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彭思萍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彭思萍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六九医院

【摘要】目的:探究儿科护理的主要风险因素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方法: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收并进行护理的160例儿科患者,采取防范措施就诊前的80例作为对照组,制定防范措后就诊的80例作为研究组,观察两组儿科患者就诊时的风险性因素,并探究其防范措施的特征和要点等。结果:研究组患儿采用全新护理模式后其导管脱落、用药错误、操作颠倒/错误、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1、0、1和2.50%。而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其导管脱落、用药错误、操作颠倒/错误、护理差错发生率分别为6、4、7和21.25%,数据差异性较大,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导致这些问题出现的风险因素包括规章制度、护理人员水平、服务态度等,故护理中必须要采取防范措施。结论:儿科护理存在其特殊性,并且容易因护理人员自身水平、素养以及规章制度和服务态度的风险因素影响,导致儿科护理过程中产生一系列的差错,降低了护理质量,需要制定并规范护理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关键词】儿科护理;风险因素;防范措施

本文通过对抽取的儿科患者护理风险因素的分析,并重点探究了其护理的影响因素和防范措施,从而提高儿科护理的水平和质量,减少儿科护理差错的出现,提高护理的满意度,现将研究数据等汇报如下:

1.一般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实验研究选择的实验对象是2015年6月至2016年5月我院接收并进行护理的160例儿科患者,采取防范措施就诊前的80例作为对照组,制定防范措后就诊的80例作为研究组。其中研究组患儿男性有42例,女性患儿有38例,年龄区间在1.3-9.1岁,平均年龄为5.5±2.3岁;同一时期抽取的对照组中男性44例,女性36例,年龄区间在1.5-10.2岁,平均年龄为5.9±2.0岁,并且在抽取的所有研究对象中均在签订家属知情同意书后自愿参加本次研究,且研究对象通过2009年中华医学会WHO提出的《儿科患者护理质量检验标准》进行判定,均符合实验研究标准,且研究对象在本次实验中其病情分级、身高、病程长短、性别、体重、生活背景、文化程度等因素不存在较大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研究方法

1.2.1护理风险因素中首先要认识到规章制度的影响,临床疾病护理中缺少规范的规章制度,使得儿科护理中未按照相关的规范和流程进行,并且针对儿科护理的操作找不到可以评判的依据,使得操作过程较随意,服务质量也会大大降低。其次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水平也会产生一定的护理风险,护理人员的水平和学历较低,加上缺少儿科相关知识的培训和指导,对于儿科病情危急、发并迅速的复杂性疾病难以做出判断,不能果断的做出处理措施,则会引起家属不良情绪,延误治疗时机,引发医疗纠纷等。实习生数目的增加导致护理团队水平降低,且实习生处理事务武断,情绪暴躁,突发事件处理较为盲目。加上护理人员服务态度差,缺少责任意识。

1.2.2防范措施:1)建立和完善儿科护理的相关制度,并要将责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人员身上,每个部门和科室等需要对工作人员的责任和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记录。严格按照护理流程进行操作,发放药物准确、交接班按照规定进行,切忌肆意离岗。请假等需要得到有关部门领导审批,并做好交接工作,实施岗位责任制度,并且要采用绩效福利制度,提高护理人员工作积极性。2)加强护理人员儿科知识的培训,包括儿科护理的要点、注意事项、步骤以及儿科的特殊性,遇到危急病症的处理措施等。3)树立良好的工作意识,积极的为儿科护理服务,加强与患儿以及亲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明确患儿的所需和身体状态。4)强化器械和药品发放流程,对药品进行分类管理,并且在应用时进行检查,详细询问患儿以及亲属用药情况,并对用药过敏、用药情况等进行记录。

1.3统计学的数据分析

实验研究中获得的数据均通过专业的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统计数据处理软件的版本为SPSS19.0,且通过统计学软件处理后的资料通过t值和卡方值进行检验,分别对应组间数据资料和计数资料,实验中以P值小于0.05表示数据差异性显著。

2.结果

2.1研究组与对照组抽取的儿科护理对象其护理差错情况分析

2.2患儿亲属等对护理的满意度分析,研究组对护理的满意度为96.68%明显高于对照组未制定防范措施前的护理满意度为71.48%,两组数据的差异性较大(P<0.05),具有统计学研究价值。

3.讨论

当前人们对健康护理问题高度重视,尤其是儿科护理问题,儿科护理较成年人护理较为特殊、。儿科患者年龄较小,身体功能和器官发育不全,且自我控制能力差,治疗依从性较低,语言表达和沟通欠缺,给治疗和护理工作增加了很大的难度,并且会影响护理质量的提升。一旦出现护理差错,导致护理事件的产生,就会引发医疗纠纷,进而对医患双方增加矛盾,不利于护理工作的开展。故需要分析护理风险的主要因素,并要积极的探究护理防范措施,以提高儿科护理质量,减少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并要制定必要的护理防范措施,规范制度,提高护理水平,明确儿科护理的要点以及特殊性,端正护理服务态度,从而提高儿科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智英,刘晓红,李素萍,黎月英,成守珍.以护士核心能力为基础的儿科护理岗位职责评价标准的构建[J].现代临床护理,2015,08:66-70.

[2]赵素红.张向荣,刘德伍,郭光华,彭燕,林尊文.浅谈儿科护理过程中医患关系的优化方式和技巧[A].河南省护理学会.2013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河南省护理学会:,2016,01:176-177.

[3]张光东,金岩,史俊南,邓蔓菁,聂鑫,刘源,杨小青.儿科护理纠纷探讨及护理干预研究[A]..中国中药杂志2015/专集:基层医疗机构从业人员科技论文写作培训会议论文集[C].:,2016,10:150+152.

[4]王凤,王英杰,李杨.栾佐.井俊.探析儿科护理过程中护患关系的优化方式和技巧[A]..2014年河南省儿科优质护理服务规范管理培训班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4,05:318-320.

标签:;  ;  ;  

儿科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彭思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