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猪PRV分子病原学调查及快速鉴别野毒感染双功能性分子的构建

广西猪PRV分子病原学调查及快速鉴别野毒感染双功能性分子的构建

论文摘要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PR)是由伪狂犬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目前虽然已经建立了区分疫苗免疫和野毒PR感染的PCR和ELISA方法,但是这些方法均需要特殊的仪器和有工作经验的人员进行操作,不适合基层生产单位使用,因此迫切需要一种简便、快速的鉴别诊断方法。基于国内广泛应用gE基因缺失苗进行免疫的现状,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的原理,将一种抗人红细胞非凝集型单抗的单链抗体基因(2E8)与PRV-gE抗原表位基因融合,构建一种用于快速鉴别PRV野毒株感染的重组双功能分子,建立一种利用红细胞凝集试验进行PR野毒感染的鉴别诊断方法。若该诊断方法研制成功,将对该病的快速诊断具有重要的作用。为了获得双功能性分子中PRV gE抗原肽,并摸清当前广西PRV的流行病学情况和遗传变化规律,对来源于广西13个地(市)122个不同规模猪场163份病料进行PCR鉴定,结果检测出PRV阳性6份,阳性率3.7%;gE-ELISA血清学检测玉林、南宁、桂林、贵港等8个规模猪场的61份血清,其中7份呈阳性,阳性率11.5%。对6株PRVgE胞外基因进行序列测定,并同国内外PRV代表株及广西地方株相应基因序列进行比较,结果显示6株毒株同国内毒株MinA株、GXB株、GXW株、Ea株、SH株、LA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7.8~99.0%之间,氨基酸同源性为96.5~99.0%,与国外毒株Rice株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最低,分别为96.4~97.0%,93.6~95.2%。研究表明,广西PRV同国内毒株亲缘关系密切,变异情况不大;调查显示PR的检出率并不高,说明我区PR的防控工作已初见成效,但调查表明一些规模猪场仍存在PRV隐性感染的情况,这提醒我们PRV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将筛查出的6份PRV阳性样品进行病毒的分离工作,目前仅分离出一株PRV病毒。该病毒接种家兔后引起典型的奇痒、神经症状,接种PK-15细胞出现典型的细胞病变,病毒效价(TCID50)为10-7.22/0.1ml,PCR扩增出与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带,与国内外不同PRV毒株进行分析比较,发现该毒株与其它5株广西毒株及国内MinA株、Ea株、SH株、LA株、GXB株、GXW株核苷酸同源性在98.4%~99.8%之间,氨基酸同源性在97.8%~99.4%之间,与国外毒株Rice株相比,核苷酸和氨基酸的同源性均较低,分别为97.0%和95.2%,结果证实该分离毒为伪狂犬病病毒,命名为GXBB-1株。将该病毒株gE胞外基因作为构建双功能分子的抗原肽部分进行试验。用oligo软件设计构建2E8-gE融合基因的引物,将抗人红细胞H抗原的单链抗体基因2E8同GXBB PRV gE胞外基因,利用SOE PCR方法拼接起来,并回收片段,同PMD18-T simple vector连接,经PCR、测序鉴定成功实现了两段基因的连接,且读码框正确。将重组质粒PMD-2E8-gE进行双酶切(BamHI和EcoRI),回收2E8-gE片段,并与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ET-His连接,经双酶切和PCR鉴定成功构建了表达重组质粒PET-His-2E8-gE。为进一步表达2E8-gE蛋白,从而建立PRV快速诊断试剂盒打下了基础。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中英文缩写词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伪狂犬病研究进展
  • 1.1 PR的生物学特征
  • 1.2 PR的流行病学
  • 1.3 实验室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
  • 2.gE基因缺失苗及应用情况
  • 2.1 gE基因结构
  • 2.2 gE基因缺失苗及应用
  • 2.3 gE糖蛋白在根除PR中的作用
  • 3.自体红细胞凝集试验
  • 3.1 原理
  • 3.2 红细胞的选择
  • 3.3 抗红细胞抗体与免疫原性蛋白/病原物抗体的选择
  • 3.4 双功能性分子
  • 4.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二章 广西猪伪狂犬病的分子病原学调查及gE基因的克隆及分析
  • 1.材料与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病料调查资料的整理
  • 2.2 引物的设计
  • 2.3 病毒DNA的提取
  • 2.4 目的基因的扩增
  • 2.5 目的基因的克隆
  • 2.6 gE-ELISA血清学诊断
  • 3.结果
  • 3.1 分子流行病学检测
  • 3.2 病料调查资料的归纳整理
  • 3.3 gE基因的克隆及分析比较
  • 3.4 血清学调查
  • 4.小结与讨论
  • 第三章 广西伪狂犬病病毒GXBB-1株的分离鉴定
  • 1.材料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病料处理
  • 2.2 病毒分离
  • 50)测定'>2.3 病毒的组织培养半数致死量(TCID50)测定
  • 2.4 病毒DNA的提取
  • 2.5 PCR鉴定
  • 2.6 GXBB PRV gE基因序列分析比较
  • 3.结果
  • 3.1 动物接种试验
