靶向H-ras基因的小干扰性RNA联合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靶向H-ras基因的小干扰性RNA联合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论文题目: 靶向H-ras基因的小干扰性RNA联合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妇产科学

作者: 王萍玲

导师: 胡丽娜

关键词: 能量可控陡脉冲,联合治疗,卵巢上皮性癌,裸鼠皮下移植瘤,卵巢癌,卵巢癌亲本及耐药细胞株,小发夹,重组质粒,序列分析

文献来源: 重庆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陡脉冲电场对细胞膜的不可逆性电击穿导致的细胞死亡成为了恶性肿瘤低创或微创物理治癌新方式,而对肿瘤边缘残存的有活性肿瘤细胞的补充杀伤则是影响陡脉冲治疗效果的关键。肿瘤是一种以癌基因激活和肿瘤抑制基因失活为特征的基因组功能性疾病,这些基因组功能的改变限制了传统治疗手段的有效性。随着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病毒学的发展,通过对致瘤基因的抑制或缺陷基因的修复等方法,基因治疗已成为继手术、化疗和放疗之后的可望根治癌症的新方法。ras基因是存在于正常细胞的原癌基因,与细胞的增殖、分化有密切的关系;ras 基因的持续的激活可导致细胞的增殖和永生化。野生型 H-ras基因是一种在卵巢浆液性囊腺癌细胞中高表达的基因,我们运用 RNAi技术沉默其表达后观察细胞增殖、凋亡和肿瘤生长情况,进一步明确H-ras 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过程的作用,并将 H-ras 基因的干扰性RNA 与陡脉冲联合应用解决陡脉冲治疗后瘤细胞的残余和复发问题,为癌症的陡脉冲联合基因治疗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 目的:构建针对卵巢癌高表达的H-ras基因编码区的小发夹状RNA重组质粒载体 pshRNA/H-ras,并行序列分析,为进一步研究 H-ras 基因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打下基础。 方法:应用基因克隆技术,设计含 21bp H-ras 基因编码序列片段及中间以 4-5 个 bp 间隔的反向重复序列,经退火形成互补双链,克隆至转录载体 pTZU6+1 上,转化 JM109 菌株,提取重组质粒酶切鉴定并序列分析。 结果:将合成的 DNA 片段成功克隆至载体上,经酶切及 DNA 序列鉴定为正确的目的序列。 结论:靶向 H-ras 基因的发夹状 RNA 干扰重组质粒的成功构建,可进一步研究其对细胞内源 H-ras 基因 mRNA 转录和蛋白质表达的影响,为卵巢癌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论文目录:

英汉缩略对照表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部分 H-ras 基因小发卡RNA 质粒(pshRNA/H-ras)载体的构建和鉴定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pshRNA/H-ras 抑制卵巢癌 SKOV3 及其耐药细胞株 SKOV3/ADM 中内源H-ras 基因的表达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pshRNA/H-ras 转染对卵巢癌 SKOV3 及其耐药细胞株 SKOV3/ADM 增殖的抑制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四部分 能量可控陡脉冲联合 H-ras 干扰性 RNA 对卵巢癌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治疗作用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图

全文总结与展望

综述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MiR-629通过靶向TSPYL5实现对卵巢癌的调控机制研究[D]. 邵莉萍.苏州大学2018
  • [2].靶向CD44和EpCAM的双特异性核酸适体对卵巢癌抑制作用的体内外实验研究[D]. 郑晶莹.吉林大学2018
  • [3].MNX1-AS1在卵巢癌发生发展进程中作用和机制的研究[D]. 吕雁.山东大学2018
  • [4].RDX、ITGA5及其信号传导通路在卵巢癌多药耐药中的研究[D]. 韦露薇.广西医科大学2017
  • [5].NGF、NGFR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调控卵巢癌糖酵解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余筱琳.南昌大学2018
  • [6].PTEN及肿瘤相关基因在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恶性病变中的改变和意义[D]. 陈颖.中国医科大学2004
  • [7].FAP-1分子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反义核酸调控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D]. 王滨.第四军医大学2004
  • [8].病毒载体介导端粒酶催化亚基反义基因治疗卵巢癌的研究[D]. 齐政.天津医科大学2004
  • [9].卵巢癌相关新基因NM23-H1B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 李文.第二军医大学2004
  • [10].二氧化碳气腹环境对卵巢癌生长、转移影响的实验研究[D]. 张爱荣.山东大学2004

相关论文

  • [1].拓扑替康腹腔化疗治疗浆液性卵巢癌的实验研究[D]. 易晓芳.复旦大学2004
  • [2].趋化因子受体在浆液性上皮性卵巢癌腹腔内转移中的作用[D]. 徐常恩.复旦大学2004
  • [3].携带野生型PTEN基因的重组腺病毒(Ad-PTEN)治疗子宫内膜癌的实验研究[D]. 刘玉环.第二军医大学2004
  • [4].卵巢癌相关新基因NM23-H1B的克隆和功能研究[D]. 李文.第二军医大学2004
  • [5].67kDa层粘连蛋白受体反义寡核苷酸抑制卵巢癌细胞侵袭转移的实验研究[D]. 张向宁.山东大学2005
  • [6].VEGF对CD34~+造血干/祖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分化和功能的影响及其在卵巢癌免疫中的作用和相关机制[D]. 叶枫.浙江大学2005
  • [7].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组织抑制剂与卵巢癌浸润转移关系的研究[D]. 胡晓霞.广西医科大学2005
  • [8].重组逆转录病毒介导的k-Ras/c-Myc小鼠卵巢癌动物模型的建立和抑癌基因OPCML的克隆及其在卵巢癌中的功能研究[D]. 姚德生.广西医科大学2005
  • [9].血管抑素基因转染及联合化疗治疗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的实验研究[D]. 孙平.山东大学2004
  • [10].TK/MCP-1融合基因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D]. 张萍.山东大学2004

标签:;  ;  ;  ;  ;  ;  ;  ;  ;  

靶向H-ras基因的小干扰性RNA联合能量可控陡脉冲治疗卵巢癌的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