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超越:传统儒家和谐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

批判与超越:传统儒家和谐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

论文摘要

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一条全新道路。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一方面指的是在和平与发展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以和平方式和较快发展速度,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另一方面是指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发展目标。这种发展道路与发展目标的统一,就是我们所说的中国和平发展的道路。这条发展道路既要通过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要通过自己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全文共分四章。主要探讨了中国为什么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我们构建和平发展道路的文化底蕴是什么;我们如何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最后,本文集中讨论了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第一部分,和平发展: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指出中国在历史上一贯奉行和平发展战略,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种战略选择。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这是继承和发扬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理性选择;这是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第二部分,传统儒家和谐理念:和平发展思想的文化底蕴。指出,仁爱精神是和平发展道路选择的内在动力,和为贵是和平发展的价值目标,天下大同是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第三部分,超越与批判:社会主义的和平思想。指出,我们必须对儒家和谐思想的自身超越。从“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从“以和为贵”到“和平共处”;从“和谐以共生长”到“共同发展”。探讨了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和谐思想的超越,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胡锦涛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第四部分,探索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首先,回顾了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初步发展。分析了构建和平发展道路的基本原则。即,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走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不称霸。最后提出如何构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主张,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基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核心是构建和谐机制;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首要目标是构建和谐地区;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终极目标是构建和谐世界。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和平发展:当代中国发展的战略选择
  • (一) 中国在历史上一贯奉行和平发展战略
  • (二) 中国走和平发展之路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必然选择
  • 1、国际背景
  • 2、国内背景
  • (三)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一种战略选择
  • 1、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战略选择
  • 2、继承和发扬中华历史文化传统的理性选择
  • 3、顺应当今世界发展潮流的必然选择
  • 二 传统儒家和谐理念:和平发展思想的文化底蕴
  • (一) 仁爱精神:和平发展道路选择的内在动力
  • 1、“推己及人”
  • 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3、“立人达人”
  • (二) “和为贵”:和平发展的价值目标
  • 1、“和为贵”的思想
  • 2、中和思想
  • 3、“和而不同”的思想
  • (三) “天下大同”:和平发展的最终目标
  • 三 批判与超越:社会主义的和平思想
  • (一) 儒家和谐思想的自身超越
  • 1、从“和而不同”到“求同存异”
  • 2、从“以和为贵”到“和平共处”
  • 3、从“和谐以共生长”到“共同发展”
  • (二) 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和谐思想的超越
  • 1、马克思主义的和谐观
  • 2、中国共产党人对儒家和谐思想的超越
  • (三) 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 1、毛泽东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 2、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和平思想
  • 3、胡锦涛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和平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 四 探索与发展:构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
  • (一) 中国特色和平发展道路的探索
  • 1、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开辟
  • 2、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初步发展
  • 3、中国和平发展道路的进一步发展
  • (二) 构建和平发展模式的基本原则
  • 1、坚持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扬弃,走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道路
  •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
  • 3、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发展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 4、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5、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永不称霸
  • (三) 构建中国特色的和平发展模式
  • 1、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基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2、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核心:构建和谐机制
  • 3、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首要目标:构建和谐地区
  • 4、和平发展模式建构的终极目标:构建和谐世界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办学理念统领下的德育模式建构与实践[J]. 青年教师 2009(09)
    • [2].高考复习“专题提升”的模式建构与教学案例——以江苏高考“书写新情境下的反应方程式”为例[J]. 化学教学 2017(02)
    • [3].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多元化模式建构[J]. 林区教学 2017(02)
    • [4].“慕课+翻转课堂”背景下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模式建构[J]. 林区教学 2017(06)
    • [5].小学愉快教学课堂模式建构[J]. 科普童话 2019(22)
    • [6].六位一体,全程读写——中语课堂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J]. 语文教学之友 2016(12)
    • [7].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同文体微课模式建构初探[J]. 课程教育研究 2017(10)
    • [8].“互联网+”时代的物理教学模式建构[J]. 新课程(中学) 2016(08)
    • [9].农村幼儿园“原色儿童村”模式建构探究[J]. 东方宝宝(保育与教育) 2016(11)
    • [10].“361高效课堂”模式建构的有效策略研究[J]. 新课程(中) 2017(01)
    • [11].中小学德育模式建构的理性分析[J]. 中小学校长 2017(04)
    • [12].高中数学“244”新型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建构[J]. 山西教育(教学) 2017(06)
    • [13].大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多元化模式建构[J]. 长江丛刊 2017(29)
    • [14].中小学叙事德育模式建构的实践与研究[J]. 教育实践与研究(C) 2017(09)
    • [15].课堂模式建构 更须上下求索——我在课堂模式建构中的得与失[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中旬) 2015(09)
    • [16].“依法治校”背景下高校廉洁教育模式建构[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7(05)
    • [17].大数据驱动教学的基本特性与模式建构[J]. 教育家 2020(04)
    • [18].基于原色文化下的课程模式建构[J]. 广东教育(综合版) 2020(02)
    • [19].试论中小学自主管理模式建构[J]. 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1)
    • [20].基于翻转课堂的新型教学模式建构[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7(02)
    • [21].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六化”模式建构——以长沙商贸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7(04)
    • [22].“非指导性”教学思想下的自能习作评改模式建构[J]. 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 2020(04)
    • [23].“说——笑”课堂模式建构初探[J].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9(06)
    • [24].新媒体视域下高职院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建构与探究[J]. 科技资讯 2020(28)
    • [25].教育生态学视域下茶文化生态教学模式建构[J].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9(06)
    • [26].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的思维转换与模式建构[J]. 中国高校科技 2020(07)
    • [27].高中数学“方法形成型”微专题课的教学模式建构及实践[J]. 教育科学论坛 2018(34)
    • [28].高校人才培养的共享经济模式建构[J]. 江苏高教 2017(02)
    • [29].大数据驱动教学模式建构——以高中化学教学为例[J]. 教育 2020(27)
    • [30].农村中小学教师“研训一体”模式建构探究[J]. 中学教学参考 2019(15)

    标签:;  ;  ;  ;  

    批判与超越:传统儒家和谐理念与中国和平发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