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安全风险

21世纪的安全风险

一、21世纪的安全隐患(论文文献综述)

赵景阳[1](2021)在《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党的十八大召开,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正式进入了“转型发展”的新阶段,城市更新逐渐成为我国城市发展的主流,“增量型”城市发展模式被“存量型”城市发展模式所取代。城市中老旧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单元,具有“基数大、覆盖面广”的特点,但近年来老旧社区空间环境品质低下,公共设施损坏严重等问题与人们所追求高质量的生活品质相矛盾,迫切需要社区空间品质的提升。本文以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作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分析法、田野调查法、定量分析法等对城市修补理论及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现状进行深入研究,在总结借鉴国内外老旧社区改造先进经验的基础上,从老旧社区空间环境治理、实施保障策略、历史文脉传承三个层面提出了城市修补视角下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具体策略,最后以郑州市嵩岳小区改造工程实践为例,从实际案例的角度进一步验证改造策略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本文内容共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在老旧社区的研究背景下提出研究的目的与意义,梳理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针对老旧社区现存的诸多问题,进一步明确了研究内容和研究方向,构建了研究方法与研究框架,为论文的展开奠定了理论基础。第二章通过文献查阅梳理了城市修补的相关理论研究,补充说明城市修补理论的产生背景、内涵以及城市修补与老旧社区改造的关系,以日本古川町社区改造和台南金华社区改造的案例研究对后续的写作提供启示。第三章对郑州市中原区建设路片区内的老旧社区进行了实地调研与走访,进行深入的总结与分析,从社会现状与空间环境两方面梳理了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普遍存在的问题。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以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改造的原则、目标以及框架为基础,提出了老旧社区改造的具体更新改造策略。第五章在更新改造策略完善的基础上指导完成郑州市中原区嵩岳小区项目的改造实践。第六章为结论与展望,笔者认为城市修补与老旧社区改造具有相辅相成的关系,将城市修补的理念应用在老旧社区改造的实践中,既能提升社区空间环境品质,又能继承城市社区的历史文脉,恢复城市活力,为今后我国老旧社区改造提供新的理论依据。

陈宇[2](2021)在《L热电有限公司HSE管理改善研究》文中认为在企业的管理过程中,健康、安全与环境三个部分越来越受到重视,它们彼此独立,却又相辅相成。HSEMS(Health Safety and Environment Management System)是国际化标准组织制定的石油天然气工业通行的管理体系,发展至今,已经广泛应用于其他领域。发电厂作为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能源化工行业,在生产的过程中,伴随着大量涉及员工职业健康、施工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日常工作。HSE管理体系将健康、安全和环保三者有机的集合在一起,在电力企业的日常管理中有很高的实际意义和适用性。本文通过对L热电有限公司原有的HSE管理体系进行实地的调查研究,总结出L公司现有的HSE管理现状。通过对L公司建厂以来的历史事故进行分析,找出L公司原有的HSE管理体系中存在的漏洞和不足。主要问题有:风险评估和控制不到位;安全教育认识不到位,安全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还比较薄弱;责任意识不够强,对责任追究的力度不够等。进而针对以上问题,结合L公司实际运营情况,设计出初步的改进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验证其可行性和有效性。根据实验的结果反馈,对改进方案进一步完善,并且为确保改进方案能够行之有效的落实,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HSE管理体系靠执行力推动,以技术手段为保障。通过不断的完善和改进HSE管理体系中的指导思想,对相关的规章制度产生影响。最终,企业可以通过自身的实际生产运营情况与HSE管理体系规章制度的结合,实现降低安全风险,优化自身社会形象,提高经济效益。

李怡卓[3](2021)在《西安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文中认为伴随着我国城镇化率的发展提高,旧城更新已经成为各大城市发展建设的主要目标。社会经济水平的快速提高,也让旧城更新建设提上日程,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让居民对住宅周边的公共空间需求产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可以通过改造更新来改善居民的生活品质。作为构成旧城的基本单位,老旧住区的公共空间品质普遍低下,与居民生活需求不匹配,亟需提升改造。笔者在工作室实习期间,跟随导师参与了西安曲江老旧住区的改造设计项目,在其中吸取了大量关于老旧住区改造过程中的实践经验,并希望借此机会深入研究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改造的价值。西安曲江地区老旧住区既属于住区改造项目,同时也是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改造研究的一片沃土。曲江作为西安国家级新区给人的印象往往是现代化、高品质的住宅。而一些现存的老旧住区与曲江地区的风貌形成强烈的冲突,其公共空间也无法满足居民新时代美好生活的需求,所以曲江老旧住区改造是目前西安城市建设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个课题,也是提高城市建设水平的必要方法。论文主要以西安曲江老旧住区为主要研究对象,在本文第一章对城区改造的相关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系统的综述,对国内外学者在城区改造方面的研究方法进行了梳理。在本文的第二章,对老旧住区改造的理论和研究动态进行了深入分析,总结出关于更新理论的不同之处及优缺点,为论文展开研究夯实理论基础。在第三章参考国内外住区更新的优秀案例,结合实际案例的调研对比分析,为未来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提供可借鉴成果。第四章选取西安曲江具有代表性的老旧住区进行调研,梳理住区公共服务空间、道路交通空间、广场及绿化空间的现状特征,再选取典型节点空间,对现状问题、空间形态进行对比分析。结合居民的问卷调查、人物访谈,总结出不同人群类型的居民对公共空间的需求特征。第五章针对的提出更新原则,在更新原则的指导下,提出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最后在拟定更新原则及策略的基础上,对选取的西安曲江老旧住区的三类公共空间以及典型节点空间提出具体的改造策略与措施,以及可持续性保障策略,针对该地区老旧住区进行实证研究。论文以期凭借对老旧小区公共空间的系统研究,探索出适用于新时代居民需求的住区改造策略方法,提升老旧住区公共空间品质,使旧住区重新焕发活力,提升居民幸福指数。期望为以后西安市老旧住区更新实践提供一定方法指导。

