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载双频软件GPS接收机研究

星载双频软件GPS接收机研究

论文题目: 星载双频软件GPS接收机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空间物理学

作者: 廖炳瑜

导师: 林宝军,袁洪

关键词: 高动态,技术,双频,软件无线电,贝叶斯滤波器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2002 年12 月30 日,921 一期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后,对飞船轨道进行了四次单频GPS、SLR 和USB 联合观测。定轨径向精度优于2 米,满足预定任务指标要求。921 二期飞船综合精密定轨项目对定轨的精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单频GPS 接收机无法直接进行电离层传播时延观测,电离层传播时延改正方法又不足以满足定轨的精度要求,所以必须开展星载双频GPS 接收机的研究。本文主要研究面向星载用户的高性能双频GPS 接收机的解决方案和具体实现。在目前的条件下,考虑和北斗等其他导航系统的兼容,研究出适合于航天器使用的高精度双频GPS 接收机。要求接收机可以工作于高动态、弱信号的环境下,实现GPS 的C/A 码伪距、L1 载波相位、L2 载波相位以及电离层时延的跟踪输出,为后续的应用提供基础。本文首先研究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导航接收机的体系结构。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导航接收机,采用宽频天线等通用的硬件平台,通过加载不同的应用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解决现有的几种卫星导航系统融合问题,兼容包括北斗导航系统、俄罗斯的GLONASS 导航系统欧洲的伽俐略导航系统等卫星导航系统。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导航接收机有着传统接收机所没有的众多优点。由于软件接收机数据存储的特点,接收机可以实现非常复杂的算法,从而在精度、抗干扰、弱信号处理等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本文接着研究了基于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接收机的信号捕获和跟踪算法。此算法充分考虑了星载接收机多普勒频移大、换星快、掩星条件下信号弱、电离层传播时延变化范围大的特点,可以很好地适应星载高动态的工作环境。本文还研究了GPS 的L2 波段载波跟踪算法。由于AS 技术的影响,通常的途径无法实现GPS 的L2 波段跟踪。本文通过对AS 技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获得了W 码的时序特性。把对GPS 系统L2 频段信号传统的无码跟踪转变为在P 码辅助下的半无码跟踪。这从根本上改变了L2 载波跟踪的方法,相对于平方、交叉等跟踪方法,大幅度地提高了跟踪的信噪比。在此基础上,本文设计了全新的基于贝叶斯滤波器的动态跟踪模型。这个模型是基于概率意义上的最优化滤波模型,可以在高动态和强干扰的条件下工作,可以最大程度克服由于模型误差和模型的非线性性带来的收敛性等问题,同时也进一步地提高了跟踪的信噪比。测试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跟踪算法在AS 技术条件可以获得和授权用户基本一致的跟踪性能。本文研究的星载双频软件GPS 接收机完全自主开发,是921 二期精密定轨、GPS 无线电大气掩星探测等的技术基础,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为下一步高性能航天应用导航接收机的开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论文目录:

第一章 基础和背景

1.1 背景和意义

1.2 GPS电离层时延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1.3 GPS信号SA、AS 政策的影响及研究现状

1.4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和内容安排

1.4.1 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

1.4.2 本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GPS系统及其发展

2.1 卫星导航系统

2.2 GPS 系统的构成

2.3 GPS 卫星信号的构成

2.3 GPS 卫星信号的鉴别

2.4 GPS 定位原理

2.4.1 测量卫星与用户间的相对距离

2.4.2 卫星的位置

2.4.3 解算

2.5 GPS 接收机

2.6 GPS 系统的发展

2.6.1 GPS 系统的现状

2.6.2 现代化计划的提出

2.6.3 现代化计划中的军用部分

2.6.4 GPS 现代化计划中的民用部分

2.6.5 GPS 现代化计划的进程安排

第三章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导航接收机体系结构

3.1 软件无线电

3.1.1 软件无线电概念的由来

3.1.2 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概况

3.1.3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结构

3.2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导航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3.2.1 通用软件接收机的基本结构

3.2.2 通用软件接收机对GPS 信号的处理

3.2.3 通用软件接收机的硬件实现

3.3 基于软件无线电的通用接收机的优势与限制

3.3.1 通用接收机的优势

3.3.2 通用接收机的限制

第四章 C/A码信号的捕获与跟踪研究

4.1 信号的捕获

4.1.1 基于FFT 的信号捕获

4.1.2 基于FFT 的信号捕获的改进

4.1.3 在高动态环境下捕获的有效性分析

4.2 信号的跟踪

4.2.1 捕获载波频率的进一步估计

4.2.2 载波调制中相位连续性的处理

4.2.3 C/A 码的跟踪

4.2.4 载波跟踪

4.2.5 载波跟踪和码跟踪的结合

4.3 跟踪过程的输出

4.4 C/A 信号质量的监测

第五章 L2载波跟踪算法研究

5.1 L2 跟踪的初始化

5.2 W 码的分析

5.3 L2 载波的测量模型

5.4 L2 载波跟踪

5.5 L2 载波跟踪算法的信噪比分析

第六章 实验结果及讨论

6.1 C/A 信号的捕获跟踪实验

6.1.1 C/A 信号的捕获实验

6.1.2 C/A 码信号的跟踪实验

6.2 L2 载波相位和P 码相位的跟踪实验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7.2 本文主要创新点

7.3 进一步的研究设想

7.4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09

参考文献

  • [1].北斗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及低轨增强体制研究[D]. 计国锋.长安大学2018
  • [2].GEO卫星精密定轨技术研究[D]. 杜兰.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
  • [3].多模GNSS融合精密定轨理论及其应用研究[D]. 李敏.武汉大学2011
  • [4].基于平方根信息滤波的GNSS导航卫星实时精密定轨理论与方法[D]. 戴小蕾.武汉大学2016
  • [5].姿态、光压和函数模型对导航卫星精密定轨影响的研究[D]. 郭靖.武汉大学2014
  • [6].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密轨道确定方法研究[D]. 刘伟平.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4
  • [7].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理论与方法研究[D]. 任锴.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5
  • [8].基于转发式的导航卫星精密定轨研究[D]. 雷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国家授时中心)2011
  • [9].BDS精密定轨关键技术研究[D]. 张睿.长安大学2016
  • [10].空间测量技术的数据处理精度评估和残差统计分析[D]. 胡小工.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1999

标签:;  ;  ;  ;  ;  

星载双频软件GPS接收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