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成长的藩篱 ——2000-2010年台湾青春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跨越成长的藩篱 ——2000-2010年台湾青春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论文摘要

青春电影是一种亚类型电影。日本和韩国的青春电影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得到快速的发展并且迅速占领亚洲电影市场。进入新千年后,在台湾电影整体颓废的状态下,台湾青春电影屡屡突破台湾电影市场环境低迷的制约,成为台湾电影低迷状态下的一道曙光。台湾青春电影的雏形建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台湾电影新浪潮的成长经验类型电影之上,随着新浪潮和新新浪潮的退出舞台,青春电影一度未见作品。直到新世纪伊始,新生代导演易智言拍摄了电影《蓝色大门》,这部被评为最感动台湾的电影,以其清新恬淡的视觉享受和青春十足的故事质感,一经公映便掀起热潮。同年张作骥拍摄的《美丽时光》,以其新鲜敏锐的视角,将荣民二代的复杂生活摊在阳光下,其中对于当时社会的批判态度引起广泛争议。2003年起,林育贤、周美玲、陈正道等一批“七年级生”导演跃上舞台。这些被称为新新导演的新锐导演们,具有独立的创作意识和强烈的个人风格,融合多元的背景环境,以独特而创新的视角不断发现不断探索,在大片冲击和国片不振的夹击下形成一道亮丽的景色。学术界目前对台湾青春电影的整体研究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少量研究结果只立足于对个案的分析,整体类型化的分析仍旧欠缺。本文重点着手于以类型化的研究方式对新千年以来的台湾青春电影进行系统的论述。全文除绪论和结论之外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绪论部分将对台湾青春电影的发展进行概述,同时对本课题的研究背景和方法进行综述,并概述本选题的内容。第一章,具体落实到从社会、体制、创作三个背景原因来探讨分析台湾青春电影的兴盛;第二章以电影的主题和题材内容为分类依据,从同性题材、社会意义、身份认同三种类型着手,论述台湾青春电影的主题类型化策略,并且对每一样式进行详细的分析:第三章从电影的人物形象和叙事视角两大方面入手,对台湾青春电影的叙事做类型化分析,并对每个方面的具体内容进行阐释;第四章从时空意境的营造、对自然环境的充分利用和音乐三个方面,对台湾青春电影的影像语言类型化进行相关论述;第五章立足于台湾电影的发展现状,阐述台湾青春电影目前的发展状况,指出台湾电影现阶段发展面临的问题,结合青春电影的特色,简要分析台湾电影实现自我救赎的可能性。结语部分综合本课题的研究,对全文内容进行概括性的总结阐述。对新千年以来的台湾青春电影的整体性分析研究,是笔者对发展中的台湾青春电影持续关注的研究成果汇报。关于台湾电影和台湾青春电影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笔者会持续对于此研究课题不断的关注,并给予更多突破的期待。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1章 台湾青春电影兴盛的原因
  • 1.1 社会原因
  • 1.1.1 青春电影满足了大众受外部环境压力影响而产生的心理需求
  • 1.1.2 突出的青少年问题引起社会关注,为电影创作提供可用素材
  • 1.1.3 亚洲影坛同类题材电影的兴盛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 1.2 体制原因
  • 1.3 创作原因
  • 1.3.1 新生代导演的多元化背景为电影创作提供了更丰富的条件
  • 1.3.2 较低的拍摄成本被小型制作公司及创作个人所接受
  • 1.3.3 大量影片屡获佳绩而引起创作风潮
  • 第2章 何种"青春"——台湾青春电影主题的类型化策略
  • 2.1 策略一:日常人群的主流青春
  • 2.2 策略二:边缘群体的异质青春
  • 2.3 策略三:另类族群的残酷青春
  • 第3章 "青春"的叙事——台湾青春电影叙事的类型化策略
  • 3.1 人物形象的类型化策略
  • 3.1.1 独行者的形象
  • 3.1.2 引路者的形象
  • 3.2 叙事视角的类型化策略
  • 3.2.1 从"它"者零聚焦叙述当中彰显的人文关怀
  • 3.2.2 多视点的多聚焦叙事形成具有强烈对比的艺术张力
  • 第4章 "青春"的镜像——台湾青春电影影像语言的类型化策略
  • 4.1 时空交错的意境与叙事线索交叉的双重呈现
  • 4.2 利用台岛自然环境的优势带来多重的艺术效果
  • 4.3 流行音乐与青春电影的相辅相成