余晓丽[4](2021)在《微更新视角下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泉州西街为例》文中研究说明当前背街小巷的整治与居民寻求居住环境的改善,希望背街小巷作为极具生活气息,展现城市文化的具体场所的要求之间的矛盾,需要更为细致的更新手段来进行处理。本文从微更新的视角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和案例分析的分析方法,梳理微更新理念的发展,探究背后的理论支撑,分析背街小巷微更新的主体、客体与载体间的关系,重新梳理微更新维度下的城市更新要素,提出背街小巷微更新应当以知微见着、酌古准今、以人为本为原则,总结出其在整体街区空间的功能、交通、风貌、配套、公众参与于分期实施上的总体策略,再将其应用于泉州旧馆驿-井亭巷街区的背街小巷空间设计中,探讨微更新视角下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策略,以期进一步探究微更新在城市更新中的作用,完善其设计方法。

王佳蕾[5](2021)在《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文中认为近年来在“银发浪潮”的影响下,养老院注册在案的机构数量不断上涨,目前全国养老机构数量增加至15.5万家,床位现存量约有736.2万张。时代快速发展和经济条件的改善带动了人们养老观念的转变,以及子女所背负的赡养负担持续加重,使得在机构养老成为大多数人的新选择,养老院生活质量以及空间环境的优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可直接影响养老机构空间功能和品质的环境设施也成为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POE和人工神经网络等方法,建立了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综合评价体系以及环境设施预测模型。首先通过5所养老院预调研结果以及既往环境设施相关研究,利用层次分析法初步构建出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体系,包括6个准则要素和21个因素层;其次设计专家问卷检验指标集内容的必要性,征询53位业内人士,对61个问题进行评判,最终确定了22个主观问题和24个客观问题的指标集;在此基础之上,设计居住者调查问卷,对西安市内10所具有代表性的养老院进行走访调查,收集涵盖了老年人、工作人员以及探访家属的使用后评价;再次利用SPSS、Matlab、R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对调查结果的平均值、方差、差异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建立了养老院室外空间及环境设施的预测模型,将自行设计的兰州半山民族养老院的客观数据输入到预测模型中,预测出主观评分作为设计参考。本文通过数据结果分析得出,第一:信息服务设施评分最低、争议性最大,今后对该类设施的设计和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精力;第二:因子分析结果证明了本文构建的养老院室外环境及设施评价体系指标基本正确的同时,局部还需要进行调整;第三:休闲服务设施、照明安全设施和无障碍交通设施这三类设施对于各指标的满意度有重要的影响力,养老院室外空间的设计或管理团队相对于其他类设施应更加重视这三个部分。构建养老院环境设施综合评价体系,为今后同类综合评价提供理论依据,也希望对养老机构今后的建设提出有价值的反馈意见,从而对今后的设计优化、物业管理起到正向反馈作用。

崔楠[6](2021)在《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文中提出今天高校校园大规模快速建设忽视了学生对校园景观的健康需求;满足学生健康需求的高质量的校园外部空间景观有益于学生健康的积极发展,改善学生亚健康状况;政府文件表明应重点开展健康校园建设,但目前基于健康视角下的校园景观设计评价研究较少。本文以学生群体和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作为研究对象,从学生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健康需求出发,运用综合评价分析法对学生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健康景观特征及校园景观现状问题进行研究,探讨有益于学生健康的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策略。第一、二章是理论研究部分;通过对与问题相关的理论研究进行系统性梳理与阐述,涉及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发展、外部空间景观环境对人健康的影响机制、校园景观环境使用后评价、人的行为需求与环境等,用以构建研究的理论框架。第三章是对学生的健康需求及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特点调研;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线下访谈、扎根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解读学生对于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使用上的健康需求和利用方式;运用空间句法结合实地观察,分析大学新老校区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现状特征及问题。第四章运用综合评价法对学生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进行评价研究;将实地调研、已有的理论研究与专家评价相结合构建健康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相关性分析等得到可以用来预判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视觉质量建设水平的评价模型公式,从而更加客观的反映校园景观现状特征与问题;第五章针对评价研究结果,提出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通则和设计策略,并对西安培华学院长安校区校园进行设计应用。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一、明确学生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使用上的健康需求,包含生理健康需求层面、心理健康需求层面、社会健康需求层面。二、发现校园景观存在影响学生健康、不满足学生健康需求的景观现状问题。三、构建大学生健康需求下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评价分析得出各健康景观特征因子对景观视觉质量评价的影响的权重。四、提出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原则和策略。

