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野上的聚会 ——安徽省界首市“苗湖书会”的调查与研究

田野上的聚会 ——安徽省界首市“苗湖书会”的调查与研究

论文摘要

我国的民间音乐集会,著名的有西北地区的花儿会、西南地区的坐歌会,南方的耍堂会等等,但多为民族地区的歌唱或者乐舞之会,而在广阔的中原汉族居住区,这样的“集会”却比较少见。本文的研究对象——地处中原地带、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安徽省界首市“苗湖书会”,在整个民间音乐集会中独树一帜。每年的阴历六月初六,来自安徽、山东、河南等地的诸多艺人,都会聚集在安徽省界首市苗湖村的田野上,进行着一年一度的曲艺艺人交流大会。虽然表面上看是一年一度曲艺艺人的集会,实际上则是曲艺艺人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内,所举行的行业聚会,因此,笔者称之为田野上的聚会。本文在收集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于2009年8月至2010年9月间进行为期一年多的实地田野考察,积累了大量田野资料,通过对苗湖书会地方性知识的搜集、整理和剖析,多方位、立体地对其进行了理论探讨和意义阐释。全文由绪论、六个章节的正文和结论三部分组成。正文先从相关苗湖书会的历史资料入手,通过对苗湖书会源流的考辩、书会兴衰的经济与管理方面原因的探究、苗湖书会之所以“根在界首”等原因的探讨,对苗湖书会的整体情况进行了论述。接着通过对苗湖书会相关活动的纪实描述、对参会艺人身份的归纳,以及对江湖行业规矩、江湖隐喻的探讨,解答了苗湖书会“是什么”、回答了参会艺人“做什么”等问题。然后是对苗湖书会活动详情的描述,通过对不同曲种代表性艺人的追踪调查,追溯了艺人们的行艺历史,探讨了艺人个人在苗湖书会活动中对曲艺音乐和苗湖书会的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最后的结论以多个案的调查资料为依据,综合地论述和阐释了苗湖书会作为说唱艺人行业盛大聚会活动的存在价值和因书会而引发的值得深思的一系列理论问题。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来源
  • 1.2 课题意义
  • 1.3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1.3.1 国内苗湖书会研究现状
  • 1.3.2 国内外相关书会研究现状
  • 1.4 研究视角及相关理论
  • 第二章 苗湖书会的概况
  • 2.1 苗湖书会概述
  • 2.2 苗湖书会起源时间考辩
  • 2.3 苗湖书会的复办、经济与管理
  • 2.4 苗湖书会根在界首的原因
  • 2.4.1 地理位置
  • 2.4.2 当地历史上的说书传统
  • 2.4.3 愿书习俗
  • 2.4.4 艺人信仰与曲艺行业神
  • 2.4.5 书会会头的权威性和号召力
  • 2.5 小结
  • 第三章 苗湖书会纪实
  • 3.1 书会纪实
  • 3.1.1 会头的准备
  • 3.1.2 六月五聚会
  • 3.1.3 书会现场
  • 3.2 艺人的来源
  • 3.3 书会艺人的行业规矩与江湖隐语
  • 3.3.1 行业规矩
  • 3.3.2 江湖隐喻
  • 3.4 小结
  • 第四章 田野调查一:渔鼓艺人
  • 4.1 苗清臣的个人史与历史、社会的互为建构
  • 4.1.1 童年生活及早期教育(1943-1962 年)
  • 4.1.2 初涉江湖(1962-1966 年)
  • 4.1.3 曲艺生涯的中断(1966-1973)
  • 4.1.4 曲艺事业的繁荣
  • 4.2 老骥伏枥志千里,勤奋耕耘探渔理——渔鼓之研究
  • 4.2.1 渔鼓的整体概况
  • 4.2.2 渔鼓音乐的个人创新
  • 4.3 放声抒情怀,挥毫记胸臆—渔鼓之创作
  • 4.3.1 对历史纲鉴的回顾。
  • 4.3.2 教化民风之作
  • 4.3.3 模式下的应时之作
  • 4.4 小结
  • 第五章 田野调查二:鼓书艺人
  • 5.1 大鼓基本形态
  • 5.2 大鼓艺人赵文斌的个案
  • 5.2.1 拜师学艺
  • 5.2.2 行艺路线
  • 5.2.3 行艺创新
  • 5.2.3.1 演唱中的即兴创作
  • 5.2.3.2 表演中构成的新文本
  • 5.2.3.3 对传统文本的改革创新
  • 5.2.3.4 乐器表演的创新
  • 5.2.3.5 与其他曲种的融会贯通
  • 5.2.3.6 书本特色
  • 5.3 大鼓艺人李广义的个案
  • 5.3.1 拜师与学艺
  • 5.3.2 江湖经历
  • 5.3.3 “苗湖情”和现在生活
  • 5.3.4 大鼓唱腔风格
  • 5.4 大鼓艺人余绍胜
  • 5.4.1 拜师学艺
  • 5.4.2 独自营生
  • 5.4.3 愿戏江湖
