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以上海为例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以上海为例

论文题目: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以上海为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人文地理学

作者: 杨上广

导师: 丁金宏

关键词: 城市社会极化,空间响应,居住分异,上海

文献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东部沿海大城市作为中国开发开放的极化开发区,由于人口大迁移、大流动和快速城市化,形成劳动力、资本、技术、信息等生产要素的“辐合流场”,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贫富差距拉大等城市社会极化现象,这种现象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更为严重。在大城市中,以不同收入水平为基础而形成的社会分层现象非常明显,贫富差距已成为影响社会不稳定的最大因素之一。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推进,收入差距的拉大,社会分层的加剧,市民居住区位分化越来越明显。在经历了20年深刻的社会经济变革后,我国大城市原有的阶层高度混杂的共生居住区逐渐消失,在住宅商品化过程中,不同收入阶层的家庭通过“房价”等过滤作用,在居住模式和居住区位上形成了明显的分化。不同阶层的人口,开始有规律地居住在城市中不同区位。市民的居住区位,在一定程度上就能反映出其社会阶层状况。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是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也是城市社会结构变迁在城市空间上的反馈。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与分异正形成居住分异、居住隔离等类似西方城市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地影响着城市空间资源的公平分配,并对城市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不利影响。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中国将步入城市时代。因此,如何解决大城市社会极化及空间响应所产生的城市社会问题,“以人为本”地统筹城市不同阶层之间的发展,构建一个社会公平、社会公正的城市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论文结合多项课题研究成果,在对影响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的人口、收入、房地产、城市规划等社会经济要素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宏观(上海全市)、中观(浦东新区)和微观(三林镇及各个典型案例)的分析,运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和分异度等定量研究手段,深入剖析当代上海城市社会空间重构与分异的状况。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代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的特征、演变趋势、空间过程、动力机制、国内外比较、主要城市社会问题及对策协调等问题。现将本论文的主要观点归纳如下: 一、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开放、社会经济转型、经济全球化和加入WTO等一系列重大的社会经济变迁事件,使得中国区域发展差异格局、人均收入分配差异格局正在逐步凸显,与此同时,中国社会正日益形成社会结构阶层化等一系列社会经济变迁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大城市在成为劳动力、资本等各种生产要素的“辐合流场”的同时,社会极化、居住分异与隔离等许多影响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利因素也在城市空间上高度集聚。 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现代化和市场化的改革使得当代中国大城市的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相关概念辨析与界定

1.2.1 社会极化

1.2.2 分异与隔离

1.2.3 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

1.3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之处

第2章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相关研究述评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2.1.1 国外相关研究进展

