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已由规模发展转入以质量为核心的发展阶段,进一步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已成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任务。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培养质量,但由于目前对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不重视,以及实践中存在一些问题,限制了其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重构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成为本研究所希冀解决的问题。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已取得了重大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主要存在着贯通性不够、开放性不够、科学性不够的问题。贯通性不够表现在:硕士生课程与博士生课程的贯通性不够;科学研究的贯通性不够;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不贯通;学位层次的贯通性不够。开放性不够表现在:生源来源较单一;单一导师制是主要的导师指导方式;课程体系相对封闭;较少的学术活动和学术交流。科学性不够表现在:选拔人才的科学性不够;课程尚未突破本科阶段的桎梏;科研状况有待改善;导师指导不到位;部分培养环节执行不力。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对博士生培养模式各要素对培养质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博士生的角度看,入学方式、科学研究、学位论文、导师指导与培养质量有显著的正向关系,其中导师指导对博士生培养质量起到的作用最大。学术活动、课程学习与培养质量无显著的正向作用。分段式培养模式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不贯通的极限状态,直接攻博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全部贯通的极限状态。贯通和简约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主要特点。培养环节贯通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培养环节简约有利于提高博士生培养效率。比较适合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学科主要有:对知识学习有很强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实践性强的医学和艺术学、实验周期长的农学、生命学科、工学等。美国哲学博士学位的培养以连贯制为主。美国研究生课程贯通设置,课程内容强调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与融合,贯通式博士生一般比分段式博士生多修若干门课程。有严格的资格考试,贯通式博士生参加资格考试,一般与分段式博士生并无差别。美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实行导师与博士生指导委员会相结合的指导方式。有严格的学位论文监控环节。德国、日本、俄罗斯三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各具特色。重构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组建招生委员会,采取“面试+材料分析法+另外一种形式”的多样化考试形式,加强面试的客观性。按照课程内容、课程层次、课程逻辑对课程进行贯通设置,实现课程的模块化、系列化,增强课程内容的前沿性、综合性、国际化以及研究方法类课程,提倡研讨式授课方式,探索课程考核形式及淘汰功能,促进课程学习与科学研究的融合。让贯通式博士生尽早进入科研,尽可能参加高层次科研,保证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和完整性。多做和多听学术报告,尽量多参加学术会议,积极参加国内外访学。真正落实导师小组指导制,提高导师的指导频率及业务水平,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博士学位论文监控经过开题报告、阶段汇报、预答辩、评审、答辩等环节,强调论文控制重心前移,强调论文的过程控制,强调论文监控中导师和学生的自律。配合重构的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提高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认识,树立博士生教育处于研究生教育重要地位的理念,增强开放的思想观念,健全贯通式博士生和硕士生转换通道,完善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建立培养过程质量检查和评估制度。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价值
  • 1.2.2 现实意义
  • 1.3 概念界定
  • 1.3.1 培养模式
  • 1.3.2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
  • 1.3.3 博士生培养质量
  • 1.4 研究方法
  • 1.5 研究内容
  • 1.5.1 研究思路
  • 1.5.2 篇章结构
  • 1.5.3 主要创新点
  • 第2章 文献综述
  • 2.1 国外研究现状
  • 2.2 国内研究现状
  • 2.2.1 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 2.2.2 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 2.2.3 研究国外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现状
  • 2.2.4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现状
  • 2.3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研究的反思
  • 2.3.1 已有研究取得的成果
  • 2.3.2 已有研究存在的不足
  • 2.3.3 研究建议与前瞻
  • 第3章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现状及理论研究
  • 3.1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历史沿革
  • 3.1.1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发展轨迹
  • 3.1.2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动力机制
  • 3.2 著名培养单位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现状述评
  • 3.2.1 总体情况
  • 3.2.2 主要培养环节
  • 3.2.3 个案分析
  • 3.3 调查和现状分析
  • 3.3.1 调查目的与调查过程
  • 3.3.2 调查结果与分析
  • 3.4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总结及原因分析
  • 3.4.1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问题总结
  • 3.4.2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影响因素
  • 3.5 博士生培养模式与培养质量的关系
  • 3.5.1 理论假设
  • 3.5.2 研究设计与研究方法