司丽超[7](2021)在《基于价值评价的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策略及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山西省的不可移动文物的数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不乏大量文物建筑。太原作为山西的省会,中国的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建筑的保护已经成为太原文化大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物建筑的保护工作主要集中在对古建筑的关注,而对大量继续使用中的近现代文物建筑的价值少有挖掘,目前缺乏相应的学术研究与保护实践。由于缺少科学的评价标准和全面的指导办法,保护和利用近现代文物建筑的过程经常依靠经验直觉,其结果必然造成大量近现代文物的破坏。本文基于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与评价的现实需求,通过对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现状的综合价值评价,以科学评价为手段解决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利用中的问题,以价值为核心促进近现代文物建筑评定与保护工作的制度化、合理化。本文依据“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指导实践”的研究思路进行论述。首先,对论文的研究背景、目标和意义进行阐述,明确文章的研究对象为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其次,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理论、法律条例及制度标准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目前我国近现代文物建筑评价认定与保护利用方面的不足。然后,研究并总结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的类型、分布、保护等级,依据调研数据归纳出近现代文物建筑的建筑特征及现状问题。以太原市近现代文物的特征为基点,借鉴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参考现行规范标准,结合专家问询建议进而提取筛选出重要指标,试构建出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综合价值评价体系。该指标体系逐层包含一级指标3个(人文历史价值、建筑本体价值、社会经济价值)、二级指标8个(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室内外环境、建筑结构、设备设施、建筑技艺、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以及23个三级指标,全面评价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价值,确定其保护和修复的重点方向。论文最后总结适用于太原市乃至山西省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策略与修复技术,提出关于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本体的修复技术和文物建筑的政策性保护措施。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大学堂旧址作为案例,对其进行价值评价,针对其评价结果总结其相对应的保护策略和技术措施。

王凯维[8](2021)在《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特征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年来,随着大规模城市化的建设,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诸多问题被凸显出来。儿童户外活动空间作为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今依然存在着场地数量匮乏,活动设施单一、环境质量较差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缺乏对儿童场地建设的重视,这也导致我国对于儿童场地的理论研究也存在滞后性。在关于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的系统性评价方面,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没有完整的、具有针对性的儿童活动场地的评价系统,其大部分研究侧重于单个案例分析,缺乏对儿童活动场地系统性的理论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地调研西安市城市公园中儿童场地的特征,并运用远程调查法,与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进行对比研究,首先分析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再到具体的儿童场地内部空间分析,分别从便利度、活动设施、儿童场地空间、安全性、环境质量五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从而探讨适合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的优化策略,为今后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的规划设计提供理论支撑。通过实验发现,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呈现散乱分布状态,缺乏整体性规划,且儿童场地的数量及面积严重不足,40处儿童场地,总面积为17.92公顷,占拥有儿童场地城市公园总面积比例仅为1.97%,西安市儿童场地人均使用面积仅为0.28m2,总体服务覆盖面积为4358.39公顷,占西安市总面积比例为9.89%,接近90%的城市空间中的城市公园无儿童活动场地。在便利度方面,公共交通设施较为完善,但缺乏停车场及非机动车停车位的规划。在儿童活动设施方面,设施数量匮乏且种类单一,设施数量平均值仅为4.5个,设施种类平均值仅为2.1种,大部分活动设施为预制件直接放置于场地内部,缺乏不同年龄儿童设施的分类,缺乏亲水设施。在儿童场地空间方面,89.29%的儿童场地均属于传统型游戏场,且所以场地均不具有主题性质。在安全性方面,主要缺乏园区管理人员监护,设施使用上存在发生儿童意外伤害的风险。在儿童场地的环境质量方面,主要表现为场地遮荫较差,且公园公共服务设施不完善。通过远程调研瑞典马尔默儿童场地系统,发现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系统分布合理,儿童场地的数量及面积均处于较高水平,23处儿童场地,共计儿童活动场地总面积9.53公顷,占拥有儿童活动场地的城市综合公园总面积比例为7.18%。(不包括未拥有儿童场地的城市公园)。通过计算可得,儿童活动场地人均使用面积为1.38m2,儿童活动场地的服务半径覆盖面积为3868公顷,占城市总面积的比例为25.45%。在便利度方面,服务半径覆盖率较高,且停车场设施充足。在儿童活动设施方面,数量充足且种类丰富,活动场设施数量平均值为16.2个,活动场设施种类平均值为6.9种,大部分设施均进行了独立设计。在儿童场地方面,所有儿童场地均各自具有鲜明的主题特色,60.87%场地均为创造型游戏场地。在安全性方面,因存在较多的冒险型设施,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在环境质量方面,公园公共服务设施较为丰富。最后通过对比分析,分别从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和场地空间内部两个方面,探索适合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规划设计的优化策略。在系统优化方面,第一,均衡布局、合理分布,第二,扩大规模,提升儿童人均使用面积,第三,提高儿童场地的便利度。在场地空间优化方面,分别从活动设施、场地空间、安全性、环境质量4个方面给出具体优化策略。

