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交响乐论文-李玉梅

第二交响乐论文-李玉梅

导读:本文包含了第二交响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蜀道难》,中国古典诗歌,《命运交响曲》,交响乐

第二交响乐论文文献综述

李玉梅[1](2018)在《当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洋交响乐邂逅——《蜀道难》第二课时课例实录》一文中研究指出【课例实录】师:昨天老师推荐同学们把李白的《蜀道难》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放在一起来欣赏,刚刚大家看了视频,不妨稍作思考,简单谈谈两部作品的相似之处。生1:我从两部作品中都感受到了诗人和作曲家桀骜不驯的个性和磅礴的生命力,大开大合,气象万千。生2:我发现二者都用到了夸张的手法,《蜀道难》中有"四万八千岁""连峰去天不盈尺"等极言蜀道之高峻的夸张描写,《命运交响曲》中则以令人振聋发聩的开场四四拍强音直击人的(本文来源于《课程教育研究》期刊2018年31期)

张翯晨[2](2018)在《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钢琴声部与交响乐队协奏的实践与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在维也纳时期达到了顶峰,《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是其中鲜有的两首小调作品之一,也是当今乐坛上经常被演奏的作品。其所包含的内在戏剧性张力,所采用的带有阴郁色彩的d小调,使它有别于一般的钢琴协奏曲的华丽、轻松。协奏曲体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主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国内的钢琴教育给予学生的乐队协奏机会太少,通常只能用另一架钢琴演奏乐队缩谱代替交响乐队,以“双钢琴”的形式进行排练和演出,因而达不到真正的协奏带来的效果,体会不到从独奏到与乐队协奏过程中的转变与升华。本文将对这一作品从演奏的角度来分析,结合笔者与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经历,将个人练习、与乐队彩排到演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文章以经验总结、文献调查、比较研究、观察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合作意识、合作思维、合作方法入手,进一步探究钢琴协奏曲中的钢琴声部应如何与乐队进行配合、融入乐队,从而更好地完成该作品,真正实现“协奏”的意义。(本文来源于《南京师范大学》期刊2018-05-01)

周依澄[3](2018)在《赵季平民族管弦乐曲配器特点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赵季平先生是我国当代一位杰出的作曲家,他的民族管弦乐作品在中国民族管弦乐创作领域内具有典范意义。本文以赵季平先生的叁部民族管弦乐作品:《丝绸之路幻想组曲》、《古槐寻根》、《第二交响乐—和平颂》作为研究对象,并以此叁部作品的乐谱文本解读为切入点,运用多种分析方法,试图探究赵季平在民族管弦乐作品创作中所体现出的配器、体裁、风格等方面的特点,并展现出这叁部作品的意义和重要性。(本文来源于《上海音乐学院》期刊2018-03-01)

郝颖[4](2016)在《论如何在中职学生中开展交响乐欣赏第二课堂活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中职教师培养中职生的全面发展、陶冶情操、需要引导他们学会追求高雅艺术。因此利用第二课堂活动时间,帮助学生学会欣赏交响乐是一种必要方式。(本文来源于《中国培训》期刊2016年06期)

[5](2015)在《建特色团队 筑美育之路——记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金帆交响乐团》一文中研究指出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一贯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有特色。学校是国家体育传统学校、北京市传统项目(篮球)学校、北京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北京市中小学科技活动示范校。学校以人为本,谋师生根本发展,求学校至臻育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学校。数量中求质量,让全校每一位学生获得全面发展,受到最好的教育,是学校办学的基点;共性中求个性,让学(本文来源于《北京教育(普教版)》期刊2015年07期)

颜飙[6](2015)在《试析《第二交响乐——和平颂》的创作技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第二交响乐——和平颂》是一部纪念南京大屠杀的交响曲,由赵季平先生创作。本文从音乐本体入手,以长音颤弓、古典乐器的运用和《茉莉花》旋律的引入来论述其创作技法。(本文来源于《北方音乐》期刊2015年03期)

肖武雄[7](2014)在《肖武雄第二交响乐《台风》的案头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对第二交响乐《台风》2的案头设计及作品总谱的分析与总结,探讨创新性管弦乐语汇的依据与可能,为科学与艺术联姻提供一个实战案例。(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期刊2014年04期)

