主动脉压力,食管插管监测食道内压用以代替胸腔内压。以5V/kg交流电于体外心前区刺激5s致犬室颤,室颤成功标准为:心电图显示室颤波形,主动脉压力突然降至10-20mmHg以下;撤除呼吸机,维持室颤4分钟,4分钟后立即开始复苏过程,CPR以每分钟100次频率按压,按压深度为5cm,提起高度为2cm,按压时犬取左侧斜位,CPR和手捏球囊以30:2进行,复苏过程中连续监测右心房压力和主动脉压力、食道内压、心率;按压过程中超声心动图监测心室容量变化。复苏前和CPR2min采血作血气分析。3.测量指标:(1)血流动力学指标:主动脉压力:主动脉最大收缩压(AOSP),主动脉平均收缩压(AOSMP),主动脉最大舒张压(AODP),主动脉平均舒张压(AODMP),平均主动脉压(AOMP);右心房压力:右心房最大收缩压(RASP),右心房平均收缩压(RASMP),右心房最大舒张压(RADP),右心房平均舒张压(RADMP),右心房平均压(RAMP);冠状动脉灌注压:为主动脉平均舒张压—右心房平均舒张压;食道内压:食道内压最大值(E max),食道内压最小值(E min);(2)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术期容积(LVESV),计算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1)血流动力学指标测量结果:主动脉压力:主动脉最大收缩压: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71.11±1.80mmHg vs 68.91±1.31 mmHg,P<0.05).主动脉平均收缩压: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37.21±2.10mmHg Vs 34.48±1.21 mmHg,P<0.01),主动脉最大舒张压:ACD-CPR比S-CPR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26.24±1.79 mmHg vs 24.97±0.62 mmHg,P>0.05)主动脉平均舒张压:ACD-CPR比S-CPR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22.32±1.28 mmHg vs 21.07±1.13 mmHg,P>0.05),主动脉平均压: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27.88±1.57 mmHgvs 25.54±1.00 mmHg,P<0.01)。右心房压力:右心房最大收缩压: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53.98±3.26mmHg vs 51.20±0.97 mmHg,P<0.05)右心房平均收缩压: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36.27±2.82mmHg vs 34.28±2.02 mmHg,P=0.01)右心房最大舒张压:ACD-CPR比S-CPR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8.35±0.50 mmHg vs 8.22±0.29 mmHg,P>0.5)右心房平均舒张压:ACD-CPR比S-CPR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4.38±0.44 mmHg vs 4.08±0.21 mmHg,P>0.1)右心房平均压:ACD-CPR比S-CPR略有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5.02±1.06 mmHg vs 13.82±0.91 mmHg,P<0.05)冠状动脉灌注压: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18.82±1.65 mmHgvs 16.99±1.21 mmHg,P=0.028)食道内压:食道内压最大值:ACD-CPR比S-CPR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18.77±3.12 mmHg vs 17.61±2.18 mmHg,P>0.05)食道内压最小值:ACD-CPR比S-CPR有显著的增加,(-9.94±0.11mmHg vs -4.87±0.52 mmHg,P<0.001)(2)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测量结果:室颤后ACD-CPR组与S-CPR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与室颤前比较略有下降,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1),室颤后ACD-CPR组比S-CPR组左室舒张末期容积略有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13.91±0.87 ml vs13.29±0.67 ml,P>0.1)。室颤后ACD-CPR组与S-CPR组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与室颤前比较均有显著的增加,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室颤后ACD-CPR组比S-CPR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略有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8.37±0.69 mlvs 9.04±0.46 ml,P>0.05)。室颤后ACD-CPR组与S-CPR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与室颤前比较均有显著的下降,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室颤后ACD-CPR组比S-CPR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增加,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0.39±0.03 vs0.32±0.04,P=0.019)。结论:1.体外电击制作犬持续性心室颤动模型是可行的,5V/Kg电压刺激5s一次成功率最高;2.主动性心肺复苏仪较常规心肺复苏仪能产生更大,持续时间更长的胸腔负压3.主动性心肺复苏仪较常规心肺复苏仪更好的提高了冠状动脉灌注压;4.主动性心肺复苏仪较常规心肺复苏仪更好的提高了左心室射血分数;5.主动性心肺复苏仪增加左心室射血分数,冠状动脉灌注压是通过体循环和肺循环的双重作用实现的6.心肿复苏时超声心动图表现支持心泵学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前言
  • 1.1 心脏猝死定义及发病情况
  • 1.2 心脏猝死治疗情况
  • 1.2.1 开胸心肺复苏术:
  • 1.2.2 微创心肺复苏术
  • 1.2.3 闭胸复苏术
  • 1.3 实验目的及意义
  • 1 材料和方法
  • 1.1 实验动物
