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后适应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缺血后适应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兔心肌急性缺血再灌注模型,通过心肌声学造影来观察缺血后适应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同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0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心肌梗死(AMI)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后适应(IPostC)组及缺血后适应+卟啉锌(Znpp)组五组,每组20只。假手术组为只开胸,在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而后关胸;心肌梗死组开胸结扎前降支后直接关胸;缺血再灌注组开胸结扎前降支1小时—再灌注2小时后关胸;缺血后适应组开胸结扎前降支1小时—再灌注30秒,再结扎30秒(重复4次),灌注2小时后关胸;缺血后适应+Znpp组在结扎前10分钟静脉给予Znpp0.2mg/kg推注,余步骤同IPostC组。术中持续心电监护,并分别于左前降支结扎前、结扎后10分钟和再灌注后2小时记录Ⅰ导联心电图。各组兔子于开胸前、结扎后3小时及实验后1周处死前经股静脉或颈内静脉抽取3ml血样,用EDTA-Na2抗凝剂1:9抗凝,室温3000转/分离心10分钟,获得贫含血小板的血清-20℃保存待用,测定血清肌钙蛋白I、高敏C-反应蛋白、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浓度。饲养1周行心脏超声及左室心肌声学造影检查,取得图像后脱机应用EchoPAC-7超声图像工作站进行分析。在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6个节段舒张期内选择感兴趣区域。以微气泡开始再灌注的第1帧为原点,绘制感兴趣区域心肌的时间-强度曲线。在微泡再填充的过程中,心肌视频强度(Y)的变化与造影剂再充填时间(t)之间的关系可以用Y=A×(1-e-Bt)来拟合, B为曲线上升的斜率,代表微气泡再充填平均速率即心肌血流速度,单位为S-1;A为平台时期的视频强度,反映心肌血容量,单位为dB。A×B则代表感兴趣心肌内的绝对血流量,单位为dB×S-1,感兴趣区容积相同时, A×B则可直接反映局部心肌血流灌注。一周后兔子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3%戊巴比妥钠溶液麻醉后取心脏,分离出左心室心肌。5只心脏标本于冠脉穿线处下5mm剪取一小块左心室心肌行组织形态学检查并测定梗死面积。余15只心脏组织通过Western Blot检测Nrf2及HO-1蛋白表达。结果:1.各组兔子在体重和性别上无差异(P>0.05)。2.血管结扎的四组心电图均可见Ⅰ导联ST段弓背上抬,结扎后3小时除心肌梗死组外心电图均可见ST段回落,其中回落>50%个数各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3.血清肌钙蛋白I在结扎前各组无显著性差异,结扎的四组肌钙蛋白I高于假手术组,结扎四组中缺血后适应组肌钙蛋白I低于其余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优势保持到一周后。4.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在结扎四组中结扎3小时后缺血后适应组浓度低于其余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周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5.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在结扎四组中结扎3小时后缺血后适应组及缺血后适应组+Znpp组浓度高于心肌梗死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优势保持到一周后。6.血清丙二醛在结扎四组中结扎3小时后缺血后适应组丙二醛低于其余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一周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7.左室乳头肌短轴切面行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假手术组前壁、前侧壁、下侧壁、下壁、后间隔及前间隔的心肌血容量(A值)、心肌血流速度(B值)及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A×B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四组中前壁、前侧壁及前间隔A值、B值及A×B值均低于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有显著性差异(P<0.05),前壁、前侧壁及前间隔A值、B值及A×B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下侧壁、下壁及后间隔A值、B值及A×B值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扎四组中前壁、前侧壁及前间隔组间比较缺血后适应组A值、B值及A×B值均高于心肌梗死、缺血再灌注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组A值、B值及AB值低于缺血后适应+Znp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组A值、B值及AB值低于缺血再灌注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再灌注组与缺血后适应+Znpp组比较A值、B值及AB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缺血后适应组前壁、前侧壁及前间隔B值与假手术组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8.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切面心肌节段圆周应变峰值分析:缺血后适应组前壁、前侧壁及前间隔圆周应变峰值高于心肌梗死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心肌梗死组、缺血再灌注组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之间前壁、前侧壁及前间隔圆周应变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9.心肌梗死面积测定:结扎四组中缺血后适应组梗死面积小于其余三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0.光镜下检查结扎四组中缺血后适应组损伤轻于其余三组;正常心肌组织血管中未见造影剂储留及相关血栓形成。11.心肌细胞核内Nrf2蛋白表达:假手术、心肌梗死组Nrf2表达明显低于缺血再灌注、缺血后适应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P<0.05);缺血后适应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Nrf2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与缺血后适应+Znpp组Nrf2表达明显无显著性差异(P>0.05)。12.心肌细胞浆内HO-1蛋白表达:缺血后适应、缺血再灌注组HO-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心肌梗死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P<0.05);缺血后适应组HO-1蛋白表达明显高于缺血再灌注组(P<0.05);假手术、心肌梗死及缺血后适应+Znpp组HO-1蛋白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通过心肌声学造影定量分析的方法发现缺血后适应组无论在心肌血容量、心肌血流速度及局部心肌血流灌注量均高于其他结扎组,圆周应变峰值也高于其他结扎组,说明缺血后适应在改善心肌梗死心肌微循环的同时进一步改善了心脏的收缩功能。2.试验各组行组织学检查,光镜下未发现造影剂潴留及相关血栓形成,证实心肌声学造影检查的安全可行性。3.通过测定组织中Nrf2和HO-1浓度及血清SOD和MDA浓度的变化,证实了Nrf2和HO-1途径参与介导了缺血后适应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的保护作用。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一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表
  •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缺血后适应对心肌微循环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