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论文摘要

本文利用美国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全国743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观测资料,以及大气环流特征量等多种资料,针对显著影响我国天气气候变化的东亚夏季风及其主要成员—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不同时间尺度活动特征开展研究,目的在于进一步揭示和了解掌握每年主导我国汛期雨带进退和降水异常的关键因子的活动规律,以期为提高我国汛期气候预测水平提供科学思路和方法。另外,对江苏区域气候变化开展研究和评估将有助于丰富和完善国家气候变化评估的内容,为政府和公众科学应对气候变化提供参考依据。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1)西太副高西脊点侯平均位置作为表征副高活动的一个指标,与东亚夏季风气候雨带位置对应非常一致。西太副高北推东缩期(5月1日—9月5日)北进缓慢,东缩明显,阶段性清楚,有3次相对稳定期(5月中—6月中,6月中—7月上旬及7月中—9月初);南撤西伸期(9月5日—11月10日)南撤迅速,有两次明显的西伸期(9月11日—25日和10月6日—20日)。2)西太副高北进时出现的三个相对稳定期正好对应着东亚夏季风向北推进时的三个阶段。平均说来,当西太副高西脊点急剧东缩到菲律宾东北近海并相对稳定时(5月中—6月中),华南区粤、桂、闽、台及海南五省进入前汛期;当西脊点稳定在台湾海峡时(6月中—7月上旬),江淮流域及西北区东南部进入梅雨期;当西脊点再次急剧东缩并稳定在日本四国岛南部近海时,华北、东北及西北区东部(张掖以东)进入北方多雨期;而副高南撤期的两次明显西伸时段(9月1日—15日及10月6日—20日)分别引起西北区东南部及华西的秋雨。3)本文根据候平均雨量相对系数≥1.5及持续性等标准,初步划分了各地的雨季。东部的雨季常由几段相邻的季风雨期及地方性雨期组成,其长短、降水强度、成因及相对重要性各不相同。西北区东部的雨季常由梅雨、北方雨期及秋雨三段组成,降水强度弱,中间常间有伏旱段。关中和陕南以梅雨降水为主,兰州及银川等以北方雨期为主,而天水等三段雨期同样重要。新疆天山北麓和南疆西部虽然春、夏雨量相对多于其它时段,但不够雨季标准。4)副高强度指数与西脊点位置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十分一致:近30多年副高有强度增强和西脊点向西偏移的趋势;1978年前副高强度偏弱,西脊点偏东,但距平值较小,1978年后则相反;二者都有18—-20年以上和6—8年振荡周期。近30多年我国北干南湿及西北区秋雨减少格局主要与西太副高位置逐年渐次偏西,强度逐渐增强,东亚夏季风渐次减弱等年代际变化有关。5)近50年来江苏省年平均气温明显升高,且苏南年平均气温增暖的幅度高于江淮和淮北,其中全省均有冬、春季增暖显著的特点。全省年降水量常年平均值变化相对平稳,其中江淮之间和苏南地区在90年代变化幅度相对较大,近些年变化比较平稳,而淮北地区变化幅度始终相对较大,特别是近十几年来,降水量有增多的趋势。江苏省近年来极端强降水、强对流、高温热浪、干旱、寒潮、大雾、雨雪冰冻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增多趋强,历史极值记录屡被突破,由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引发的气象及其衍生灾害呈突发、多发、强度增强、影响加重的特点。6)未来三种情景(A2、A1B、B1)下江苏区域年平均气温均呈增加趋势,B1情景升温趋势最大,A1B情景次之,A2情景升温趋势最弱。三种情景下的年降水存在较大差异,其中,A1B情景年降水量为北部增加南部减少,B1情景年降水量为全省大部分地区减少,而A2情景则是全省大部分地区呈增加趋势。另外,三种情景下均是春季和夏季降水变化比较显著,而秋季和冬季降水则无明显变化。总之,本文以东亚夏季风活动影响中国汛期降水异常为出发点,着重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脊点逐侯平均位置作为表征西太副高活动性的指标,揭示了东亚夏季风季节变化三阶段雨带进退和西太副高西脊点位置的密切关系,强调了西太副高西伸东缩活动的重要性,侧重分析了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最为直接的江淮流域季风活动中心区和受夏季风间接影响的我国西北区东南部季风边缘区域的降水变化特征,通过对我国各地雨季划分和雨季降水特征的异同分析,初步摸清了夏季风对我国大陆地区的影响范围和程度。通过分析西太副高位置、强度和夏季风指数以及我国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发现正是近30多年来西太副高渐次南移,才造成东亚夏季风上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逐渐减弱,导致我国近30年来“北旱南湿”的降水分布格局。最后以东亚夏季风影响重点区域江苏为例,重点探讨了江苏区域的气候变化特征,指出近50年来苏南增暖更加明显,淮北及苏南降水波动更大、春秋季干旱程度呈加重的变化趋势。并针对未来20—30年三种气候变化排放情景下,利用区域气候模式对江苏地区作出了未来仍将增暖、降水增加的气候变化趋势预估。论文研究结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东亚季风气候研究现状
  • 1.3 国内外气候变化研究现状
  • 1.4 论文的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 2.1 资料说明
  • 2.2 计算方法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副高活动与夏季风雨带进退
  • 3.1 引言
  • 3.2 西太副高西脊点逐候平均位置变化特征
  • 3.3 西太副高活动与东亚夏季风雨带的进退
  • 3.3.1 中国夏季风雨带的进程
  • 3.3.2 西太副高活动与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
  • 3.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我国各地的雨季
  • 4.1 引言
