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政策分析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政策分析

论文摘要

2007年至今,在我国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已有五个学科门类近百个二级学科专业由国家统一命题进行考试。联系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政策出台的现实背景,笔者揣测认为,该政策出台的动机可能在于:研究生招生人数剧增需要“统考”以提高工作效率;高等教育选拨性考试重心上移需要“统考”以增强政府权威性;考研动机更加复杂需要“统考”以提高筛选程度;研究生教育质量令人担忧需要“统考”以保证“入口”质量;研究生招考环节问题频出需要“统考”以加强防范。从政策视角来看,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政策目标契合度不高,政策实施的认同度较低,政策变迁的科学性不强。从利益视角来看,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利益要求主要是维护考试秩序、保障人才选拔的基本质量和获取“考试经济”带来的利益;招生单位的利益要求体现为获取优秀生源、突出专业特色和维护招生自主权;考生的利益要求体现为减轻考试负担、考试知情程度相近和“考即所学所用”。从冲突视角来看,在招考活动层面,考试内容的选择面临着考察基础知识还是专业知识的矛盾;在考核标准的选取方面,存在侧重知识还是注重能力的矛盾;在制度设计层面,该政策面临设考主体和选拔机制两方面的矛盾,反映了政府招考权力与高校自主招生权的冲突、选拔的一元模式和培养的多元模式的冲突;在文化和心理层面,该政策面临信任对象和民意听取的矛盾冲突,表现为更加信任政府还是民间专业机构、更加注重普通民众还是学者专家的意见。通过对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政策的总体评价和政策反思,本人认为该政策的主要问题是因“无人负责”而产生“公地悲剧”,因“受众失语”而漠视政策相关方的利益,政策不知“从哪里来,往何处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的缘由与意义
  • (一) 选题的缘由
  • (二) 研究的意义
  • 二、文献综述
  • (一) 理论专著的宏观研究
  • (二) 研究生招考的各项专门研究
  • (三) 对已有研究的评价
  • 三、研究方法与逻辑思路
  • (一) 研究方法
  • (二) 逻辑思路
  • 四、相关概念界定
  • (一) 研究生招生考试
  • (二) 专业课统考
  • (三) 政策分析
  • 第一章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政策出台的动机揣测
  • 一、研究生招生人数剧增需要"统考"以提高工作效率?
  • 二、高等教育选拔性考试重心上移需要"统考"以增强政府权威性?
  • 三、考研动机更加复杂需要"统考"以提高筛选程度?
  • 四、研究生教育质量令人担忧需要"统考"以保证"入口"质量?
  • 五、研究生招考环节问题频出需要"统考"以加强防范?
  • 第二章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政策视角的分析
  • 一、政策内容的解读
  • 二、政策目标的契合度
  • 三、政策实施的认同度
  • 四、政策变迁的科学性
  • 第三章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利益视角的分析
  • 一、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的利益要求及其达成度
  • (一) 维护考试秩序
  • (二) 保障人才选拔的基本质量
  • (三) 获取"考试经济"带来的利益
  • 二、招生单位的利益要求及其达成度
  • (一) 获取优秀生源
  • (二) 突出专业特色
  • (三) 维护招生自主权
  • 三、考生的利益要求及其达成度
  • (一) 减轻考试负担
  • (二) 考试知情程度相近
  • (三) 考即所学所用
  • 第四章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冲突视角的分析
  • 一、招考活动层面的矛盾冲突
  • (一) 考试内容: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冲突
  • (二) 考核标准:知识和能力的冲突
  • 二、制度设计层面的矛盾冲突
  • (一) 设考主体:政府招考权力与高校自主招生的冲突
  • (二) 招生培养:一元模式与多元模式的冲突
  • 三、文化和心理层面的矛盾冲突
  • (一) 信任对象:政府与专业民间机构谁更值得信任
  • (二) 民意听取:普通民众与学者专家的意见如何取舍
  • 第五章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总体评价与政策反思
  • 一、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总体评价
  • (一) 政策视角的评价结论
  • (二) 利益视角的评价结论
  • (三) 冲突视角的评价结论
  • 二、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政策反思
  • (一) "公地悲剧"
  • (二) "受众失语"
  • (三) "何去何从"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试析近几年京津冀研究生招生情况[J]. 考试与招生 2017(04)
    • [2].2009年驻冀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已确定[J]. 考试与招生 2009(05)
    • [3].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03)
    • [4].考研复试,你准备好了吗[J]. 中国研究生 2020(02)
    • [5].教育部关于做好2008年面向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招收研究生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8(03)
    • [6].关于硕士生招生的契约思考[J]. 法制与社会 2010(25)
    • [7].研究生招考权的“分”“统”徘徊分析[J].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5)
    • [8].研究生招考方式改革百年:流变与特征[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2(11)
    • [9].当前硕士生招生网上调剂程序利弊分析及完善意见[J]. 中国高教研究 2008(05)
    • [10].2013年、2014年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全国各院校排名及分数线[J]. 求学 2014(Z5)
    • [11].我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趋势[J]. 图书情报工作网刊 2012(01)
    • [12].中国图书馆学研究生教育发展探析[J].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5(09)
    • [13].湖北省硕士研究生招生录取调剂工作研究[J]. 湖北招生考试 2008(08)
    • [14].教育部关于做好200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录取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 2008(05)
    • [15].我国情报学博士生教育现状概述[J]. 新世纪图书馆 2011(06)
    • [16].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网上调剂系统的完善措施探讨[J]. 科技信息 2009(25)
    • [17].研究生招生工作中信息不对称问题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 2014(43)
    • [18].新时期研究生招生信息化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3(04)
    • [19].新中国成立70年来研究生招生制度变迁逻辑:回顾与展望[J]. 中国高教研究 2019(11)
    • [20].关于硕士研究生招生信息公开的思考[J]. 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 2016(01)
    • [21].企属科研院所研究生招生的若干问题及策略探讨[J]. 石油教育 2016(06)
    • [22].2010年研究生招生咨询活动开幕[J]. 中国教育网络 2009(06)
    • [23].依法治招视角下的研究生招生问题探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8)
    • [24].教育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的通知[J]. 中国大学生就业 2013(23)
    • [25].为推动高校各项事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思想保证——2013年度全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召开[J]. 河南教育(高教) 2013(03)
    • [26].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制卷过程中计算机应用的探索与思考[J]. 中国科技信息 2011(12)
    • [27].考研调剂,你不得不知的10件事[J]. 求学 2014(Z1)
    • [28].地方高校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的现状及思考[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9(23)
    • [29].研究生招生工作人员的心理压力剖析[J]. 湖北招生考试 2010(24)
    • [30].试析研究生复试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0(22)

    标签:;  ;  ;  ;  

    研究生招生“专业课统考”的政策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