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王前锋

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王前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合材料,金属塑料,摩擦系数,方程拟合

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文献综述

王前锋[1](2019)在《弹性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方程拟合及其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弹性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对其摩擦系数的方程拟合及其应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摩擦系数随摩擦时间的延长逐步趋于稳定,此时开始进入摩擦磨损的稳定阶段。如果将石墨添加到塑料工作层当中,将会构建层状结构,并与PPS、TPI、TLCP热塑性材料发生协同效应,从而促进金属表面均匀致密的自润滑转移膜的形成。增大复合材料的载荷和转速,此时能够确保以更短的时间进入到摩擦稳定阶段,也就是说增加转速和载荷以后,可以实现形成转移膜时间的前移。磨损体积和摩擦系数随塑料工作层材料配比的不同具有显着的变化,磨损量也有所不同。随着石墨和热塑性聚酰亚胺(TPI)的增加,在载荷增加时,复合材料摩擦系数变化量比其他配比要小。采用软件MATLAB7.0,根据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结合强度和塑料工作层对数据进行拟合,从而获得塑料工作层配比和摩擦系数、结合强度间的拟合函数。(本文来源于《塑料科技》期刊2019年08期)

杨超,戴亚春,王海,骆志高[2](2019)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压制成型及结合强度》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提高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结合强度为目标,对金属基体进行高能喷丸处理,使其表面自纳米化,并以高能喷丸和喷涂的工艺参数为试验变量,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同时设计了压制成型模具并压制成型,最后采用垂直拉伸法对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铸钢丸直径、喷丸压力、喷丸时间以及塑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使结合强度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再运用数值拟合的方法,预测出结合强度最高的工艺参数组合,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铸钢丸直径为4.96~5.04mm,喷丸压力为0.49~0.51MPa,喷丸时间为10.9~11.08min,塑化温度为278.2~282℃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最佳。(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9年04期)

王斌,崔沛,戴亚春,骆志高[3](2018)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及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结构特点和性能要求,设计了压制烧结成型模具的整体结构,并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然后进行制品的压制烧结成型实验,通过对成型温度、压力、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四个工艺参数的控制,制备了16组不同的结合强度、摩擦系数以及耐磨性的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并通过拉伸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研究了四个成型工艺参数对制品叁个性能评价指标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使叁个性能评价指标分别达到最佳时的叁组工艺参数组合。最后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将叁个性能评价目标转化为单一目标,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当成型温度为330℃、成型压力为9 MPa、成型时间为60 min、升温速率为6℃/min时,制品的综合性能最高。(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8年07期)

崔沛[4](2018)在《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及工艺优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是一种具有自润滑、耐磨损、抗冲击以及质量轻等性能的复合材料,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制品的成型工艺对其综合性能的影响最为直接。本文研究的目的在于成型一种结合强度高、摩擦磨损性能优良的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压制烧结成型工艺参数对制品质量评价指标的影响,并对成型工艺进行优化分析。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对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烧结成型类型与各个烧结阶段的烧结特征进行理论研究,分析了压制烧结过程中的温度、压力以及时间工艺参数对制品性能的影响,从而确定制品压制烧结成型的工艺参数选取的范围,为本文压制成型实验提供理论指导。(2)结合正交试验与数值分析方法,引入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工艺参数优化所涉及的因素与评价指标,研究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时间以及升温速率工艺参数对制品结合强度、摩擦系数、耐磨性的影响规律,并通过分析确定了工艺参数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敏感性,得到了相应的因素水平影响图,确定使叁个性能评价指标分别达到最佳时的叁组工艺参数组合。并运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将多个目标转化为单个目标,建立多指标对应的制品综合性能的数学评价模型,得到了在所选的工艺参数范围内制品综合性能最佳时的工艺参数组合,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分析。(3)利用BP神经网络的可预测性,运用Matlab软件进行模拟仿真优化,以成型温度、成型压力、成型时间及升温速率这四个工艺参数为输入因素,以结合强度、摩擦系数、耐磨性这叁个性能评价指标为输出参数,建立相应的BP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学习与模拟仿真,并对所得到的模型进行检验,得出该网络模型可以预测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制品性能评价指标值;最后运用数值拟合方法得出了工艺参数与结合强度、摩擦系数、耐磨性以及综合评价之间的四个拟合函数方程式,对拟合误差进行分析,并预测出了综合评价得分最高时的工艺参数组合。(4)对实验设备与实验原料性质进行分析,确定实验方案与成型工艺步骤,对材料进行预处理,并对压制烧结成型模具进行设计,根据正交试验方案在不同的工艺参数组合下进行压制烧结成型实验,对成型所得到的制品进行性能测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将工艺优化结果与实验测试结果对比分析,得出:所建立的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测试值的吻合度较高,表明该网络模型可以用来预测不同工艺参数组合下的制品性能评价指标值。数值拟合结果表明:当成型温度范围为332.32~oC~348.04~oC,成型压力范围为9.39MPa~9.84MPa,成型时间范围为48.87min~51.18min,升温速率范围为5.86~oC/min~6.14~oC/min,在此工艺参数范围内成型的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最佳。(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8-06-01)