  • 1.2 主要仪器及型号
  • 1.2.1 ACD-CPR机:
  • 1.2.2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
  • 1.2.3 多道电生理记录仪器:
  • 1.2.4 体外电刺激器:
  • 1.2.5 呼吸机
  • 1.3 实验步骤
  • 1.3.1.麻醉
  • 1.3.2 气管插管
  • 1.3.3 接呼吸机
  • 1.3.4 食管插管
  • 1.3.5 穿刺置管
  • 1.3.6 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
  • 1.3.7.体外电击建立室颤模型
  • 1.3.8 心肺复苏
  • 1.4 测量指标
  • 1.4.1 血流动力学指标:
  • 1.4.2 食道内压:
  • 1.4.3 超声心动图测量指标:
  • 1.5 实验后处理
  • 1.6 数据的统计学分析
  • 2.实验结果
  • 2.1 室颤前两组犬一般情况的比较
  • 2.2 CPR时两种不同方法的血流动力学比较
  • 2.2.1 主动脉压力
  • 2.2.2 右心房压力
  • 2.2.3 冠状动脉灌注压
  • 2.3 食道内压
  • 2.4 超声心动图结果:
  • 3 讨论
  • 3.1 ACD-CPR仪器制作与实验设计的问题
  • 3.1.1.按压通气比
  • 3.1.2.按压频率与按压放松周期
  • 3.1.3.按压深度与放松时提起高度
  • 3.1.4 除颤与室颤模型的制备
  • 3.2 实验结果讨论
  • 3.2.1 压力结果
  • 3.2.2 超声心动图结果:
  • 4.结论
  • 附图和附表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二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体外心肺复苏的医学伦理问题[J]. 医学与哲学 2019(23)
    • [2].心脏骤停患者急诊心肺复苏成功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24)
    • [3].徒手心肺复苏和心肺复苏机在急诊科中的价值对比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 2019(34)
    • [4].做心肺复苏压断老太12根肋骨 救人致伤该担责吗?[J]. 公民与法(综合版) 2020(01)
    • [5].心肺复苏机和人工心肺复苏救治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效果[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08)
    • [6].体外心肺复苏在心脏骤停患者中的应用[J]. 实用休克杂志(中英文) 2019(06)
    • [7].心肺复苏机在急诊心脏骤停患者救治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20(01)
    • [8].心肺复苏技能在冠心病病人家属的培训应用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5)
    • [9].重症心肺复苏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20(04)
    • [10].两种心肺复苏反馈装置按压质量的一致性研究[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2020(02)
    • [11].微信平台在高职院校心肺复苏急救培训中的应用[J]. 广东职业技术教育与研究 2020(02)
    • [12].腹部提压心肺复苏新技术在院前急救中的应用实践[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8)
    • [13].亚低温疗法对心肺复苏后病人脑复苏及预后的临床效果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30)
    • [14].心肺复苏微课在社区居民培训中的应用[J]. 微创医学 2020(02)
    • [15].应用心肺复苏实时反馈系统开展心肺复苏培训的分析[J]. 中外医疗 2020(09)
    • [16].急诊老年人心肺复苏的特点及成功相关因素研究[J]. 中外医疗 2020(07)
    • [17].2015年心肺复苏指南对提高心肺复苏操作技能效果的分析[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 2020(06)
    • [18].心肺复苏宣讲对医护人员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心源性猝死患者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19)
    • [19].急诊护理干预对心肺复苏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观察[J]. 黑龙江中医药 2020(02)
    • [20].不同心肺复苏程序对院前急救心脏骤停的影响分析[J]. 黑龙江医药 2020(03)
    • [21].新西兰一宠物犬疫情期间学会心肺复苏[J]. 中国工作犬业 2020(06)
    • [22].心肺复苏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急救医学 2019(12)
    • [23].优化急诊急救流程在院外心肺复苏中的效果观察[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1)
    • [24].气管插管时机选择对急诊患者心肺复苏成功率及预后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14)
    • [25].心肺复苏机对急诊心脏骤停患者的救治价值探讨[J]. 临床医学 2020(07)
    • [26].心肺复苏机在临床急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3)
    • [27].医护合作情景教学在心肺复苏培训中的应用[J]. 继续医学教育 2020(08)
    • [28].军训期间开展心肺复苏培训采用情景教学法的价值探讨[J]. 基层医学论坛 2020(28)
    • [29].高校体育课心肺复苏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以集美大学诚毅学院为例[J].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20(08)
    • [30].情景模拟、视频指导自学对心肺复苏培训的效果[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0(32)

    标签:;  ;  ;  ;  ;  

    ACD-CPR对室颤犬血流动力学的基础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