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效力分析

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效力分析

论文摘要

本文对在国际经济活动中所出具的安慰函的效力进行了全面的考察。论文的第一章对有关安慰函的基本内容进行了阐述。首先对安慰函的概念予以描述,即安慰函通常是由母公司为其子公司或政府为其所属公共机构融资而向贷款人出具的表示支持的函件。安慰函一般是母公司或政府不愿或受法律限制不能直接承担担保责任的情况下所采用的一种变通形式,传统上认为安慰函的出具人仅承担道义责任。接着在本章中追溯了安慰函的起源,从起源上探究创设安慰函的真实意思表示,随后对通常情况下安慰函的主要内容进行了介绍。论文第二章论述了安慰函在当今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法律实践,通过一系列的判例介绍及比较分析着重介绍了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和法国等国家各级法院对安慰函效力认定的主要思路,尽管安慰函在其创立时并非承担法律责任,而是承担道义责任,但对上述国家的判例研究发现判决安慰函出函人向受函人承担法律责任的案件却在不断上升,同时通过对安慰函效力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安慰函作为一种商业文件的实质,及各国对效力认定方面的一些共性。在本章的最后,针对安慰函从承担道义责任到承担法律责任的历史演变,笔者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深层次的分析。论文第三章讨论了安慰函在中国的司法实践,包括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审理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中涉及的安慰函诉讼及最高人民法院审理的佛山市人民政府诉交通银行香港分行担保纠纷案涉及的安慰函问题。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认为在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中涉及的安慰函,因不具备中国法规定的保证的要件,因此不承担担保责任,出函人仅有道义责任。而最高人民法院认为判断函件是否构成担保应综合考虑出函背景、函件的名称及函件所使用的措辞,最重要是考察安慰函的内容是否具备我国法律意义上的保证的意思表示。论文的第四章论述了研究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效力的必要性,接着分析了安慰函的准据法和司法管辖的问题,述而详细论述了安慰函在由我国法院管辖并以中国法律为准据法时,其所应具有的效力。笔者认为判断安慰函的重点在于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如其意思表示符合中国法律规定的担保的要件,则构成对外担保,但由于我国目前的外汇管理体制该等对外担保因未经登记和批准而归于无效。如当事人在安慰函中没有中国法意义上的保证的意思表示,则仅承担道义责任。

论文目录

  • 摘要
  • 序言
  • 第一章 安慰函概述
  • 第一节 安慰函的概念
  • 第二节 安慰函的起源
  • 一、安慰函的起源说
  • 二、从安慰函起源看安慰函的效力
  • 第三节 安慰函的主要内容
  • 第二章 安慰函在世界各国的法律实践及其效力
  • 第一节 安慰函在英国的法律实践
  • 一、安慰函在英国的效力概述
  • 二、英国关于安慰函的著名案例
  • 三、对 KB案的评析
  • 四、KB案对英国相关司法实践的影响
  • 第二节 安慰函在澳大利亚的法律实践
  • 一、安慰函在澳大利亚的效力概述
  • 二、澳大利亚在司法实践中对安慰函效力的认定
  • 三、对 BBL案和 GGAP案的质疑
  • 第三节 安慰函在意大利的理论和实践
  • 一、安慰函在意大利的使用及分类
  • 二、不同类型安慰函的效力认定
  • 第四节 安慰函在德国的法律实践
  • 一、安慰函在德国的使用概况
  • 二、德国对安慰函的分类及效力认定
  • 第五节 安慰函在法国的法律实践
  • 一、法国司法实践中对安慰函效力的基本认定
  • 二、不同类型义务的确定方法
  • 三、通过对义务的分类来确定安慰函效力的主要问题
  • 四、法院在索尼音乐案中对义务的认定及存在的问题
  • 五、法国首次对安慰函在立法层面予以规制
  • 第六节 对上述各国安慰函效力的比较分析
  • 一、安慰函作为一种商业文件的实质
  • 二、各国对安慰函效力认定的比较
  • 第七节 安慰函责任承担历史演变背后的深层次分析
  • 第三章 安慰函在中国的司法实践
  • 第一节 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破产清算中涉及的安慰函纠纷
  • 一、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清算中涉及的安慰函
  • 二、部分基于安慰函申报债权的申报人提起的异议诉讼
  • 三、对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安慰函效力认定的分析
  • 第二节 佛山市人民政府诉交通银行香港分行担保纠纷案涉及的安慰函效力问题
  • 一、案情介绍
  • 二、最高人民法院对本案的观点
  • 第四章 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效力
  • 第一节 安慰函司法管辖和准据法的确定
  • 第二节 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效力认定
  • 第三节 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效力发生演化的可能性分析
  • 结论
  • 主要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对特别教育及其认识误区的伦理思考[J].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016(33)
    • [2].谈校长的管理与服务[J]. 宁夏教育 2010(02)
    • [3].复旦大学投毒案的责任分析——以道义责任论、规范责任论、社会责任论为视角[J]. 法制博览 2016(09)
    • [4].教师的道义责任:文明社会重要支点[J]. 甘肃教育 2015(17)
    • [5].媒体如何用好话语权[J]. 青年记者 2010(34)
    • [6].教师的道义责任:文明社会重要支点[J]. 辽宁教育 2015(22)
    • [7].什么是责任?[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3)
    • [8].周泽 引咎辞职是官员的道义责任[J]. 南方人物周刊 2008(29)
    • [9].论刑事被害人的国家救助[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S1)
    • [10].教师尚德能力修养[J]. 教育文化论坛 2011(04)
    • [11].再不道歉就迟了[J]. 晚晴 2013(12)
    • [12].电视节目《中国达人秀》的价值理念[J]. 新闻爱好者 2011(20)
    • [13].我们向大师学习些什么?[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1)
    • [14].我国离婚经济帮助制度探析[J]. 学理论 2015(14)
    • [15].建筑企业的社会责任探讨[J]. 北方经贸 2013(07)
    • [16].铁肩担道义责任铸辉煌[J]. 江淮法治 2013(16)
    • [17].中国社区福利的逻辑及实践问题[J]. 社会科学战线 2012(12)
    • [18].行政不作为及其责任体系[J].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0(02)
    • [19].企业对工人的责任分析[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8(08)
    • [20].什么样的“道歉”值得期待[J]. 决策探索(上半月) 2009(11)
    • [21].话语新闻[J]. 浙江人大 2018(12)
    • [22].浅论政治社会[J]. 青年与社会 2013(10)
    • [23].医患诚信危机及其应对:从道义责任到法律责任[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 [24].观点[J]. 今日浙江 2010(12)
    • [25].关于中国发展中国家身份的探讨[J]. 复旦国际关系评论 2013(01)
    • [26].问责制应刚性化和理性化[J]. 中国市场 2015(09)
    • [27].我国学前教育供需主体行为取向比较分析[J]. 中国教育学刊 2013(11)
    • [28].让律师肩负更多的道义期待[J]. 杭州(我们) 2011(01)
    • [29].论行政责任与问责制产生的基础[J]. 党政干部学刊 2009(04)
    • [30].行政问责需立法[J]. 中国律师 2010(05)

    标签:;  ;  ;  ;  ;  

    安慰函在中国法律框架下的效力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