孔德维[9](2021)在《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住宅存量时代背景下,我国建于上世纪80-90年代的既有住宅量大面广,主体结构保存较好且区位条件优良,但此类住宅修建年代早、技术条件不够成熟,逐渐无法满足人民的居住需求,如何充分发掘既有住宅的价值是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巨大挑战。另外,当前政府大力推行多样化、多方参与的改造策略,鼓励住户参与设计,但二维图纸不能很好地把住户的意见融入设计当中,而且理解的偏差经常会造成改造满意度的降低。本文以此为出发点,通过多元化调研手段,对80-90年代的住宅的现状、改造需求等重点问题进行挖掘,归纳出典型家庭和户型进行分类研究。并利用虚拟现实技术手段,根据住户的交互行为在VR室内模型中进行交互点设置,通过VR交互实验中参与者对交互点的选取和反馈信息,优化室内品质提升方法,探索VR介入的可行性及优势。首先在结合国内外住宅室内改造和VR技术的发展概况和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住宅平面布局和居住模式的演变。利用大连市典型居住区的图纸调研、实态调研、问卷调研的手段,对80--90年代户内的使用现状、改造需求、改造费用等信息进行量化统计,并归纳出典型家庭和户型进行分类研究。基于调研统计,归纳住户的居住情况和普遍性问题,根据层级化思想共总结出结构、设备管线和家具部品三大要点。由于住户的户内现状、资金预算和改造深度的不同,因此提出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层级化思想的户内要素和交互行为有对应关系,将交互行为设置为交互点,供后期VR交互实验中住户对交互点的改造进行自主选择。基于以上内容完成VR模型及实验流程的构建,本文以大连市典型楼栋为例,搭建三种典型户型的VR室内模型,邀请三种不同家庭进行交互点选择,此方法解决两个问题,第一是完成公众参与虚拟室内空间的体验以及改造交互点的选取,帮助优化室内改造设计方法,第二是探索VR技术的介入下,住户如何参与到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流程中。最后根据VR交互实验交互点的选择结果,形成“3×3矩阵”多样化品质提升模式,提出了典型户型和家庭的品质提升设计方法,依次分析了不同部位的设计施工、操作方法及其实现效果。也证实了利用VR技术进行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优势,为今后室内品质提升实践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叶万琴[10](2021)在《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自2010年国家出台建设公租房的文件后,重庆市政府大力开展公租房的建设工作,在重庆市主城区一环与二环之间布局约4000hm2的公租房。重庆市公租房小区的人口基数大、建设密度高,是典型的高密度聚居社区。随着城镇化的加速,在小区公共空间不断被压缩的高密度聚居环境中,儿童作为社区公共空间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类人群,其户外活动的需求缺一再被忽视。二胎政策的开放使儿童数量逐年增加,儿童户外活动需求和空间缺失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1996年联合国发起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倡议后,国内部分城市根据国情将儿童友好建设工作和社区治理结合,提出“儿童友好型社区”。所以,在高密度聚居和儿童户外活动需求不被重视的大环境下,公租房小区如何建设儿童友好社区是一个具有研究意义的课题。本文对国内外的儿童友好城市(社区)理论进行研究总结,提出社区空间友好是城市及社区儿童友好工作建设的基石,并且空间友好应包含数量友好和质量友好两个方面。本文以重庆市主城区的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比分析、实地调查、观察记录、问卷调查等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的建设现状及儿童需求和小区内部空间特征及儿童使用情况进行调查,总结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在儿童活动空间数量和质量上的问题,最后提出公租房小区儿童活动空间的改造策略和方法,以在今后公租房小区儿童活动空间建设实践上区得积极的指导作用。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首先,通过统计分析等方法对重庆市主城区的21个公租房小区进行建设现状和环境条件调查,根据小区的环境条件归类出14个需要小区内部空间全部解决儿童活动需求的公租房小区,再利用实地调查、对比分析、问卷访谈等方法对14个公租房小区进行内部空间和儿童活动需求调查,探究公租房小区是否有足够的空间数量满足儿童活动的需求。其次,在前文归类出的14个公租房小区中选取最具典型特征的2个公租房小区,进行组团间和组团内公共空间的儿童友好性调查分析,组团之间公共空间分为街道空间、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组团内部分为专属型儿童活动空间、附属型儿童活动空间和替代型儿童活动空间。再次,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在现状和需求调查方面,重庆市的公租房建设数量及规模大,容纳人口多,小区密度高、儿童多,大部分小区外环境没有公园或可活动的绿地,需要公租房小区内部的公共空间全部承担所有的活动压力。但公租房小区的儿童活动场地建设量严重不足,空间数量与儿童活动需求不平衡,所以儿童及监护人就会寻找一些“替代空间”进行活动。在空间质量及使用情况调查方面,组团间缺乏儿童游戏场地,对儿童需求忽略严重;停车、商贩等没规范,造成街道拥堵;管理及空间质量不佳,街道安全隐患严重;校园封闭管理,造成有效空间资源浪费;儿童出组团活动的意愿强烈,公共绿地扮演重要角色。组团内的专属型儿童活动空间存在场地设计和使用不佳,安全隐患严重;活动功能单一,游戏设施不足;游戏设施童稚化,儿童需求不被满足;配套设施不够,场地舒适感不高;植物配置单调,空间自然性较差;场地对儿童的友好性较差一些列问题。附属型儿童活动空间存在场地类型较多,成人需求为主导;场地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场地设计配置较低,活动空间单调无趣;场地功能不复合,互动性较差;车辆乱停乱放,活动空间被侵占现象严重;场地对儿童的友好性较低一系列问题。替代型儿童活动空间的安全隐患严重;缺乏对儿童的考虑,场地友好性很差。最后基于本文对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的研究得出的改造策略与方法,以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区为例进行设计实践,运用儿童友好社区理论进行公共空间的整改和优化。