刘永民[5](2014)在《我国金属、金属复合材料及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行业必将繁荣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金属复合材料及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是国民经济、人民日常生活及国防工业、科学技术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材料和重要的战略物资。农业现代化、工业现代化、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都离不开有色金属。例如飞机、导弹、火箭、卫星、核潜艇等尖端武器以及原子能、电视、通讯、雷达、电子计算机等尖端技术所需的构件或部件大都是由有色金属中的轻金属和烯有金属制成的;此外,没有镍、钴、钨、钼、钒、铌等有色金属也就没有合金钢的生产。有色金属在某些用途(如电力工业等)上,使用量相当可观。(本文来源于《《中国建材科技》金属与金属复合装饰材料专辑》期刊2014-11-26)

黄殿凯,徐健伟,李进,骆志高[6](2013)在《基于结合强度的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压制成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聚醚砜(PES)与金属间结合性能高的特点,采用模压成型的工艺,制备了一种PES/金属复合材料。通过划痕实验对材料的结合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整个划刻过程的声发射信号的监测来确定涂层被破坏时的临界载荷值。结果表明,采用模压成型法能制得结合性能优良的复合材料。(本文来源于《工程塑料应用》期刊2013年11期)

庞朝利[7](2010)在《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是一种机械性能取决于金属基材,而自润滑性能取决于表层塑料的工程材料,在无油润滑或供油润滑困难的工况下仍具有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因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研究目的在于制备一种新型金属和塑料结合牢固、摩擦学性能优良的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并试验分析研究聚合物填料、外界条件对摩擦磨损性能影响,以便指导其在摩擦学领域的实际应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果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摩擦副球体接触模型的建立,推导出了摩擦因数与法向载荷,法向载荷与实际接触面积间的关系,同时根据聚合物转移膜形成机理、转移膜工作机理及其对摩擦磨损性能的重要影响,得出在硬质金属表面复合一层软质聚合物基自润滑材料,可实现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其次,在对选用聚合物聚四氟乙烯(PTFE)、聚苯硫醚(PPS)材料性质和制备工艺分析的基础上,采用静电喷涂-热压成型工艺,结合正交优化试验分析,发现塑料层结合力主要受中间结合层PPS和表面工作层氧化铜(CuO)含量的影响,并得出结合力最大时相应两种填料的最佳配比,优化制备了结合牢固的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最后,采用UMT-2型摩擦磨损试验机及相关的配套试验设备首次系统研究了表面工作层填料PPS、外界载荷、滑动速度及润滑条件对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详细分析了产生相应变化规律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随着表层聚合物填料PPS含量的增加摩擦因数增大,磨损率则随着PPS含量增加而降低;磨损形式由微切削粘着磨损向疲劳磨损为主转变;综合考虑摩擦及磨损性能,当表面工作层PPS含量为15~25wt%时,摩擦磨损性能最佳。通过外界条件对摩擦学性能处于最佳配比(表面PPS含量15wt%)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研究发现,随法向载荷的增加,摩擦副接触由弹性形变向塑性形变转变,相应的摩擦因数随载荷的增加而降低且变化趋势由迅速向趋于稳定转变:摩擦因数随滑动速度的增加而增大;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可与润滑油产生协同效应,更好的发挥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优异的摩擦磨损性能。(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期刊2010-05-01)

