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

论文摘要

人与自然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今中外的哲学家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无穷的探索和思考。特别是近代以来,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创立,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史上树立了一个里程碑。人化自然概念是马克思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尽管在他之前一些哲学家的理论中也体现了人化自然的思想,但是人化自然的科学内涵却是马克思首次阐述的。在马克思看来,人化自然包括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等方面的丰富内容,由于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还是类存在物,所以人化自然中的人化包括人的人化和外部自然的人化。马克思所理解的人化自然并非一个理想的静止状态,更非人类难以实现的艰巨目标,而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合乎人性的、为全人类占有的对象世界,人化自然是一个逐步实现的、具体的、动态的历史过程。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第一部分主要探究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思想渊源。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博采众长,但主要得益于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两位哲学大师。作为德国古典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在人与自然关系上,黑格尔认为人具有能动性实践的特性,但是他并没有突破其唯意志论,把这种实践仅仅理解为“自由意志”的实践,尽管如此,黑格尔的人的精神的异化思想为马克思研究异化劳动提供了参考。作为人本学唯物主义的费尔巴哈认为人是一个自然本质,即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因此人在自然面前是直观的、受动的,他还对当时的宗教异化进行了批判,认为宗教这种人自身的创造物却反过来成了统治人、奴役人的对象,变成了人的精神寄托和崇拜对象,他的观点虽然存在一定的局限,但启发了马克思把“人与自然”作为出发点,从而开始创立了真正的实践唯物主义。最后简要梳理了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探索。第二部分重点论述了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主要内容。从马克思的对象性理论开始,在承认自然先在和人类是以实践为中介将自己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基础之上,阐明人化自然的实质内涵是由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并为社会的人所占有的对象世界。然后从探究人及其本质和对异化劳动的分析,阐述马克思对人化自然异化的深刻批判,最后阐明共产主义社会是人化自然的真正实现。第三部分集中分析了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继承发展。首先阐述了马尔库塞、施密特、哈贝马斯等对自然与人化自然概念的重释;然后从自然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中探析卢卡奇、马尔库塞、施密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者眼中“社会范畴”的自然;最后就人的解放和自然的解放方面的探究,把西马学者分成三大类:坚持自然的解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坚持人的解放。第四部分论述了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指导了毛泽东同志在始终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的基础上,发展物质生产,实现物质文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还为邓小平同志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理念提供了理论依据,也指导了我国贯彻落实政治文明建设;更为我国向可持续发展和建设生态文明社会指引了方向;最后,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为我国在全社会和全世界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发展理念提供了宏观视角。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目录
  • 前言
  • 一、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思想渊源
  • (一) 黑格尔"自由意志"创造的自然
  • 1. 人的能动性实践
  • 2. "自由意志"下实践的自然界
  • (二) 费尔巴哈对自然的直观理解
  • 1. 人是一个自然本质
  • 2. 人是受动的东西
  • 3. 对宗教异化的批判
  • (三) 马克思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探索
  • 二、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主要内容
  • (一) 人与自然之间的对象性关系
  • 1. 自然先在
  • 2. 对象性实践
  • 3. 人化自然的基本内涵
  • (二) 异化劳动和人化自然的异化
  • 1. 对人的本质的新认识
  • 2. 对异化劳动的深刻分析
  • 3. 对人化自然异化的批判
  • (三) 人化自然的真正实现——共产主义
  • 三、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继承发展
  • (一) 对自然与人化自然概念的重释
  • (二) 对自然的社会属性的理解
  • (三) 关于人与自然解放的探究
  • 四、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
  • (一) 指导了我国积极贯彻落实三个文明建设
  • (二) 指引我国向可持续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转变
  • (三) 为我国向"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提升提供了宏观视角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实践视阈下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及当代意蕴[J]. 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02)
    • [2].试论“人化自然界”蕴含的美学冲突[J]. 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 [3].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视域中的绿色发展[J]. 现代哲学 2016(05)
    • [4].从哲学人化自然观到科学人化自然观——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转变[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1)
    • [5].马克思实践的人化自然观及其当代意义[J]. 学理论 2015(04)
    • [6].关于自然存在与社会存在及其关系的新思考[J]. 祖国 2017(03)
    • [7].人化自然的哲学涵义探析[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17(04)
    • [8].浅谈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的现实价值[J]. 大众商务 2010(16)
    • [9].浅析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实践性及其当代意义[J]. 汉字文化 2020(08)
    • [10].论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与生态共同体的构建[J].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7(10)
    • [11].马克思“人化自然”观逻辑发展综述[J]. 学习月刊 2015(12)
    • [12].如何走向艺术化生存——从“自然的人化”到“人化自然”的哲学思辨[J]. 艺术品鉴 2016(06)
    • [13].“人化自然”概念:马克思环境保护思想的萌芽[J]. 保定学院学报 2013(05)
    • [14].马克思人化自然观对解决生态问题的启示[J]. 人民论坛 2012(11)
    • [15].关于“人化自然”的两种分类及其意义[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1(04)
    • [16].“人化自然”与“审美呈现”[J]. 美与时代(下) 2011(09)
    • [17].马克思人化自然观视阈下当代中国和谐生态文明的构建[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4)
    • [18].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辩证性[J].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19].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思想内涵与当代价值[J].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19(01)
    • [20].论马克思人化自然观的当代价值[J]. 学术研究 2009(11)
    • [21].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的思想内涵及其绿色发展意蕴[J]. 江海学刊 2017(03)
    • [22].马克思主义实践基础上的“人化自然观”的现代意义——兼论人类中心主义和生态中心主义的局限性[J]. 社会科学家 2009(11)
    • [23].马克思人化自然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J]. 哈尔滨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8(02)
    • [24].马克思主义人化自然观视域下我国生态问题的思考[J]. 武夷学院学报 2020(08)
    • [25].诹论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辩证法[J]. 河北学刊 2014(01)
    • [26].“人化自然辩证法”的“人化”之伪——兼与俞吾金教授商榷[J]. 贵州社会科学 2011(08)
    • [27].马克思恩格斯关于人与“人化自然”共同体关系的思想及其当代启示[J]. 浙江学刊 2019(04)
    • [28].论马克思科技观的实践性[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17(05)
    • [29].人类与气候:坚持自然观与发展观的统一[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30)
    • [30].论自然类纪录片创作中的“人化自然”观[J]. 声屏世界 2019(08)

    标签:;  ;  ;  ;  

    马克思的人化自然观及在我国发展中的价值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