二、21世纪的安全隐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1世纪的安全隐患(论文提纲范文)

(1)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时代背景——我国城市发展的新阶段
        1.1.2 政策背景——“城市双修”的产生与实践
        1.1.3 城市发展背景——老旧社区改造成为郑州市未来城市建设的重点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城市更新的研究现状
        1.3.2 城市修补理论的研究现状
        1.3.3 社区改造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4 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文的启示
    1.4 相关概念的界定
        1.4.1 老旧社区
        1.4.2 “城市修补”
        1.4.3 更新改造
    1.5 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1.5.1 研究对象
        1.5.2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框架
2.相关理论研究及实践综述
    2.1 城市修补理论的研究概述
        2.1.1 城市修补理论的产生背景
        2.1.2 城市修补理论的内涵
    2.2 城市修补的相关理论研究
        2.2.1 环境行为学理论
        2.2.2 有机更新理论
        2.2.3 城市触媒理论
        2.2.4 拼贴城市理论
        2.2.5 城市针灸理论
        2.2.6 相关理论研究树立及城市修补理念的启发意义
    2.3 老旧社区改造的基础研究
        2.3.1 成因分析
        2.3.2 改造动力
        2.3.3 传统改造模式
    2.4 “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改造的案例研究
        2.4.1 日本古川町历史街区的社区改造
        2.4.2 台湾金华社区改造
    2.5 本章小结
3.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发展及其空间环境现状调研概述
    3.1 郑州市建设发展概况
        3.1.1 郑州市中原区概况
        3.1.2 建国后郑州市社区建设发展历程
        3.1.3 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总体特征
        3.1.4 郑州市老旧社区改造现状
    3.2 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社会现状调研概况
        3.2.1 调研内容与方法
        3.2.2 调研对象的选取
        3.2.3 用地权属
        3.2.4 年龄结构
        3.2.5 职业构成
        3.2.6 文化活动情况
        3.2.7 邻里交往关系
    3.3 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空间环境调研概况
        3.3.1 空间形态特征
        3.3.2 建筑现状
        3.3.3 交通环境
        3.3.4 公共服务设施
        3.3.5 公共活动空间
    3.4 调研建设路片区老旧社区现状问题总结
        3.4.1 社区管理意识匮乏
        3.4.2 房屋建筑性能老化
        3.4.3 道路交通系统混乱
        3.4.4 公共活动空间缺乏
        3.4.5 绿化景观环境不足
        3.4.6 配套设施服务不周
        3.4.7 调研片区老旧社区存在的“个性”问题
    3.5 本章小结
4.城市修补视角下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更新改造策略构建
    4.1 更新框架的构建
        4.1.1 更新原则
        4.1.2 更新目标
        4.1.3 更新框架
    4.2 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空间环境修补策略
        4.2.1 整合优化存量空间
        4.2.2 优化道路交通系统
        4.2.3 整治建筑空间环境
        4.2.4 更新公共活动空间
        4.2.5 修复绿化景观系统
        4.2.6 完善公共设施体系
        4.2.7 修复社区基础设施
    4.3 城市修补视角下老旧社区历史文脉修复策略
        4.3.1 重塑社区历史文化
        4.3.2 人文设施完善
    4.4 城市修补视角下的老旧社区改造实施保障策略
        4.4.1 多方协调合作
        4.4.2 完善法律法规
        4.4.3 新启示
    4.5 本章小结
5.城市修补视角下嵩岳小区更新设计实践
    5.1 嵩岳小区概况
        5.1.1 社区背景
        5.1.2 项目研究价值与依据
        5.1.3 嵩岳小区与调研片区的关系
    5.2 嵩岳小区前期现状调研
        5.2.1 整体特征
        5.2.2 调研户数统计
        5.2.3 社区及单元入口现状
        5.2.4 建筑楼体现状
        5.2.5 交通系统现状
    5.3 改造原则
        5.3.1 以人为本,重塑社区活力
        5.3.2 统筹协调,注重文化特色
        5.3.3 因地制宜,避免大拆大建
    5.4 城市修补视角下嵩岳小区更新改造策略
        5.4.1 整合存量空间
        5.4.2 交通系统优化
        5.4.3 建筑环境修补
        5.4.4 公共空间更新
        5.4.5 绿化景观修复
        5.4.6 完善公共设施体系
    5.5 嵩岳小区历史文脉修复策略
        5.5.1 嵩岳小区文化重塑
        5.5.2 嵩岳小区人文设施完善
    5.6 嵩岳小区更新改造保障策略
        5.6.1 引导居民参与
        5.6.2 完善法律法规
        5.6.3 促进多方协调合作
    5.7 本章小节
6.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录
表录
附录一 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调查问卷
附录二 群众改造意愿调查表(部分)
附录三 嵩岳小区测绘平面首层及屋顶层复原图
附录四 嵩岳小区改造后总图及鸟瞰图
附录五
在读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2)L热电有限公司HSE管理改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思路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2 理论综述
    2.1 HSE管理体系概述
        2.1.1 HSE管理体系的内容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2.2 戴明循环模式
    2.3 风险管理理论
    2.4 管理信息系统
3 L热电有限公司HSE管理现状
    3.1 公司概况
    3.2 L热电有限公司HSE管理体系
        3.2.1 HSE管理组织
        3.2.2 HSE管理规章制度
        3.2.3 HSE信息管理系统
        3.2.4 HSE管理的硬件设施
    3.3 HSE管理体系运行现状
    3.4 HSE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
        3.4.1 组织结构混乱
        3.4.2 岗位责任不明确
        3.4.3 信息系统不健全
        3.4.4 硬件设施老损
4 HSE管理改进方案设计
    4.1 建立双层HSE监管组织
    4.2 完善规章制度
        4.2.1 明确岗位职责
        4.2.2 责任落实
        4.2.3 强化事后控制
    4.3 改进HSE管理信息系统
    4.4 更新硬件设施
        4.4.1 机械伤害风险控制措施
        4.4.2 电气风险控制措施
        4.4.3 环保风险控制措施
    4.5 改进工作流程
5 HSE管理体系改进方案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领导承诺
    5.2 寻求政府支持
    5.3 加强HSE宣传和培训
    5.4 奖励与考核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西安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城市更新的存量时代已经到来
        1.1.2 旧住区公共空间品质与居民需求矛盾重重
        1.1.3 老旧住区公共空间重要性的显现
        1.1.4 “城市双修”指导意见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老旧住区
        1.3.2 更新设计
        1.3.3 住区更新
