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观察P物质(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mRNA在大鼠背根神经节(DRG)、脊髓、心脏和肺脏的分布;大鼠冠状动脉结扎后不同时点NK1受体和β1受体在心脏的表达变化,以及硬膜外药物干预效应。探讨神经肽在神经源性反应和器官损伤/保护中的作用。研究背景:已有的相关研究表明,SP、CGRP参与机体对心血管系统的调节。在发生急性心肌缺血时,交感-肾上腺素能活性明显增高,且心肌组织内上述活性物质的含量均有所增加,提示SP、CGRP参与并影响急性心肌缺血的病理变化过程,目前其分子作用机制还不明确。研究内容及方法:第一部分:急性心肌缺血大鼠PPT-A mRNA、CGRP mRNA的表达以及与内脏神经分布的关系实验选用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两组:(1)手术对照组(Sham group,Sham组),只开胸暴露心脏,不结扎冠脉;(2)结扎冠状动脉组(Coronary artery occlusion group,CAO组),单纯扎闭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每组均为6只动物。采用原位分子杂交技术观察结扎冠脉后3h大鼠DRG、脊髓、心脏和肺脏组织PPT-A mRNA、CGRP mRNA的表达情况;并应用银染法检测心脏、肺脏、肠道、脾脏神经组织的分布。第二部分: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NK1受体和β1受体的表达动物分组同第一部分,每组又分1h、3h和6h三个时点(n=6)。采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并分析结扎冠脉后不同时点大鼠心肌组织NK1和β1受体的分布规律及表达变化;并在受体表达变化最强时点,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检测心肌组织该受体的蛋白水平。第三部分:硬膜外痛觉干预对心肌组织NK1受体和β1受体表达的影响根据第二部分实验结果,选取CAO后NK1受体和β1受体表达变化最强时点进行药物干预研究。动物随机分为四组(n=6):(1)手术对照组(Sham组);(2)结扎冠状动脉组(CAO组);(3)罗哌卡因硬膜外阻滞组(Epidural Ropivacaine group,E-R组);(4)吗啡硬膜外镇痛组(Epidural Morphine group,E-M组)。后两组分别在结扎冠状动脉前15min经胸段硬膜外给予1%罗哌卡因120μg.kg-1或3.75%吗啡60μg.kg-1。采用免疫组化、Western blot技术从受体蛋白水平对比分析药物的硬膜外干预效应。结果:1、急性心肌缺血大鼠PPT-A mRNA、CGRP mRNA主要分布于DRG小直径神经元和脊髓背角,在心脏、肺脏毛细血管壁和气道上皮下基底部均有表达;神经组织银染法观察到内脏局部存在丰富的神经网络。2、CAO 3h和6h组大鼠心脏缺血区与非缺血区NK1受体较对照组高表达(P<0.05)。3、与对照组相比,CAO组大鼠心肌组织β1受体的表达显著增高(P<0.01),1小时即达峰值。4、在罗哌卡因或吗啡胸段硬膜外干预下,缺血心肌组织NK1受体和β1受体蛋白水平较单纯CAO组降低(P<0.05)。结论:1、原位杂交结果提示:PPT-A mRNA、CGRP mRNA分布规律相似;急性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肺实质细胞SP、CGRP自身合成较弱;与免疫组化结果比较,在某些部位SP或CGRP与其mRNA的分布存在不一致性。2、SP、CGRP及其mRNA在心脏、肺脏中的分布规律,与银染实验观察到的神经分布大致相似。组织器官局部丰富的神经网络及其释放或合成的神经肽,可能参与了局部效应因子之间的对话和器官功能的调节过程。3、急性心肌缺血诱发大鼠心肌组织NK1受体表达上调,提示:NK1受体参与了急性心肌缺血的神经源性反应,且受体的改变可能影响和调节SP对靶细胞的生物学效应。4、急性心肌缺血诱导大鼠心肌组织β1受体密度迅速显著上调,使之对组织局部高浓度的儿茶酚胺反应性增强,这种变化参与了缺血心肌损伤的病理生理过程。5、罗哌卡因或吗啡胸段硬膜外痛觉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组织NK1受体和β1受体的过度表达,提示:罗哌卡因、吗啡可能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减弱急性心肌缺血伤害性感受及信息传递,在抗心肌缺血性损害方面有一定意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一个特殊六阶图H与nK_1联图的交叉数[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呕必宁对顺铂诱发脑及胃组织SP及NK_1受体改变的影响[J]. 中华中医药学刊 2008(03)
- [3].半夏生物碱对豚鼠离体回肠5-HT_3受体与NK_1受体的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5)
- [4].生姜对NK_1受体介导的豚鼠离体回肠收缩影响[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04)
标签:急性心肌缺血论文; 物质论文; 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论文; 受体论文; 神经源性反应论文; 罗哌卡因论文; 吗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