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研究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研究

论文摘要

失业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对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破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失业难题,构建既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又符合当代国情的失业理论与治理机制,已成为迫切需要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我国失业问题的独特性、复杂性、多变性和挑战性是世界各国绝无仅有的。经济高速增长与失业率上升并存,总量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迭加,各种失业形成因素相互交织而又彼此制约,失业状况纷繁复杂。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作为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倍受理论工作者关注,对于全面、深入研究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马恩不仅仅简单地从某些技术性因素、市场性因素去观察研究失业问题,而且把失业问题放在社会生产关系的内部矛盾中去把握。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之“药”来疗治中国失业问题之“疾”无疑是解决我国失业问题的重大探索。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对失业问题的论述入手,深入挖掘和系统整理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将计划经济条件下的传统就业体制同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渊源关系作为我国失业问题研究的逻辑起点,系统研究建国以来各时期的失业状况,重点阐述我国当前失业问题的特征及其成因,最后以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为依据,展望我国失业问题治理的努力方向。本文在研究过程中,总的方法论原则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相结合。具体来看,有三个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着重于理论的阐述,同时辅之以结合实践的分析;二是历史与逻辑相结合,在历史发展的轨迹中探寻我国失业问题的内在逻辑线索,力求脉络清晰,论证严密;三是进行比较研究,对传统就业体制与马克思未来社会普遍就业设想进行比较分析。在论述过程中还运用图形分析的方法,使分析结果清晰易懂、容易接受。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1章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回顾与梳理
  • 1.1 失业的历史前提
  • 1.2 失业的形成机理
  • 1.3 失业的双重效用
  • 1.4 失业的主要形式
  • 1.5 失业消亡的设想
  • 第2章 我国失业问题历史与逻辑的展开
  • 2.1 我国失业问题分析的逻辑起点
  • 2.1.1 传统就业体制——马克思未来社会普遍就业设想的初始选择
  • 2.1.2 传统就业体制下严重扭曲的劳动力供求关系
  • 2.2 我国失业问题的演变与逻辑展开
  • 2.2.1 市场化就业体制——社会经济形态自然历史发展过程的必然选择
  • 2.2.2 经济转轨时期的三次失业高峰
  • 2.2.3 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总体特点
  • 第3章 当前我国失业问题的成因分析
  • 3.1 供给面临过剩
  • 3.2 需求瓶颈制约
  • 3.3 体制障碍尚存
  • 3.4 就业渠道不畅
  • 3.5 外部环境冲击
  • 第4章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的当代启示与失业治理对策选择
  • 4.1 失业是自然历史过程,市场调节与政府调控有机结合是失业治理之本
  • 4.2 资本积累是劳动力供求背后的决定因素,就业与经济增长协调互促是失业治理之要
  • 4.3 失业是异化劳动的规定或形式,发展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是失业治理之基
  • 4.4 资本全球扩张带来失业全球范围扩散,失业预警与监控是失业治理之需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  

    马克思主义失业理论与我国失业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