  • 3.2 病毒的分离
  • 3.3 PCR鉴定
  • 50)的测定'>3.4 病毒毒价(TCID50)的测定
  • 3.5 gE基因的分析比较
  • 4.小结与讨论
  • 第四章 用于鉴别疫苗株与野毒株双功能性分子的构建
  • 1.材料和试剂
  • 2.实验方法
  • 2.1 技术路线图
  • 2.2 引物的设计与合成
  • 2.3 融合基因的拼接
  • 2.4 表达载体PET-His-2E8-gE质粒的构建
  • 3.结果
  • 3.1 2E8-gE融合基因的构建
  • 3.2 2E8-gE融合基因的克隆及序列分析
  • 3.3 PET-His-2E8-gE重组质粒的构建
  • 4.小结与讨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人工感染PRV仔猪不同组织器官病毒分布及排毒规律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02)
    • [2].钴60γ射线灭活人工骨钉PRV病毒效果验证[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2(07)
    • [3].溴化乙锭诱导的短暂脱髓鞘增强PRV的逆行转导效率[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19(12)
    • [4].PRV、PRRSV和链球菌混合感染的诊断[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6(16)
    • [5].鼻咽癌放射治疗视觉通路PRV的探讨[J]. 中国医疗前沿 2008(22)
    • [6].广东地区PRV流行毒株gE基因的进化分析及对育肥猪的致病性研究[J]. 中国畜牧兽医文摘 2017(05)
    • [7].白头翁素对PRV、E.coli混合感染性腹泻肠道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农学通报 2010(19)
    • [8].PRV基因缺失株在体外细胞中增殖的超微结构[J]. 中国兽医学报 2009(08)
    • [9].2012~2017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野毒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20(01)
    • [10].贵州省某猪场PRRSV,PCV-2和PRV混合感染的快速诊断[J]. 黑龙江畜牧兽医 2013(21)
    • [11].规模化猪场母猪群PRV抗体血清学调查[J]. 猪业科学 2010(02)
    • [12].PRV负载均衡方法在小浪底新型水调平台系统中的应用[J]. 西北水电 2020(05)
    • [13].某猪场CSFV、PRRSV、PCV2和PRV多重感染病例的报道[J]. 猪业科学 2017(01)
    • [14].2012~2015年河南省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6(01)
    • [15].伪狂犬病及其根除:美国经历的回顾——猪伪狂犬病根除指南:猪群PRV净化方案[J]. 中国畜牧业 2018(13)
    • [16].PCV2和PRV混合感染对仔猪血清白细胞介素和IFN-γ水平的影响[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17(03)
    • [17].山东省猪腹泻病例中PEDV、TGEV和PRV的感染调查与分析[J]. 中国畜牧兽医 2017(07)
    • [18].河南省部分种猪场公猪PRV野毒感染和精液中PRV检测的研究[J]. 国外畜牧学(猪与禽) 2018(09)
    • [19].PEDV、PRV和PCV-2混合感染引起新生仔猪腹泻的诊治与分析[J]. 湖北畜牧兽医 2015(05)
    • [20].2006~2008年我国部分地区规模化猪场PRV血清流行病学调查[J].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2009(01)
    • [21].陕西省PRRSV与CSFV、PCV2、PRV混合感染的检测[J]. 西北农业学报 2009(05)
    • [22].一例PRV、PCV2和Hps混合感染的诊治与思考[J]. 湖南畜牧兽医 2020(04)
    • [23].PRV逆行示踪技术验证神经根移位重建大鼠排便功能的有效性[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7(09)
    • [24].猪腹泻病例中PEDV、TGEV及PRV的感染调查[J]. 动物医学进展 2014(05)
    • [25].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摆位不确定度对危及器官计划体积(PRV)影响的研究[J]. 癌症 2008(03)
    • [26].影响TAP肽转运PRV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2019(12)
    • [27].应用六重PCR方法对猪流产死胎病原的快速检测[J]. 猪业科学 2014(10)
    • [28].猪繁殖障碍病毒性疫病六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及应用[J]. 畜牧兽医学报 2012(09)
    • [29].一起保育猪PCV2、PRV和HPS的混合感染诊治[J]. 湖南畜牧兽医 2020(02)
    • [30].德宏州梁河县PRV野毒感染的血清学调查[J]. 上海畜牧兽医通讯 2017(02)

    标签:;  ;  ;  ;  

    广西猪PRV分子病原学调查及快速鉴别野毒感染双功能性分子的构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