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诊断与身体恢复系统的研究

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诊断与身体恢复系统的研究

论文摘要

在女子马拉松项目国际比赛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为了适应竞赛的体能要求,在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强度和量要接近或超过生理极限水平。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的训练具有大运动量、高强度、训练手段比较单一、运动员精神压力大、伤病较多等特点,这就增加了疲劳积累和过度训练的风险。目前关于马拉松项目过度训练的研究和文献十分匮乏,过度疲劳症状的复杂性和个体差异性给过度疲劳的诊断、预防和治疗带来了困难。本论文以运动训练学、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理论与方法为基础,通过长期跟队服务与研究,以国家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为研究对象,运用实验法,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运动员各项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分析,在深入了解女子马拉松项目的特征、训练规律和不同水平优秀运动员个体特点的基础上,对中国女子马拉松项目过度训练与身体恢复进行研究,解决女子马拉松项目运动员过度训练的发生特征、研究并建立加速身体机能恢复、提高训练效果的综合性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晨脉用于评价运动员过度训练,在过度训练的早期,晨脉波动幅度加大,且恢复速度变慢。在过度训练的后期,晨脉每分钟上升8次以上,且晨脉指标持续处于较高水平,连续两周以上恢复不下来。2.研究发现转地、大强度训练、高原训练都会引起睾酮下降。一旦发现睾酮指标连续下降,且下降到30ng/dl以下,应当引起教练员与科研人员的警戒,判断运动员是否存在疲劳积累,一旦下降到10ng/dl以下,说明运动员合成代谢能力下降,说明运动员过度训练症状加重,但是应排除运动员由于打封闭针后造成血清睾酮下降的情况。3.在过度训练的早期,血清肌酸激酶的值高于基础值的2到3倍,且起伏较大但是恢复较慢,在过度训练的后期,血清肌酸激酶高于基础值的3倍以上,且连续一周以上保持在较高的水平,说明运动员过度训练症状加重。4.大负荷量训练后血尿素升高,说明负荷安排对运动员机体刺激较深,但是经过调整后能够恢复到正常水平,但是在过度训练的早期,大负荷量训练后次日晨血尿素达到8mmol/L,且第二日、第三日晨恢复较慢,在过度训练的晚期,血尿素值连续一周以上保持在10mmol/L以上,且经过训练调整恢复不下来。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问题的提出
  • 1.1.1 项目与奥运科技服务工作的结合
  • 1.1.2 保障训练和比赛的顺利进行、延长运动员运动寿命
  • 1.2 文献综述
  • 1.2.1 马拉松的项目特点
  • 1.2.2 过度训练的释义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研究意义
  •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 2.1 研究对象
  • 2.2 研究方法
  • 2.2.1 文献资料法
  • 2.2.2 专家访谈法
  • 2.2.3 实验法
  • 2.2.4 数理统计法
  • 2.3 测试指标与测试方案
  • 3 过度训练的特征
  • 3.1 训练学特征
  • 3.2 主观感觉
  • 3.3 外部观察
  • 4 研究结果与分析
  • 4.1 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诊断指标的分析
  • 4.1.1 晨脉
  • 4.1.2 血红蛋白
  • 4.1.3 血清睾酮
  • 4.1.4 血清肌酸激酶(CK)
  • 4.1.5 血尿素
  • 4.1.6 无氧阈
  • 4.2 马拉松项目过度训练预防恢复手段的构建
  • 4.2.1 物理治疗恢复手段
  • 4.2.2 训练学恢复手段
  • 5 结论
  • 5.1 训练学指标特征
  • 5.2 生理生化指标特征
  • 5.2.1 晨脉
  • 5.2.2 血清睾酮
  • 5.2.3 血清肌酸激酶
  • 5.2.4 血尿素
  • 5.2.5 无氧阈—速度曲线
  • 5.3 过度训练的恢复手段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第15届田径世锦赛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竞技特征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19(05)
    • [2].2015年世锦赛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竞技特征研究[J]. 运动 2018(15)
    • [3].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项目现状分析与研究[J]. 当代体育科技 2017(06)
    • [4].北京市高水平女子马拉松运动员体能训练特点的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6(10)
    • [5].我国女子马拉松运动项目现状分析与研究[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7(22)
    • [6].视界[J]. 今日重庆 2016(11)
    • [7].高原训练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 商业故事 2016(33)
    • [8].对我国女子马拉松发展趋势的分析[J]. 内蒙古体育科技 2015(02)
    • [9].绊脚石不止一个[J]. 新体育 2008(02)
    • [10].中外女子马拉松训练理念比较研究[J]. 肇庆学院学报 2014(05)
    • [11].当今世界女子马拉松特征分析[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3(02)
    • [12].中国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年度训练周期安排特点研究[J]. 中国体育科技 2012(04)
    • [13].我国女子马拉松备战柏林世锦赛高原训练的模式[J].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11(08)
    • [14].亚洲女子马拉松运动的发展趋势与实力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0(10)
    • [15].女子马拉松队备战十运会期间身体机能评定的研究[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08(12)
    • [16].2008年奥运会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竞技实力的目标定位[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03)
    • [17].我国女子马拉松训练理论研究综述[J]. 中国体育科技 2008(04)
    • [18].世界女子马拉松项目竞争格局的演变与发展趋势[J]. 辽宁体育科技 2008(04)
    • [19].对优秀女子马拉松运动员张淑晶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08(04)
    • [20].云南女子马拉松运动员高原训练实践[J].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5(04)
    • [21].我国女子马拉松赛事品牌化的塑造——以上海国际女子半程马拉松赛为例[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18)
    • [22].女子马拉松“老树绽新花”[J]. 田径 2009(01)
    • [23].高原训练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运动能力的影响[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4)
    • [24].影响我国女子马拉松项目发展因素的调查与分析[J]. 浙江体育科学 2009(03)
    • [25].影响我国女子马拉松发展因素的层次模型分析[J]. 辽宁体育科技 2009(05)
    • [26].吉林省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膝关节力量特征与分析[J]. 艺术科技 2015(01)
    • [27].对备战大邱世锦赛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的营养调查与监控[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 2012(04)
    • [28].女子马拉松伦敦奥运会仍有戏[J]. 田径 2011(11)
    • [29].对冬训期间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膳食调查及营养补充的研究[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 2012(05)
    • [30].运动中补充不同饮料对女子马拉松运动员生理机能影响研究[J].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2018(15)

    标签:;  ;  ;  

    女子马拉松运动员过度训练的诊断与身体恢复系统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