        1.3.4 住区公共空间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分析研究法
        1.5.2 案例分析法
        1.5.3 实地调研法
        1.5.4 系统分析法
        1.5.5 实践检验法
    1.6 研究框架
2 住区更新相关理论及国内外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马斯洛需求理论
        2.1.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3 有机更新理论
        2.1.4 交往与空间理论
    2.2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研究现状
        2.2.1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理论
        2.2.2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相关实践
    2.3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研究现状
        2.3.1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理论
        2.3.2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相关实践
    2.4 国内外老旧住区更新分析对比
        2.4.1 国外老旧住区更新对本文的启示
        2.4.2 国内老旧住区更新对本文的启示
    2.5 本章小结
3 国内外老旧住区更新实例研究
    3.1 实例研究目的及研究方法
        3.1.1 调研目的
        3.1.2 研究方法
    3.2 广州解放中路旧城改造一期工程
        3.2.1 解放中路旧城改造项目概况
        3.2.2 解放中路旧城改造更新策略
        3.2.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3 广州六运小区改造项目
        3.3.1 六运小区改造项目概况
        3.3.2 六运小区改造更新策略
        3.3.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4 福州军门社区改造项目
        3.4.1 军门社区改造项目概况
        3.4.2 军门社区改造更新策略
        3.4.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5 英国普利茅斯格罗韦社区更新规划
        3.5.1 普利茅斯格罗韦社区更新规划项目概况
        3.5.2 普利茅斯格罗韦社区更新策略
        3.5.3 案例对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的启发
    3.6 国内外住区更新案例总结对比分析
    3.7 本章小结
4 西安曲江地区老旧住区现状调查研究
    4.1 老旧住区调研概况
        4.1.1 调研对象的选取
        4.1.2 调研内容及方法
    4.2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1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住区概况
        4.2.2 道路交通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3 公共服务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4 广场及绿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2.5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2.6 居民公共空间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4.2.7 典型节点公共空间调研分析
    4.3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1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住区概况
        4.3.2 道路交通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3 公共服务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4 广场及绿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3.5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3.6 居民公共空间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4.3.7 典型节点公共空间调研分析
    4.4 八一小区居住组团公共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1 八一小区居住组团概况
        4.4.2 道路交通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3 公共服务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4 广场及绿地空间使用情况调研
        4.4.5 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4.4.6 居民公共空间活动行为调研分析
        4.4.7 典型节点公共空间调研分析
    4.5 住区公共空间居民改造需求问卷调查
        4.5.1 问卷调查设计
        4.5.2 问卷调查概况
        4.5.3 住区公共空间改造问卷调查分析
    4.6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总结
        4.6.1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横向对比
        4.6.2 曲江老旧住区典型节点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横向对比
        4.6.3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现状问题总结
    4.7 本章小结
5 西安曲江老旧住区改造提升项目设计研究
    5.1 项目背景
        5.1.1 国家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背景
        5.1.2 迎接十四运,加快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背景
        5.1.3 曲江示范区的建设背景
    5.2 西安曲江老旧住区更新基本原则
        5.2.1 以人为本原则
        5.2.2 适度性原则
        5.2.3 居民参与原则
        5.2.4 因地制宜原则
        5.2.5 延续性原则
    5.3 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改造提升设计策略
        5.3.1 整合存量公共空间
        5.3.2 完善道路交通空间
        5.3.3 增补公共服务空间
        5.3.4 优化广场绿地空间
    5.4 老旧住区更新保障策略
        5.4.1 完善住区改造相关规章制度
        5.4.2 制定居民参与制度
        5.4.3 完善公众监督工作
        5.4.4 确保改造资金来源
    5.5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5.1 存量空间优化更新设计实践
        5.5.2 道路交通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5.3 公共服务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5.4 广场绿地空间更新设计实践
    5.6 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典型节点更新设计实践
        5.6.1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西门公共空间改造设计
        5.6.2 太阳食品集团家属院社区文化中心改造设计
        5.6.3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绿地广场改造设计
        5.6.4 地震局第二检测中心家属院宅前空间改造设计
    5.7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结论
    6.2 不足与展望
        6.2.1 研究不足
        6.2.2 未来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目录
表目录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一 小区公共空间活动与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二 问卷调研数据汇总

