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测量方法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评价

不同测量方法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评价

论文摘要

目的: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对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的意义及他们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6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手术前应用同视机检查同时视、内外融合范围、远立体视,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Bagolinii线状镜和Worth四点图查远近融合功能和远近同时视功能。结果:1、同种方法检查结果比较:同视机检查,内融合范围、立体视、外融合范围、同时视的异常率分别为100%、66.7%、63.6%、25.8%,p<0.05。四点图与线状镜检查结果中,远融合功能较近融合功能异常率高,p<0.05。2、同级别检查结果比较:Ⅰ级功能:线状镜、四点图、同视机的异常率分别为42.2%、33.3%、25.8%,p>0.05;Ⅱ级功能,内融合范围、四点图、线状镜、外融合范围的异常率分别是100%、71.2%、53.0%、50.0%,除后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余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别;Ⅲ级功能,远立体视异常率66.7%,明显大于近立体视异常率18.2%,p<0.05。3、不同方法不同级别结果比较:同视机检查远立体视与四点图和线状镜检查融合功能之间的异常率无统计学差异;Titmus立体图检查近立体视的异常率最低,除与同视机检查同时视之间无显著性差别外,与其他各检查结果间均有显著性差异。4、各种检查方法的相关性:除线状镜融合功能与内融合范围之间成线性相关外,其余不同方法之间无明显相关性。各种不同级别的结果之间无相关性。同种方法同级别检查,同视机内融合和外融合、线状镜远近融合及远近同时视,四点图远近融合及远近同时视之间均呈线性相关。结论:1.同视机检查融合范围,对早期发现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异常,灵敏度最高,对双眼视功能损害程度的评价有重要意义。2、Bagolini线状镜和Worth四点图的异常率与同视机远立体视异常率一致,在一定程度上可早期反映双眼视功能异常。3、Titmus立体图检查异常率低于其他各种检查方法。4、四种检查方法从不同角度反映双眼视觉状态,结果之间相关性差,相互交错,对全面评价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的双眼视功能有互相补充作用。

论文目录

  • 第一章
  • 1.1 中文摘要
  • 1.2 英文摘要
  • 第二章 正文
  • 2.1 前言
  • 2.2 对象和方法
  • 2.3 结果
  • 2.4 讨论
  • 2.5 结论
  • 2.6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综述
  • 2.1 正文
  • 2.2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间歇性外斜视患儿术后视功能及多焦视觉诱发电位的变化[J]. 国际眼科杂志 2020(01)
    • [2].近视与间歇性外斜视交互影响的机制及关键临床科学问题(续)[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20(02)
    • [3].间歇性外斜视研究进展(续)[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8(04)
    • [4].间歇性外斜视的病因与治疗研究进展[J]. 中国处方药 2018(07)
    • [5].间歇性外斜视研究进展[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8(01)
    • [6].斜视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短期影响[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65)
    • [7].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两种术式疗效比较[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10)
    • [8].斜视手术对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存质量的短期影响[J]. 国际眼科杂志 2016(06)
    • [9].间歇性外斜视控制能力评估方法[J]. 实用防盲技术 2016(03)
    • [10].间歇性外斜视后立体视功能损伤患者最佳手术时机[J]. 中国临床研究 2017(09)
    • [11].间歇性外斜视的手术治疗[J]. 国际眼科杂志 2014(01)
    • [12].成人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特点分析[J]. 临床眼科杂志 2014(01)
    • [13].间歇性外斜视[J]. 当代护士(上旬刊) 2014(02)
    • [14].同视机治疗300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 2011(12)
    • [15].成人间歇性外斜视患者40例手术治疗体会[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11)
    • [16].间歇性外斜视手术矫正前后融合和立体视功能的对照研究[J]. 中国医药科学 2018(24)
    • [17].间歇性外斜视眼位控制力评分综述[J]. 国际眼科杂志 2018(04)
    • [18].间歇性外斜视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分析[J]. 山东医药 2018(26)
    • [19].间歇性外斜视术后远期效果影响因素的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8(01)
    • [20].间歇性外斜视的研究进展(续)[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5(04)
    • [21].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小度数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疗效观察[J]. 国际眼科杂志 2013(12)
    • [22].间歇性外斜视儿童的融合功能研究[J]. 眼科 2012(06)
    • [23].单眼外退-内截手术矫正间歇性外斜视效果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0(12)
    • [24].间歇性外斜视儿童手术前后近视情况的临床观察[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0(07)
    • [25].三棱镜联合双眼视感知觉训练治疗小儿间歇性外斜视的临床观察[J]. 临床医学 2020(02)
    • [26].个体化矫正手术对不同年龄段间歇性外斜视患儿视觉功能的影响[J].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9(06)
    • [27].两种矫正手术方案治疗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临床疗效比较[J].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9(06)
    • [28].双眼外直肌后徙术和单眼一退一截术治疗儿童基本型间歇性外斜视的对比[J]. 临床研究 2020(08)
    • [29].儿童集合不足型间歇性外斜视的术后效果分析[J].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7)
    • [30].120例间歇性外斜视患者知觉眼位检查眼位扭曲指标的初步分析[J]. 中国斜视与小儿眼科杂志 2019(03)

    标签:;  ;  ;  ;  ;  ;  

    不同测量方法对间歇性外斜视患者双眼视功能的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