  • 第5章 台湾青春电影对台湾电影的前路启示
  • 5.1 与日本纯爱电影的关联性分析
  • 5.2 台湾青春电影的自身发展趋势
  • 5.3 台湾电影现阶段面临的问题
  • 5.4 台湾电影"自我救赎"的现实可能性
  • 5.4.1 回归真实的影像话语
  • 5.4.2 从商业追求回归到精神探讨
  • 5.4.3 "国片"在地化对台湾电影复兴的意义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殖民记忆、眷村时光、青春往事:台湾电影中流动的怀旧潮[J]. 特立学刊 2013(05)
    • [2].“环岛体”:台湾电影的叙事范型[J]. 当代电影 2019(12)
    • [3].下一部台湾电影在哪里?——2019年中国台湾电影回顾[J]. 创作评谭 2020(01)
    • [4].国际影展:大陆与台湾电影互动的一个特殊场域(1980—2000)[J]. 当代电影 2020(06)
    • [5].欲望的都市与现代性的反思——台湾电影中的城市写作辩证分析[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9(01)
    • [6].当下台湾电影生存状况及其竞争力反思——以北美外语片市场为样本[J]. 东南学术 2019(03)
    • [7].论近年来台湾电影中的叙事空间建构[J]. 电影文学 2019(09)
    • [8].台湾电影佛教元素与论述初探[J].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9(05)
    • [9].ECFA时代,台湾电影的本土视角展现——以电影《翻滚吧,阿信》为例[J]. 电视指南 2017(17)
    • [10].台湾电影原住民影像特点研究[J].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6(06)
    • [11].金牌监制的前世今生[J]. 中国企业家 2017(08)
    • [12].在地书写与主体性建构——试论台湾电影史学群体及其历史撰述[J]. 当代电影 2017(06)
    • [13].点评2016年台湾电影[J]. 当代电影 2017(04)
    • [14].数字时代台湾电影的e出口[J].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5(10)
    • [15].孙慰川:《后“解严”时代的台湾电影》[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5(04)
    • [16].台湾电影:历史、产业与美学——台湾电影委员会首届学术研讨会会议综述[J]. 电影新作 2016(02)
    • [17].21世纪台湾电影中的生存困境[J]. 齐鲁艺苑 2015(04)
    • [18].杨贵媚,串起台湾电影几十载[J]. 电影 2020(04)
    • [19].有些事现在不做,就永远不会做了[J]. 意林文汇 2016(15)
    • [20].第一个喜欢多莉的人[J]. 家庭生活指南 2017(01)
    • [21].4年游遍43国,“金融男”浪迹天涯开启浪漫跨国恋[J]. 人生与伴侣(上半月版) 2016(11)
    • [22].我国台湾地区电影产业在大数据时代中的探索与发展[J]. 文化月刊 2017(06)
    • [23].从《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到《等一个人咖啡》——浅谈台湾电影在大陆的发行与行销[J]. 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 2017(08)
    • [24].雾重云深:奔跑的骄傲战役[J]. 北方文学 2017(29)
    • [25].原来你也在这里——那些台湾电影里的小青春[J]. 男生女生(银版) 2012(02)
    • [26].《痞子英雄》:不一样的台湾电影[J]. 大众电影 2012(15)
    • [27].台湾电影崛起:诚意的力量[J]. 电影世界 2012(07)
    • [28].《渺渺》:幸福的蛋糕[J]. 食品与健康 2009(09)
    • [29].台湾电影现状调查[J]. 电影 2009(08)
    • [30].台湾电影中的个体经验书写与身份认同[J]. 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1(01)

    标签:;  ;  ;  ;  ;  

    跨越成长的藩篱 ——2000-2010年台湾青春电影的类型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