骆志高,陈保磊,庞朝利[8](2010)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减振性能模态试验分析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满足工业上对减振材料的需求,制备了一种以45#钢和尼龙66为主要成分的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对此复合材料进行模态试验,测试其在受迫振动条件下的响应频率与阻尼比,有助于认识其阻尼减振行为,为进一步推动其在工程中的应用奠定基础。试验结果表明:与对比材料相比,复合材料在相同阶模态条件下,振幅降低17%~28%,固有频率下降,阻尼比显着提高,减振效果明显。(本文来源于《噪声与振动控制》期刊2010年02期)

[9](2009)在《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加工生产轻质结构部件》一文中研究指出位于瑞士Lenzburg的Quadrant Metal Plastic Solutions GmbH公司已经研制出汽车上使用的长玻纤增强塑料复合材料和其它金属-塑料混合技术并将其投入应用。(本文来源于《汽车工艺与材料》期刊2009年05期)

骆志高,陈保磊,庞朝利[10](2009)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减振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阐述了45#钢与尼龙66(PA66)的优点与不足,提出一种金属塑料复合材料。首先论述了这种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制备过程,然后进行了摩擦、磨损试验与振动试验,并用相同尺寸的45#钢作对比试验。摩擦、磨损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摩擦因数高于45#钢的摩擦因数,稳定摩擦出现较早;相同时间内,复合材料的磨损体积远低于45#钢。振动试验结果表明:相同振源的条件下,复合材料的振动频率比45#钢的振动频率减小5%~10%。试验结果表明复合材料的综合性能明显提高。(本文来源于《塑料工业》期刊2009年05期)

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提高金属与塑料之间的结合强度为目标,对金属基体进行高能喷丸处理,使其表面自纳米化,并以高能喷丸和喷涂的工艺参数为试验变量,设计了正交试验方案,同时设计了压制成型模具并压制成型,最后采用垂直拉伸法对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进行了测试,并研究了铸钢丸直径、喷丸压力、喷丸时间以及塑化温度对复合材料结合强度的影响规律,确定了使结合强度达到最佳的工艺参数组合。再运用数值拟合的方法,预测出结合强度最高的工艺参数组合,并对优化结果进行实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铸钢丸直径为4.96~5.04mm,喷丸压力为0.49~0.51MPa,喷丸时间为10.9~11.08min,塑化温度为278.2~282℃时制得的复合材料的结合强度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参考文献

[1].王前锋.弹性金属塑料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方程拟合及其应用[J].塑料科技.2019

[2].杨超,戴亚春,王海,骆志高.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压制成型及结合强度[J].工程塑料应用.2019

[3].王斌,崔沛,戴亚春,骆志高.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及性能[J].工程塑料应用.2018

[4].崔沛.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压制烧结成型及工艺优化研究[D].江苏大学.2018

[5].刘永民.我国金属、金属复合材料及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行业必将繁荣发展[C].《中国建材科技》金属与金属复合装饰材料专辑.2014

[6].黄殿凯,徐健伟,李进,骆志高.基于结合强度的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压制成型[J].工程塑料应用.2013

[7].庞朝利.金属塑料自润滑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摩擦学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0

[8].骆志高,陈保磊,庞朝利.金属塑料复合材料的减振性能模态试验分析研究[J].噪声与振动控制.2010

[9]..用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加工生产轻质结构部件[J].汽车工艺与材料.2009

[10].骆志高,陈保磊,庞朝利.金属塑料复合材料减振耐磨性能的试验研究[J].塑料工业.2009

标签:;  ;  ;  ;  

金属塑料复合材料论文-王前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