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大豆凝集素稳定性的影响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大豆凝集素稳定性的影响

论文摘要

本试验以纯化的大豆凝集素(SBA)为研究对象,体外研究了动物体内两大主要蛋白消化酶,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对其降解作用。试验通过SDS-PAGE凝胶电泳方法分析了SBA经蛋白酶酶解后的降解程度;通过间接竞争ELISA方法测定其在酶解过程中的免疫活性的变化。试验中所用的提纯SBA样品是采用N-乙酰基-D-半乳糖胺-Epoxy-Sepharose 6B亲和层析体系进行分离提纯而得到的。应用的抗SBA多克隆抗体是以纯化的SBA免疫动物而获得,并采用饱和硫酸铵法对抗SBA多克隆抗体进行纯化。利用提纯SBA和纯化后的抗SBA多克隆抗体,建立了SBA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检测SBA在蛋白酶酶解过程中的活性变化。在蛋白酶酶解SBA试验中,将SBA设为五个浓度梯度和九个时间梯度进行酶解反应,试验结果应用SPSS统计软件中的Gereral Linear Model模块进行统计分析。试验期间,要求蛋白酶活性必须保持稳定,因此参照中国2005药典中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活性测定方法对其进行了实时监测。胃蛋白酶酶解SBA试验结果表明:SBA可缓慢的被胃蛋白酶降解,SBA浓度越高,表现为完全降解时间越长,随着SBA的降解,SBA的免疫活性也逐渐减小至消失,活性消失速度随酶解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变慢,并且,在本试验的酶浓度下,SBA浓度越高活性减小的速度越快,但活性完全消失的时间延长。胰蛋白酶作用SBA试验结果表明:SBA不能被胰蛋白酶降解,并且酶解过程中SBA的活性也保持完好,说明SBA对胰蛋白酶有很好的稳定性。综上所述,SBA是一种可以被胃蛋白酶降解的蛋白质,但较长的作用时间和一定胃蛋白酶浓度,一旦胃中的胃蛋白酶未能将其完全降解,SBA进入肠道后又不能被胰蛋白酶降解,有活性的SBA将与小肠黏膜上皮细胞上的特异性受体结合,破坏肠粘膜结构,部分被内吞入上皮细胞,进入循环系统,进而对动物体产生一系列的抗营养作用。因此富含豆类的食品和饲料在加工处理阶段对凝集素进行灭活及国家质检部门对其进行含量的严格检测是十分必要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1.1 植物凝集素
  • 1.2 大豆凝集素
  • 1.2.1 大豆凝集素的结构与糖结合特异性
  • 1.2.2 大豆凝集素的生物学特性
  • 1.2.3 大豆凝集素的抗营养作用
  • 材料与方法
  • 2.1 大豆凝集素的纯化及纯度、活性检测
  • 2.1.1 大豆凝集素的分离提纯
  • 2.1.2 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纯化的大豆凝集素
  • 2.1.3 纯化大豆凝集素的产率及活性检测
  • 2.2 抗大豆凝集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 2.2.1 抗血清的制备
  • 2.2.2 抗血清效价测定
  • 2.2.3 抗体的提纯
  • 2.3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试验
  • 2.3.1 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有活性大豆凝集素含量
  • 2.3.2 蛋白酶活性测定
  • 2.3.3 胃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试验
  • 2.3.4 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试验
  • 2.4 数据分析
  • 结果与分析
  • 3.1 大豆凝集素的纯化及纯度、活性检测结果
  • 3.1.1 大豆凝集素的分离提纯结果
  • 3.1.2 SDS-PAGE凝胶电泳鉴定纯化大豆凝集素结果
  • 3.1.3 纯化大豆凝集素的产率及活性检测结果
  • 3.2 抗大豆凝集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结果
  • 3.2.1 抗血清效价测定结果
  • 3.2.2 抗体的提纯结果
  • 3.3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试验结果
  • 3.3.1 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有活性大豆凝集素含量
  • 3.3.2 蛋白酶活力测定结果
  • 3.3.3 胃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试验结果
  • 3.3.4 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试验结果
  • 讨论
  • 4.1 大豆凝集素的纯化及纯度、活性检测
  • 4.2 抗大豆凝集素特异性抗体的制备
  • 4.3 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
  • 4.3.1 间接竞争ELISA方法检测有活性大豆凝集素含量
  • 4.3.2 蛋白酶活力测定
  • 4.3.3 胃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
  • 4.3.4 胰蛋白酶酶解大豆凝集素
  • 问题与不足
  • 试验创新点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作者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胃蛋白酶、胰蛋白酶对大豆凝集素稳定性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