  • 3.5.3 结构方程模型
  • 3.5.4 结果分析
  • 3.6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3.7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适用范围的探讨
  • 3.7.1 适用的培养单位
  • 3.7.2 适用的学科
  • 3.7.3 适用的学生群体
  • 3.8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与学位制度
  • 第4章 国外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比较研究
  • 4.1 美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剖析
  • 4.1.1 美国博士生教育概述
  • 4.1.2 美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现状
  • 4.1.3 美国哈佛大学数学学科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
  • 4.1.4 美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4.2 德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简析
  • 4.3 日本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简析
  • 4.4 俄罗斯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简析
  • 4.5 四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启示
  • 第5章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重构研究
  • 5.1 重构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指导思想
  • 5.2 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重构
  • 5.2.1 入学方式
  • 5.2.2 课程学习
  • 5.2.3 科学研究
  • 5.2.4 学术活动
  • 5.2.5 导师指导
  • 5.2.6 学位论文
  • 第6章 实施重构的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保障措施
  • 6.1 重构的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特点
  • 6.2 提高思想认识
  • 6.3 完善相关制度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结论
  • 7.2 研究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调查问卷
  • 附录二:访谈提纲
  • 附录三:结构方程模型统计软件LISREL8.70 计算程序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博士生培养省思(笔谈)[J]. 中国高教研究 2020(05)
    • [2].北卡罗来纳州立大学博士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探析与启示[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20(06)
    • [3].中欧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分析与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1)
    • [4].我国高校工科领域博士生培养目标设置现状分析及建议——基于18所高校工科一级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的调查[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9(02)
    • [5].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文本表达与生本感知:一项个案考察[J]. 现代教育管理 2019(04)
    • [6].美国一流大学博士生培养过程管理:特征与启示[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9(03)
    • [7].改革开放40年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9(27)
    • [8].博士生培养目标在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理解差异——以工科博士生培养目标为例[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8(04)
    • [9].博士生培养的变革与模式创新——以英国和澳大利亚为例[J]. 世界教育信息 2016(23)
    • [10].从中欧博士生培养模式比较探索创新型博士的培养[J]. 研究生教育研究 2017(01)
    • [11].巴基斯坦高等教育委员会召开博士生培养能力建设研讨会[J]. 世界教育信息 2017(03)
    • [12].师生关系的跨文化比较研究:基于过程的博士生培养质量[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6(10)
    • [13].后工业时代美国博士生培养的启示[J]. 世界教育信息 2017(05)
    • [14].英丹高校合作开展卓越博士生培养项目[J]. 世界教育信息 2017(15)
    • [15].医学科学学位博士生培养模式改革期望的调查分析[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7)
    • [16].博士生培养过程的认知、规范与行动[J].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2017(07)
    • [17].国外护理博士生培养模式借鉴与启示[J]. 齐鲁护理杂志 2017(20)
    • [18].加拿大博士生培养的革新路径:协作、政策、质量[J]. 高等教育研究 2015(11)
    • [19].学术抑或市场:博士生培养模式变革的逻辑与路径[J]. 高等教育研究 2016(01)
    • [20].博士生培养质量三元评估体系初论[J]. 中国高等教育评估 2016(01)
    • [21].博士生培养管理的特性及改革[J].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1)
    • [22].中美大学博士生培养之比较[J]. 教育现代化 2014(02)
    • [23].中美学科评估下博士生培养质量指标的差异探析[J]. 当代教育科学 2015(15)
    • [24].对我国博士生培养的主要问题分析及建议[J]. 文教资料 2015(25)
    • [25].吸引优秀生源,提高我国博士生培养质量[J]. 文教资料 2008(28)
    • [26].博士生培养质量研究述评[J]. 文教资料 2012(03)
    • [27].李克强:要把更多研究生和博士生培养成产业人才[J]. 天天爱科学 2016(14)
    • [28].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博士生英语教学改革与实践[J]. 考试周刊 2017(77)
    • [29].院长座谈[J]. 中国建筑教育 2010(01)
    • [30].“提高博士生培养质量的机制创新研究”成果报告[J]. 大学(学术版) 2013(10)

    标签:;  ;  ;  ;  

    我国贯通式博士生培养模式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