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论文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在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现实严峻性和极端关键性已经凸显,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顺利转移是关键。我国农村的主要症结在于农业人口过剩,农民就业不足,收入没保障。农村的根本出路只能是减少农业人口的数量,转移农村过剩的劳动力,降低农村自然资源的负载率,使农村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的配比逐步趋于合理,增加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人均资源空间。转移剩余劳动力,事关统筹城乡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战略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本文就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开展研究,结合西方经济学的一些成果,借鉴国内外的对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相关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经济社会效应及其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从研究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中发现: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就是通过贫困地区的剩余劳务力向存在竞争性就业机会的其他地区流动,实现劳动力资源在地区间的重新配置,使输出者获得新的就业机会和创收机会,同时在流动过程中,实现输出者技能和素质的提高。顺利转移剩余劳动力对吕梁市国民经济的增长以及农民收入的提高也有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应作了进一步的分析论证。通过对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以及对农村劳动力转移与流出地区的GDP进行相关性检验及回归分析,从实证上验证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提高农民收入及促进流出地区GDP增长的贡献,它对于农村内部农民收入的增长和地区GDP增长具有积极影响,对于抑制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甚至农村内部的收入差距的扩大无疑会起到一般收入再分配政策所无法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研究了在转移的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制约因素。首先是制度方面的因素,这主要有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社会保障制度以及就业制度等,这些制度因素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起着重要作用。其次农村产业化程度低,农村第三产业发展缓慢,也无法消化更多的劳动力。加之农村剩余劳动力自身的因素,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与市场需求不适应,造成流动困难。且数量庞大,而就业空间又十分有限,导致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研究表明,对于山西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主要有农业内部转移和农业外部转移两种渠道,这与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的发展战略目标相一致的。正如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所指出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2 研究意义
  • 1.2.1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意义
  • 1.2.2 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意义
  • 1.2.3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缓解吕梁市贫困状况和增收致富的首要选择
  • 1.3 国内外研究动态
  • 1.3.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理论
  • 1.3.2 托达罗的劳动力迁移模型
  • 1.3.3 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学解释
  • 1.4 概念界定
  • 1.4.1 劳动力及剩余劳动力
  • 1.4.2 农村剩余劳动力
  • 1.5 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 1.5.1 研究方法
  • 1.5.2 研究框架
  • 第二章 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 2.1 吕梁市农村现状
  • 2.1.1 农业生产条件恶劣
  • 2.1.2 贫困程度深,消除贫困是当务之急
  • 2.2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现状
  • 2.2.1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多且素质偏低
  • 2.2.2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速度慢
  • 2.2.3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形式
  • 第三章 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经济与社会效应分析
  • 3.1 剩余劳动力转移减缓贫困作用的宏观分析
  • 3.1.1 减缓绝对贫困
  • 3.1.2 缩小地区差异
  • 3.1.3 转移过程是提高农民素质的过程
  • 3.1.4 剩余劳动力转移是推进城镇化的主要因素
  • 3.2 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减缓贫困作用的微观分析
  • 3.2.1 不同阶段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对农民收入的影响
  • 3.2.2 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地区GDP相关分析
  • 3.3 贫困地区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社会经济效应机制
  • 3.3.1 收入效应与就业效应
  • 3.3.2 人力资本积累效应
  • 3.3.3 先进文化传播效应
  • 3.3.4 产业结构调整效应
  • 3.3.5 资源优化配置效应
  • 第四章 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面临的问题
  • 4.1 制度障碍
  • 4.2 农业产业化缓慢难以促进转移
  • 4.3 乡镇企业作为转移的主渠道,吸纳力下降
  • 4.4 群体个体素质局限
  • 4.5 农村高端劳动力资源不断外流
  • 4.6 农村政府服务有待优化
  • 第五章 优化吕梁市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建议
  • 5.1 农业内部转移
  • 5.1.1 调整农业结构
  • 5.1.2 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延伸农业产业链
  • 5.1.3 开辟农村第二、三产业
  • 5.2 农业外部转移
  • 5.2.1 加快小城镇化建设
  • 5.2.2 劳务输出
  • 5.3 为促进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体制与制度条件
  • 5.3.1 加大教育和培训力度,提高农民自身素质
  • 5.3.2 加快制度创新,取消对农民进城务工的限制
  • 5.3.3 保障进城就业农民的合法权益
  • 5.3.4 建立有利于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土地流转制度
  •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 硕士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况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山西省吕梁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