  • 4.2 雨季的概念和定义
  • 4.3 我国各地雨季的区域特征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亚洲夏季风和我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特征
  • 5.1 引言
  • 5.2 资料和方法
  • 5.3 结果分析
  • 5.3.1 西太副高脊线平均位置变化
  • 5.3.2 西太副高西伸脊点平均位置变化
  • 5.3.3 西太副高强度指数变化
  • 5.3.4 亚洲夏季风指数变化
  • 5.3.5 我国降水的年代际变化
  • 5.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江苏气候变化特征及趋势预估
  • 6.1 气温
  • 6.2 暖冬指标定义及其强度等级的划分
  • 6.2.1 单站暖冬指标和强度等级
  • 6.2.2 全省暖冬指标和强度等级
  • 6.3 降水
  • 6.4 其他气候要素变化特征
  • 6.4.1 太阳辐射
  • 6.4.2 积温变化趋势
  • 6.5 江苏极端气候事件变化事实
  • 6.5.1 高温酷暑
  • 6.5.2 高温热浪
  • 6.5.3 梅雨
  • 6.5.4 持续降水过程
  • 6.5.5 干旱
  • 6.6 未来气候变化趋势预估
  • 6.6.1 未来情景下气温的变化趋势
  • 6.6.2 未来情景下降水的变化趋势
  • 6.7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七章 结论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附录
  • 1. 观测资料的"均一化"检验
  • 2. 气候变化排放情景(IPCC SRES)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雨带北移,“七下八上”如何应对?[J]. 吉林劳动保护 2020(06)
    • [2].长江中下游夏季雨带分型及其年代际变化Ⅱ:数值模拟[J].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2008(03)
    • [3].台风“利奇马”登陆前后雨带强度与结构变化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 2020(03)
    • [4].夏季中国东部副高北缘雨带强度年际变化成因:副热带西风异常的动力强迫[J]. 冰川冻土 2016(05)
    • [5].中国东部夏季不同雨带类型的海洋和环流特征差异[J]. 气象学报 2012(05)
    • [6].华北夏季降水的年代际变化[J]. 应用气象学报 2011(02)
    • [7].台风“珍珠”(2006)螺旋雨带发展机制的数值模拟研究[J]. 大气科学学报 2018(06)
    • [8].辽宁一次典型双雨带暴雨过程分析[J].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5(06)
    • [9].一次玉林地区漏报的强双雨带影响的过程分析[J]. 气象 2020(03)
    • [10].乡下的雨带着韵脚(组诗)[J]. 星星(上旬刊) 2016(01)
    • [11].一次连续性暴雨中双雨带的成因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06)
    • [12].2018年台风温比亚的强对流螺旋雨带观测特征分析[J]. 气象 2020(06)
    • [13].1849年中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与长江流域洪涝灾害[J]. 第四纪研究 2012(02)
    • [14].中尺度对流系统内β尺度双雨带不稳定机制及锋生对比分析[J]. 干旱气象 2018(03)
    • [15].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边界特征及其附近暖区对流雨带成因[J]. 气象学报 2014(03)
    • [16].2007年7月7—9日淮河流域梅雨锋雨带特征分析[J]. 气象科学 2012(01)
    • [17].超强台风韦帕(0713)螺旋雨带中尺度结构双多普勒雷达研究[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03)
    • [18].温盐环流强度变化对东亚夏季风雨带位置的影响[J]. 北京农业 2013(12)
    • [19].中国梅雨雨带年代际尺度上的北移及其原因[J]. 科学通报 2010(01)
    • [20].7月东亚高空西风急流变化对我国雨带的影响[J]. 高原气象 2010(02)
    • [21].台风“海棠”(2005)登陆前后非对称螺旋雨带特征分析[J]. 热带气象学报 2010(05)
    • [22].梅雨雨带北跳过程研究[J]. 大气科学 2016(04)
    • [23].台风“珍珠”螺旋雨带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J]. 大气科学学报 2010(02)
    • [24].台风螺旋雨带云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研究[J]. 气象 2013(02)
    • [25].江南春雨雨带建立特征及雨带建立前后环流场演变[J]. 科技信息 2009(10)
    • [26].来自大自然的声音 雨[J]. 小雪花(小学快乐作文) 2010(04)
    • [27].中国东部夏季风雨带季内变化各模态的环流及海温特征[J]. 大气科学 2013(05)
    • [28].2006年东亚夏季风活动特征与我国东部雨带分布[J]. 热带气象学报 2009(02)
    • [29].一次华南双雨带暴雨中的位涡演变与雨带间的相互作用[J]. 大气科学学报 2017(05)
    • [30].登陆台风Matmo(2014)北侧对流雨带的触发和发展过程[J]. 大气科学 2018(05)

    标签:;  ;  ;  ;  ;  

    东亚夏季风雨带进退与西太副高活动、降水年代际变化及江苏气候若干问题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