(4)微更新视角下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泉州西街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城市建设的发展趋势
        1.1.2 街巷整治的政策契机
        1.1.3 全面提质的需求转变
    1.2 相关概念界定
        1.2.1 背街小巷
        1.2.2 城市更新
        1.2.3 微更新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2章 相关理论研究进展与案例分析
    2.1 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研究综述
        2.1.1 国外街巷更新研究进展
        2.1.2 国内街巷更新研究进展
    2.2 “微更新”理念研究综述
        2.2.1 “微更新”理念产生背景
        2.2.2 “微更新”理念的主张
        2.2.3 “微更新”理念的呈现方式
        2.2.4 “微更新”理念的操作策略
    2.3 国内外实践研究
        2.3.1 国外街巷空间更新设计案例
        2.3.2 国内街区微更新的实践案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背街小巷空间微更新要素及设计原则
    3.1 背街小巷的特征及现状问题
        3.1.1 空间格局适应性
        3.1.2 历史文化多元性
        3.1.3 社会生态复杂性
        3.1.4 现状问题多样性
    3.2 背街小巷微更新的主体、客体与载体
        3.2.1 以人为主体
        3.2.2 以需求为客体
        3.2.3 以背街小巷为载体
    3.3 背街小巷空间微更新控制性要素
        3.3.1 物质性要素
        3.3.2 非物质性要素
    3.4 背街小巷空间微更新目标与原则
        3.4.1 知微见着
        3.4.2 酌古准今
        3.4.3 以人为本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微更新视角下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4.1 交通优化打通社区微循环
        4.1.1 强化街巷整治
        4.1.2 顺畅路网衔接
        4.1.3 延伸步行系统
        4.1.4 完善交通设施
        4.1.5 提升交通服务
    4.2 功能重塑均衡服务设施配置
        4.2.1 以生活圈的构建为基础
        4.2.2 以街巷腾退空间为补给
    4.3 配套改善提升宜居生活品质
        4.3.1 以升级改造为导向
        4.3.2 以整修维护为导向
    4.4 风貌保护重塑地域特色文化
        4.4.1 尊重街区既有脉络
        4.4.2 保护街区风貌特色
        4.4.3 挖掘街区文化特色
        4.4.4 提升街区综合活力
    4.5 公众参与激发更新内生动力
        4.5.1 搭建组织平台
        4.5.2 激发居民热情
        4.5.3 组织参与活动
    4.6 空间落实分期实施逐步推进
        4.6.1 小规模易于落地实施
        4.6.2 微操作便于分期推进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泉州西街片区空间微更新设计策略实践
    5.1 泉州古城西街片区概况
        5.1.1 泉州古城区位与沿革
        5.1.2 西街片区特色价值
    5.2 西街片区背街小巷研究范围选取
        5.2.1 旧馆驿
        5.2.2 井亭巷
        5.2.3 现状航拍
    5.3 旧馆驿与井亭巷现状解读
        5.4.1 建筑现状
        5.4.2 交通现状
    5.4 上位保护规划解读
        5.4.1 泉州古城传统街巷的保护
        5.4.2 西街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区划
        5.4.3 旧馆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4.4 井亭巷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5.5 西街片区空间微更新设计原则
        5.5.1 尊重历史
        5.5.2 循序渐进
        5.5.3 活力宜居
        5.5.4 多方共建
    5.6 旧译馆与井亭巷综合整治保护提升策略
        5.6.1 控制区域容量
        5.6.2 改善配套设施
        5.6.3 提升文化氛围
    5.7 旧译馆与井亭巷空间微更新设计方法
        5.7.1 巷与支巷拓通
        5.7.2 基础设施整治
        5.7.3 街巷界面整治
        5.7.4 街巷景观提升
        5.7.5 公共空间塑造
    5.8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路线
    1.4 国内外发展既往研究
        1.4.1 国内发展现状及理论研究
        1.4.2 国外发展现状及理论研究
    1.5 本章小结
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及评价方法研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室外环境设施综述
        2.1.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适老性研究
        2.1.3 综合评价
    2.2 使用后评价(POE)理论
        2.2.1 POE的概念和研究意义
        2.2.2 使用后评价的主要方法
        2.2.3 使用后评价在养老院的应用
    2.3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方法
        2.3.1 层次分析法(AHP)
        2.3.2 德尔菲法
        2.3.3 信度分析法
    2.4 本章小结
3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评价综合体系构建
    3.1 评价指标的初选
        3.1.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3.1.2 评价指标的相关研究
        3.1.3 养老院环境设施预调研指标提取
        3.1.4 评价指标集初建
    3.2 专家问卷调查研究
        3.2.1 预实验
        3.2.2 专家问卷信度分析(alpha信度系数法)
        3.2.3 预实验结果分析
    3.3 评价因子的确定及问卷设计
        3.3.1 评价因子的确定
        3.3.2 环境设施评价标准
    3.4 本章小结
4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调研
    4.1 调研内容及方法
        4.1.1 调研对象
        4.1.2 调研内容
        4.1.3 调研时间和方法
        4.1.4 调研问卷设计
    4.2 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调研概况
        4.2.1 荣华清荷园
        4.2.2 汉唐老年公寓
        4.2.3 灞桥区社会福利中心养老院
        4.2.4 青华山庄老年公寓
        4.2.5 碑林区第三爱心护理院
        4.2.6 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定性分析
    4.3 本章小结
5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使用后状况评价分析
    5.1 养老院居住者基本情况评价分析
    5.2 各项指标的平均值分析及方差分析
        5.2.1 平均值分析法
        5.2.2 各养老院数据平均值分析
        5.2.3 方差分析
        5.2.4 各养老院数据方差分析
    5.3 居住者满意度影响因素的因子分析
        5.3.1 信度和效度分析
        5.3.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满意度因素的因子分析
    5.4 各养老院居住者特性的差异分析
        5.4.1 独立样本T检验
        5.4.2 单因素ANOVA分析
    5.5 评价指标与满意度关系的分析
    5.6 环境设施重要性及表现程度分析
        5.6.1 重要性及表现程度分析法
        5.6.2 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分析
    5.7 本章小结
6 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构建及预测
    6.1 SVM神经网络概述
    6.2 SV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的建构
    6.3 SVM神经网络在半山民族养老院中的预测实践
        6.3.1 设计对象介绍
        6.3.2 预测前期分析
        6.3.3 预测数据分析
    6.4 SVM预测模型预测模型对设计的影响进程
        6.4.1 SVM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预测评价过程
        6.4.2 SVM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预测对设计的反馈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研究成果
    7.2 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一 西安养老院环境设施评价指标体系重要度调查问卷
附录二 西安养老院环境设施使用意向调查问卷
附录三 养老院调研客观指标
附录四 养老院环境设施概况
附录五 SVM 预测模型

