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

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

论文摘要

2001年8月,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独立董事制度的指导意见》,标志着我国境内上市公司治理机制正式全面地引入独立董事制度。然而,在欧美等国家盛行的独立董事制度在我国的上市公司中却出现了“南橘北枳”“水土不服”的现象。《上海证券报》发表的首份中国独立董事生存现状调查表明:33%的独立董事在董事会表决时从未投过弃权或反对票,35%的独立董事从未发表过与上市公司高管有分歧的独立意见’。因此,人们甚至把独立董事戏称为“花瓶董事”。造成这种差别的原因何在?如何改善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现状以使其在公司治理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是摆在我国公司治理研究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角度出发,使用经济学主流的分析方法,运用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等多种分析方法,在分析了国内外文献对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的理论研究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制度背景,采用建立模型,实证研究等方法对我国上市公司独立董事所受到的声誉激励进行定量、定性分析。基于以上研究思路,本文分为以下几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首先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提出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明确选用的理论分析工具和研究方法,并说明本文可能的创新。本文写作目的在于:在目前独立董事制度发挥不够理想背景下,如何通过声誉激励机制来激励独立董事更好地发挥其公司治理的作用,以提高公司业绩。第二部分,相关文献综述。本文详细分析了关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已有的文献。相关理论研究的脉络如下:委托代理理论指出代理问题的存在使得监督成为必要,然而承担决策监督角色的董事会有时会被管理者控制,引入独立董事有助于减少董事会与管理层合谋,因此,对公司治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独立董事也是理性经济人,独立董事与股东之间也存在代理问题,因此需要对独立董事进行有效的激励。现有的文献肯定了声誉激励的有效作用。第三部分分析了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作用的社会背景。由于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特殊股权结构,大股东出于自身利益考虑,通过控制管理层和董事会,利用控股地位及信息优势侵占中小股东利益,使得大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成为大部分上市公司的主要代理问题。为了维护中小股东利益,保证我国证券市场长期稳定发展,我国证券监管部门引入独立董事制度以对公司内部控制人进行监督和制衡。然而,独立董事功能的发挥有赖于独立董事独立性的保持,如果独立董事失去独立性,就有可能沦为大股东的附庸。本文正是在这样的制度背景下,试图对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所产生的实际效果进行一定的探究。第四部分在文章前述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的角度出发,建立假设,分别选取了在声誉激励机制下独立董事的一些行为特征和独立董事所任职公司的业绩变化率;知名度、会议缺席率、意见表达、所任公司受罚和每股收益变化率等数据,分别与独立董事未来可以获取的报酬总额和任职机会建立多元线性模型,从CSMAR数据库,巨潮咨询网等提取相关数据进行手工整理。第五、六部分为独立董事市场有效性以及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实证研究。首先对选取的样本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结果显示:任职公司的每股收益变化率与独立董事未来可获取的报酬总额有较强的相关性;独立董事的知名度、不一致意见率、公司受罚与独立董事未来任职机会有较强的相关性。其次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①公司业绩上升的独立董事与其未来可以获得的报酬总量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本文关于独立董事市场有效性假设;②独立董事的知名度与未来任职机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验证了本文的假设B1;③独立董事不一致意见、公司受罚与未来任职机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验证了本文的假设B4,而假设B3不成立;④独立董事会议缺席率与未来的任职机会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再次,为了保证结果的可靠性,用替代变量的方法对模型一进行稳健性检验,用缩小样本的方法对模型二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所得与本文研究结论一致,证明模型一、二具有较好的稳健性。第七部分为研究结论与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公司每股收益率表现上升的独立董事未来可获取的更多的报酬总量。独立董事未来可获取的报酬总量是其在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上作为人力资本价值的价格体现。国内的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是有效的,能够识别独立董事的表现并区分出优质的独立董事并给予相应的奖励。第二、独立董事的知名度与独立董事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在声誉激励机制下,独立董事会加大对知名度追求力度。因为,只有出名,才更有可能被市场识别,才会有更多的选聘机会。本文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假设,声誉激励机制对于知名度是给予了显著的回应的。