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论文摘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理念,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价值取向,也是我们的各项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一以贯之的根本指导。以人为本被提出后,理论界从“以人为本的思想资源”、“以人为本的内涵”、“以人为本的意义”、“与以人为本相关的一些争议性问题”以及“实践以人为本的具体途径”等方面对其展开了广泛研究,并取得了可喜成就。但以人为本适用的广泛性、内涵的模糊性、解释的多样性造成了人们对以人为本问题研究的难度。因而,至今人们对以人为本问题还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这种背景下,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搏,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从学理层面揭示以人为本的内涵和意义,廓清认识误区,使其引领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本文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用历史考察与逻辑分析相统一、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科学与价值相统一、分析与综合相统一的研究方法,从五个方面进一步挖掘以人为本的思想资源、阐述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辨析与以人为本相关的一些争议性问题、探讨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途径、总结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对以人为本问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本文力图对以人为本问题的研究作一些推进,文中可能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突破传统视角探寻以人为本的思想资源目前在探寻和梳理以人为本的思想资源时,国内理论研究者往往只关注于中国传统民本思想、西方人本主义思潮以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等方面,却常常忽略了现代西方发展理论家关于“人”的论述。事实上,现代西方发展理论中有许多优秀成果,诸如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佩鲁新发展观对人的关注和强调以及阿马蒂亚?森把发展看作是扩展人们的实质自由等观点都是以人为本的重要思想来源之一,这些观点积极推动了现代发展理念的更新和变迁。本文深入挖掘了这方面的有益成果,并对国外发展理论与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进行分析比较,拓展了理解以人为本的新视野。第二,提出了科学解读以人为本的原则和前提

论文目录

  • 引言
  • 一、本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 (一) 选题依据
  • (二) 研究意义
  • 二、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 (一) 研究目的
  • (二) 研究方法
  • 三、论文结构及主要内容
  • 第一章 以人为本的思想来源
  • 第一节 中西方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 二、西方思想遗产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中的以人为本思想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的学说
  • 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者的以人为本思想
  • 第三节 现代西方发展理论家关于“人”的论述
  • 一、舒尔茨:“人力资本”发展论
  • 二、佩鲁:新发展观
  • 三、阿马蒂亚·森:自由发展观
  • 第二章 以人为本内涵的科学界定
  • 第一节 解读以人为本应坚持的方法和原则
  • 一、不能离开生产力
  • 二、不能离开社会关系
  • 三、不能离开中国发展的主题
  • 四、不能离开中国最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
  •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概念分析
  • 一、以人为本的“人”
  • 二、以人为本的“本”
  • 三、从英译看以人为本的概念分析
  • 四、以人为本的主语
  • 第三节 发展视野中“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 一、依靠人是发展的根本前提
  • 二、提高人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 三、尊重人是发展的根本要求
  • 四、为了人是发展的根本目的
  • 第三章 对以人为本相关问题的辨析
  • 第一节 以人为本是否是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否定
  • 一、以人为本的历史回归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内涵
  • 二、以人为本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相互关系
  • 第二节 以人为本是否等同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 一、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涵
  • 二、以人为本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相互关系
  • 第三节 以人为本是否等同于“人权高于主权”或“人权无国界”
  • 一、人权和国家主权的基本内涵
  • 二、以人为本与人权、国家主权的相互关系
  • 第四章 坚持以人为本的具体途径
  • 第一节 协调自然和社会的发展,为以人为本创造客观条件
  • 一、保护自然,为以人为本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
  • 二、发展社会生产力,为实现以人为本提供物质基础
  • 三、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实现以人为本提供政治保障
  • 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为实现以人为本提供思想保证
  • 第二节 促进人的现代化,为实现以人为本创造主观条件
  • 一、提高主体意识
  • 二、提高科学文化素质
  • 第五章 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大意义
  • 第一节 提出和坚持人为本的重大理论意义
  • 一、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 二、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成果
  • 第二节 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的重大实践意义
  • 一、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 二、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
  • 三、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解决现实矛盾问题的迫切需要
  • 四、提出和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的迫切需要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发展观对西方发展理论的超越[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30)
    • [2].西方发展理论新范式的马克思主义意蕴及审视[J]. 教学与研究 2010(04)
    • [3].科学发展观对现代西方发展理论的超越[J]. 学习月刊 2009(12)
    • [4].当代西方发展观研究述评[J].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5)
    • [5].当代国外发展理论的历史演进及其启示[J]. 理论界 2020(01)
    • [6].西方发展观的发展趋向探析[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3)
    • [7].科学发展观刍议[J]. 学理论 2009(16)
    • [8].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J].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16(09)
    • [9].论“五大发展理念”的世界意蕴[J]. 党政研究 2016(05)
    • [10].提高理论自觉 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J]. 党政论坛 2008(08)
    • [11].科学发展观:我党自主自觉的理论成果[J]. 长沙大学学报 2008(04)
    • [12].当代西方发展理论:科学发展观提出的历史依据[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09(06)
    • [13].试论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渊源[J]. 福州党校学报 2008(03)
    • [14].发展理论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J]. 社会主义研究 2010(01)
    • [15].简论马克思恩格斯视野中发展的层次和主题[J]. 科学社会主义 2009(04)
    • [16].经济增长加社会变革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渊源[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7].从党的理论自觉性视角理解科学发展观[J]. 前沿 2009(01)
    • [18].科学发展观:我党弘扬理论自觉性的伟大成果[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 2009(02)
    • [19].探讨科学发展观的独特理论视角——评《发展的意蕴——发展观的历史嬗变与科学发展观的当代价值》一书[J]. 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08(02)
    • [20].论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思想的思想渊源[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2)
    • [21].论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理论的突破与创新[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9(05)
    • [22].新发展理念的历史超越与新时代意义[J]. 宁夏党校学报 2020(02)
    • [23].发展理论研究的发展——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视角看[J]. 山东社会科学 2008(06)
    • [24].行之有效的“地方性”实践[J]. 中国投资 2018(14)
    • [25].论习近平的创新驱动发展观及其当代价值[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6].中国方案的生成逻辑[J]. 国外理论动态 2017(12)
    • [27].发展的合理性观念[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3)
    • [28].邓小平的发展思想是对西方现代发展理论的借鉴和批判[J]. 法制与社会 2009(21)
    • [29].发展研究的理论范式演进、反思及对西方发展模式的超越[J].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8(02)
    • [30].从五大发展理念看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的时代自觉[J]. 思想理论教育 2017(01)

    标签:;  ;  

    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