王家文[8](2014)在《赵季平大型民族管弦乐《第二交响乐—和平颂》创作技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庆祝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活动上上演的大型民族管弦乐《第二交响乐——和平颂》是赵季平先生为纪念在南京大屠杀中逝去的30万同胞二而创作。作品五个乐章贯穿了民族音乐《茉莉花》的主题思想,在认真继承传统的同时大胆发展传统,用现代演奏技法对传统精粹予以升华。本文将以探讨作品创作思想及手段为核心,其研究目的是多层面发现民族化交响作品的“民族精神”与“时代特征”,充分细化全曲,有层次、系统、多样化阐述对整部音乐作品的观点,理据充分地诠释《第二交响乐》中多种音乐创作要素。论文将从音乐本体入手,重在理论技术层面的研究,投入作品本身,分析作曲家运用的多种创作技术理论手法:首先将从作品五个乐章的音乐分析入手,逐一对各个乐章进行在结构、内容、主题思想上的总体分析,探究音乐作品传达的歌颂世界和平、传播美好友谊之声的深深的时代主题性;进而再从作品的民族性出发,归纳作品融入的民族音乐创作素材,对音乐中主题的性音乐创作思路进行整理总结并加以分析,同时对多声部音乐中显现的民族音调与传统写作技巧的“碰撞”结合现象谈一谈体会与认识;最后从民族管弦乐队编配的角度去解析作曲家关于民族交响乐创作中对乐队整体音响布局的分配问题,以及发掘民族乐器因构造上的不同所形成在音色上的差异而导致的多种组合形式,结合音乐整体艺术效果,从中去感受体会作品所散发的内在民族艺术魅力。赵季平音乐创作不仅局限于他众多的影视剧音乐作品,与此同时还涌现出许多为民族管弦乐队而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作品,《第二交响乐——和平颂》整部作品既不是民族特色,又极具时代气息,能够很好的结合国情、联系国情,是一部具有中国气派和时代精神的佳作。(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4-05-19)

郗圣达[9](2014)在《试论高中乐团的建设——以杭州第二中学交响乐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结合作者自身参与建设学校乐团的实践经验,从省内中学乐团建设现状出发,提出了中学乐团建设中要关注的四个关键节点。(本文来源于《中小学音乐教育》期刊2014年02期)

钟培源,郭涛,李君杰,陈镛安[10](2013)在《音乐的盛会 人民的节日——第二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银川圆满落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9月28日,由文化部、自治区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自治区文化厅承办的第二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银川落幕。本届交响乐周以"音乐的盛会,人民的节日"为主题,历时7天。来自宁夏、陕西、甘肃、新疆、重庆、云南、内蒙古7个西部省(区、市)的8支专业交响乐团、600余名演奏家汇聚一堂,在为当地观众奉献了8场精彩的交响乐音乐会的同时,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银川及周边地区的社区、(本文来源于《宁夏画报(时政版)》期刊2013年06期)

第二交响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莫扎特钢琴协奏曲的创作在维也纳时期达到了顶峰,《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k.466)》是其中鲜有的两首小调作品之一,也是当今乐坛上经常被演奏的作品。其所包含的内在戏剧性张力,所采用的带有阴郁色彩的d小调,使它有别于一般的钢琴协奏曲的华丽、轻松。协奏曲体裁的特殊之处就在于主奏乐器与乐队之间的协同合作关系,然而目前国内的钢琴教育给予学生的乐队协奏机会太少,通常只能用另一架钢琴演奏乐队缩谱代替交响乐队,以“双钢琴”的形式进行排练和演出,因而达不到真正的协奏带来的效果,体会不到从独奏到与乐队协奏过程中的转变与升华。本文将对这一作品从演奏的角度来分析,结合笔者与江苏省演艺集团交响乐团的合作演出经历,将个人练习、与乐队彩排到演出过程中的一些重要问题及方法进行反思和总结。文章以经验总结、文献调查、比较研究、观察研究为主要研究方法,从合作意识、合作思维、合作方法入手,进一步探究钢琴协奏曲中的钢琴声部应如何与乐队进行配合、融入乐队,从而更好地完成该作品,真正实现“协奏”的意义。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第二交响乐论文参考文献

[1].李玉梅.当中国古典诗歌与西洋交响乐邂逅——《蜀道难》第二课时课例实录[J].课程教育研究.2018

[2].张翯晨.莫扎特《d小调第二十钢琴协奏曲》钢琴声部与交响乐队协奏的实践与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3].周依澄.赵季平民族管弦乐曲配器特点探析[D].上海音乐学院.2018

[4].郝颖.论如何在中职学生中开展交响乐欣赏第二课堂活动[J].中国培训.2016

[5]..建特色团队筑美育之路——记北京市第二十二中学金帆交响乐团[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5

[6].颜飙.试析《第二交响乐——和平颂》的创作技法[J].北方音乐.2015

[7].肖武雄.肖武雄第二交响乐《台风》的案头设计[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2014

[8].王家文.赵季平大型民族管弦乐《第二交响乐—和平颂》创作技法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9].郗圣达.试论高中乐团的建设——以杭州第二中学交响乐团为例[J].中小学音乐教育.2014

[10].钟培源,郭涛,李君杰,陈镛安.音乐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第二届中国西部交响乐周在银川圆满落幕[J].宁夏画报(时政版).2013

标签:;  ;  ;  ;  

第二交响乐论文-李玉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