2.1.2 国内相关研究进展

2.1.3 国内相关研究评析

2.2 城市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

2.2.1 城市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内涵

2.2.2 城市社会空间统一体理论运用

2.3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理论

2.3.1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表征

2.3.2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度量

2.3.3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

2.4 城市空间治理理论

2.4.1 霍华德的花园城市

2.4.2 勒·柯布西埃的光明城市

2.4.3 邻里单位理论

2.4.4 生态城市理论

2.4.5 可持续城市理论

2.4.6 城市管治理论

2.4.7 新城市主义理论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异格局

3.1 社会经济变迁

3.1.1 开发开放

3.1.2 社会经济转型

3.1.3 经济全球化

3.1.4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

3.2 中国区域发展差异格局

3.2.1 人均GDP的空间差异

3.2.2 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

3.2.3 城镇化的空间差异

3.2.4 外国直接投资(FDI)的空间差异

3.2.5 人力资本的空间差异

3.2.6 生产要素流动的空间差异

3.3 中国收入分配差异格局

3.3.1 人均收入的地区差异

3.3.2 人均收入的城乡差异

3.3.3 城镇和农村居民收入差距

3.3.4 城市居民间的收入差距

3.3.5 不同职业和所有制收入差距

3.3.6 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收入差异比较

3.4 社会经济变迁表征

3.4.1 资源配置力重构

3.4.2 阶层利益重组

3.4.3 社会阶层分化

3.4.4 城市社会开放

3.4.5 城市分工重塑

3.4.6 城市产业转型

3.4.7 政府权利让渡

3.4.8 贸易磨擦突出

3.4.9 城市竞争加剧

3.4.10 社会问题集聚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城市社会阶层变迁与社会极化

4.1 大城市社会阶层变迁

4.1.1 阶层划分的传统理论

4.1.2 中国城市社会分层的基本状况

4.1.3 当代中国城市社会阶层结构

4.2 中国大城市社会极化概况

4.2.1 高收入群体概况

4.2.2 低收入群体概况

4.3 上海市社会极化状况

4.3.1 上海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化

4.3.2 上海居民家庭的总体分异特征

4.3.3 上海中高收入阶层状况

4.3.4 上海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阶层状况

4.3.5 上海城市贫困人口生活满意度状况

4.4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动力机制

4.4.1 收入分配体制改革

4.4.2 企业制度改革

4.4.3 经济全球化影响

4.4.4 流动人口影响

4.4.5 非法/非正常收入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宏观分析

5.1 上海城市空间结构格局

5.1.1 自然景观和绿化空间格局

5.1.2 土地利用时空演变

5.1.3 产业和城镇空间格局

5.1.4 旧城和城市景观带改造

5.1.5 轨道交通发展格局

5.1.6 人口空间结构演变格局

5.2 上海住宅房地产发展态势

5.2.1 住宅房地产建设状况

5.2.2 住宅房地产销售状况

5.2.3 不同面积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格局

5.2.4 不同价位商品住宅的空间分布格局

5.3 上海不同类型住宅空间分布

5.3.1 花园洋房的空间分布

5.3.2 公寓的空间分布

5.3.3 职工住宅的空间分布

5.3.4 传统街坊的空间分布

5.3.5 简屋及其他类型的空间分布

5.4 上海居住区域分化的历史演变

5.5 当代上海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宏观表征

5.5.1 境外人士—国际社区

5.5.2 精英阶层(项级高收入阶层)—豪宅区

5.5.3 中产阶层(中高收入阶层)—高档住宅区

5.5.4 普通工薪阶层(中等收入阶层)-中档商品房

5.5.5 底层阶层(低收入、贫困阶层)-三圈环带分布

5.5.6 外来人口(第三元群体)-多元化侵入

5.6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模型

5.7 本章小结

第6章 上海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微观剖析

6.1 浦东新区的开发开放

6.1.1 极化开发

6.1.2 经济迅速发展

6.2 浦东新区城市空间结构变迁

6.2.1 人口空间结构演变

6.2.2 产业布局演变

6.2.3 浦江沿岸动拆迁与世博会工程

6.3 浦东新区住宅发展格局

6.3.1 住宅发展概况

6.3.2 房地产发展空间态势

6.3.3 居住空间规划

6.3.4 市民择居意向

6.4 浦东新区的社会极化

6.4.1 社会极化状况

6.4.2 社会极化动力机制

6.5 浦东新区居住分异格局

6.5.1 居住分异总体状况

6.5.2 居住分异宏观格局

6.5.3 居住分异微观剖析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及中外比较

7.1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趋势特征

7.1.1 城市社会空间分异化

7.1.2 城市社会空间两极化

7.1.3 城乡结合部居住形态多元化

7.1.4 城市社会结构重构化

7.1.5 城市“双城”现象凸显化

7.1.6 弱势群体居住空间边缘化

7.1.7 城乡二元结构空间显现化

7.1.8 城市部分社区老龄化

7.2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空间过程

7.2.1 社会分异与空间分异互动

7.2.2 社会流动与居住迁移互动

7.2.3 个人生态位势与空间生态位势互动

7.2.4 城市空间生态演替与政府调控

7.2.5 家庭生命周期与城市居住空间变迁

7.3大 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7.3.1 国家意识形态影响

7.3.2 个体居住选择

7.3.3 开发商市场行为

7.3.4 城市社区贫富分化的经济学分析

7.3.5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重构与分异综合动力模式

7.4 中外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对比

7.4.1 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对比

7.4.2 中外城市社会空间发展差异比较

7.4.3 中外城市生活质量空间比较

7.4.4 中外城市社会空间分异机制比较

7.4.5 中外城市贫困与剥夺比较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大城市主要社会问题的理性思辨与对策协调

8.1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理性思辨与对策协调

8.1.1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负礼会效应

8.1.2 大城市社会极化相关问题的思考

8.1.3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对策协调

8.2 大城市居住问题的理性思辨与对策协调

8.2.1 当前大城市住宅房地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8.2.2 世界主要国家的住房制度评析

8.2.3 大城市居住问题的对策协调

8.3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理性思辨与对策协调

8.3.1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变迁的主要问题评析

8.3.2 国外关于大城市社会空间分异观点评析

8.3.3 大城市空间治理与协调对策

8.4 本章小结

第9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展望

附表

附图

参与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5-07-18

参考文献

  • [1].中国西部大城市过剩通勤研究[D]. 刘定惠.兰州大学2012
  • [2].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 黄馨.东北师范大学2011
  • [3].区域城镇结构整合战略研究[D]. 周本顺.湖南大学2003
  • [4].城市生命体视角:现代城市和谐建设初探[D]. 刘玲.复旦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 丁万钧.东北师范大学2004
  • [2].产业群落的空间演化模式研究[D]. 郭利平.华东师范大学2005

标签:;  ;  ;  ;  

大城市社会极化的空间响应研究——以上海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