第三、独立董事的会议缺席率与独立董事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无显著相关关系。理论上如果独立董事经常缺席会议,会给市场上投资者一种疏于职守,懒惰的印象。本文研究表明,对于那些工作不努力经常缺席会议的独立董事,声誉激励并没有给予显著的惩罚。这可能是因为独立董事的会议出席情况属于公司内部信息,很难及时无偏地传达到独立董事市场。第四、独立董事的不一致意见与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说明公司实际控制人回避那些与他们意见不合的独立董事,倾向于选择那些“言听计从”的独立董事。这与我的假设相反。严重影响了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有效性。第五、在经历过违规等事件而被证监部门公开处罚的公司任职的独立董事与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这是因为经历过违规等丑闻事件后的独立董事声誉将会受到很大的负面影响,其人力资本将会大大贬值,市场上在选择独立董事时也会规避那些丑闻公司的独立董事,进一步地,他们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也会因此而减少。本文可能的创新和贡献在于以下几方面:其一、对我国独立董事的知名度进行了尝试性的量化并代入模型回归。采用的是在百度百科中编辑样本董事姓名词条,手工搜索其返回结果,如果有相应的词条并确实是其独立董事本人,则取值1,否则取值0。回归结果显著。其二、从我国独立董事声誉市场出发,先检验声誉激励的有效性,再进一步地研究,在这个市场上,是否对表现良好,优质的独立董事给予了相应的声誉回报(即可获取的任职机会)。为上市公司甄选优质的独立董事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以更好地提升公司业绩。其三、从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角度,另一方面也揭示了独立董事的具有哪些行为特征,可以更好地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更容易被独立董事劳动力市场识别并认可为“优质”,从而获得更多的任职机会和报酬总量。本文的局限与不足之处在于其一、由于国内外研究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的文献较少,声誉和声誉激励机制本身也难以定量,本文在独立董事声誉和声誉激励指标的选取上可能存在着一定的主观性和局限性。其二、本文只是从独立董事监督职能的角度来研究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的有效性,事实上,作为相关领域的专家,独立董事往往还扮演着企业顾问的角色,上市公司聘请独立董事,有可能是为了充分利用独立董事的专业知识和社会资源,推动企业的业绩增长。其三、考虑到样本的大量性,本文没有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研究,因此可能遗漏重要的研究信息。独立董事的声誉有时可能出于独立董事个人的心理感受,因此,如果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可获取更多可供研究的信息。但本文的目的在于研究独立董事市场声誉与劳动力市场本身的有效性,采用了可观察的市场数据和公司治理数据进行分析,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当然,目前声誉激励机制对我国独立董事所起到的作用还未充分的体现出来,进一步的改革应该给中小股东以独立董事的选聘权,从独立董事的选聘上充分地保证其“独立性”,完善独立董事声誉激励机制,使独立董事制度得到有效地发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1.2 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
  • 1.3 研究方法
  • 1.4 可能的创新
  • 2. 文献综述
  • 2.1 基本概念和理论
  • 2.1.1 独立董事的概念和起源
  • 2.1.2 委托代理理论——独立董事产生的理论基础
  • 2.2 独立董事薪酬激励与法律约束
  • 2.2.1 独立董事的薪酬激励
  • 2.2.2 独立董事的法律约束
  • 2.3 独立董事与公司业绩
  • 2.4 独立董事与管理层
  • 2.5 独立董事与大股东控制
  • 2.6 独立董事辞职
  • 2.7 文献综述小结
  • 3. 我国独立董事激励机制作用的制度背景
  • 3.1 我国上市公司股权结构特点
  • 3.2 我国独立董事制度的功能与定位
  • 3.3 我国独立董事激励现状
  • 4. 独立董事声誉激励研究假设与模型
  • 4.1 理论背景与假设
  • 4.1.1 独立董事市场有效性假设
  • 4.1.2 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假设
  • 4.2 理论模型设计
  • 4.3 变量定义与样本选取
  • 4.3.1 变量的定义
  • 4.3.2 样本的选取
  • 5. 独立董事市场有效性实证研究
  • 5.1 基于假设A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5.2 基于假设A各变量的回归分析
  • 5.3 独立董事市场有效性模型的稳健性检验
  • 6. 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实证研究
  • 6.1 基于假设B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6.2 基于假设B的独立董事样本回归分析
  • 6.3 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模型稳定性检验
  • 7. 研究结论与启示
  • 7.1 研究结论
  • 7.1.1 独立董事所任职公司业绩与未来可获取报酬总量
  • 7.1.2 独立董事的知名度与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
  • 7.1.3 独立董事的会议缺席率与未来可获取的任职机会
  • 7.1.4 独立董事的意见表达与未来可以获取的任职机会
  • 7.1.5 独立董事所任职公司违规与未来可以获取的任职机会
  • 7.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局限与可能进一步的研究
  • 8.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独立董事声誉激励与任职机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