  • 5.4.4 书会情
  • 5.4.5 石家庄唱书
  • 5.4.6 个人的艺术创新
  • 5.5 小结
  • 第六章 田野个案三:琴书艺人
  • 6.1 淮北琴书的概况
  • 6.2 孟颖的人生经历
  • 6.2.1 在“耳渎目染”中学习琴书
  • 6.2.2 随父行走江湖
  • 6.2.3 巧遇大师点拨
  • 6.2.4 曲艺生涯的转折点
  • 6.2.5 专业团体的浸染
  • 6.2.6 繁忙的社会活动
  • 6.2.7 名角与书会
  • 6.3 琴书音乐的个人创新
  • 6.3.1 腔句末尾的扩展
  • 6.3.2 戏曲民歌的吸收融合
  • 6.4 小结
  • 第七章 对苗湖书会存在价值的思考
  • 7.1 艺人为何参加苗湖书会
  • 7.2 苗湖书会对曲艺行业的社会认同价值
  • 7.3 苗湖书会对音乐文化的传承与突破价值
  • 7.4 苗湖书会对音乐文化的传播价值
  • 7.5 小结
  • 第八章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项目研究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录用)论文情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奖项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美丽的心[J]. 思维与智慧 2019(22)
    • [2].社会转型背景下民间传统书会现状分析与保护策略[J]. 大众文艺 2020(05)
    •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马街书会”的传承与创新[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0(04)
    • [4].兰亭书会首尔研究院成立[J]. 书法 2018(12)
    • [5].河南两大书会发展现状对比研究[J]. 智库时代 2019(13)
    • [6].胡集书会进校园调查研究[J]. 人文天下 2019(13)
    • [7].美哉,马街书会[J]. 曲艺 2014(04)
    • [8].马街赶会[J]. 曲艺 2017(03)
    • [9].浅议马街书会的存续和发展[J]. 曲艺 2017(03)
    • [10].传统曲艺邂逅现代传媒的喜与忧——马街书会首届优秀传统长篇大书擂台赛引发的思考[J]. 曲艺 2017(04)
    • [11].公共化还是产业化:两大书会发展路径的考察与思考[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2].“你”怎么看:胡集书会保护与传承的艺人视角[J]. 民族艺术 2017(03)
    • [13].马街书会发展现状调研[J]. 艺术科技 2017(05)
    • [14].感悟马街书会[J]. 戏剧之家 2016(06)
    • [15].马街书会民俗文化现象初探[J].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16].胡集书会的生存困境及其文化再生[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 2014(04)
    • [17].浅谈“马街书会”[J]. 焦作大学学报 2015(03)
    • [18].马街书会 七百年弹唱不落幕[J]. 金秋 2020(04)
    • [19].“小组聊书会”搭载“主问题探究”:让课外阅读有形有法[J]. 小学教学参考 2020(30)
    • [20].读书是我成长的阶梯[J]. 辽宁教育 2017(08)
    • [21].马街书会说唱语言特色初探[J]. 语文学刊 2015(24)
    • [22].“马街书会”系列[J]. 时代报告(奔流) 2018(07)
    • [23].传承和保护“马街书会”[J]. 东方文化周刊 2016(Z2)
    • [24].无法想象的那些事[J]. 阅读 2016(95)
    • [25].简板丝弦里的说书声[J]. 时代报告 2016(03)
    • [26].如果没有重力[J]. 今日中学生 2016(31)
    • [27].父母是孩子言行的教科书[J]. 山西教育(幼教) 2017(02)
    • [28].“杜寨书会”系列[J]. 时代报告(奔流) 2017(02)
    • [29].写日记也能很好玩——《晴天有时下猪》导读[J]. 阅读 2017(33)
    • [30].阅读的有用与无用之辨[J]. 教育家 2017(13)

    标签:;  ;  ;  ;  

    田野上的聚会 ——安徽省界首市“苗湖书会”的调查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