(6)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校园建设与景观环境要求的矛盾
        1.1.2 新时代学生健康的现状
        1.1.3 校园健康景观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设计发展的研究
        1.3.2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1.3.3 景观对健康的影响机制的研究
        1.3.4 校园景观环境使用后评价的研究
        1.3.5 研究现状小结
    1.4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技术路线
2 校园健康景观评价与行为需求的相关理论
    2.1 健康理念下的校园外部空间景观
        2.1.1 校园外部空间的概念及分类
        2.1.2 校园外部空间环境与其他公共环境的关系
        2.1.3 健康景观与健康高校建设的关系
        2.1.4 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建设目标
    2.2 使用后评价对校园景观设计的影响
        2.2.1 关于景观使用后评价的方法
        2.2.2 使用后评价的分类与特征
        2.2.3 使用后评价对校园景观设计的意义
    2.3 学生对景观使用上的健康需求
        2.3.1 环境行为学理论下的行为分类
        2.3.2 与健康需求相关的理论概念
        2.3.3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生理健康需求
        2.3.4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心理健康需求
        2.3.5 学生对校园景观的社会健康需求
    2.4 本章小结
3 学生的健康需求及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调研
    3.1 调研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3.1.1 调研校园的选取原则及概况
        3.1.2 调查内容及时间的制定
        3.1.3 调查方法和技术路线的制定
        3.1.4 行为观察点的选取原则
        3.1.5 问卷调查内容设计与实施
        3.1.6 访谈提纲内容设计与实施
    3.2 学生对景观的使用情况和健康需求调研
        3.2.1 学生在校园外部空间景观中的行为活动调研分析
        3.2.2 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生理健康需求调研分析
        3.2.3 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心理健康需求调研分析
        3.2.4 对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的社会健康需求调研分析
        3.2.5 学生使用情况-访谈调查结果统计与分析
    3.3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的调研
        3.3.1 空间句法下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结构分析
        3.3.2 新校区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特征分析
        3.3.3 老校区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特征分析
        3.3.4 影响学生健康的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现状问题分析
    3.4 学生健康需求下校园景观特征指标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大学生健康需求下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探究
    4.1 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视觉质量评价分析
        4.1.1 评价样本的选取
        4.1.2 评价问卷的编制
        4.1.3 测试对象的选取
        4.1.4 评价程序的制定
        4.1.5 评价数据的处理
        4.1.6 SBE法评价数据的分析
    4.2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评价研究
        4.2.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4.2.2 评价问卷的编制
        4.2.3 评价尺度和测试对象的选取
        4.2.4 评价数据的处理
        4.2.5 SD法评价数据的分析
        4.2.6 SBE法和SD法评价对比分析
    4.3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公式的建立
        4.3.1 健康景观特征与视觉景观质量间相关性分析
        4.3.2 大学校园健康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公式构建与分析
        4.3.3 景观质量评价模型公式的应用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策略
    5.1 大学校园健康外部空间景观设计通则
        5.1.1 保障生理健康的景观设计原则
        5.1.2 促进心理健康的景观设计原则
        5.1.3 提高社会健康的景观设计原则
    5.2 保障生理健康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5.2.1 可持续的生态环境
        5.2.2 舒适的居住环境
    5.3 促进心理健康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5.3.1 合理的道路空间
        5.3.2 人性化的景观空间
    5.4 提高社会健康的校园景观设计策略
        5.4.1 丰富的交往空间
        5.4.2 特色的场地环境
    5.5 设计应用----以西安培华学院长安校区为例
        5.5.1 校园环境现状问题分析
        5.5.2 校园整体方案设计
        5.5.3 校园运动健身区景观设计
        5.5.4 校园行政教学区区景观设计
        5.5.5 校园生活宿舍区景观设计
        5.5.6 校园休闲园艺区景观设计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成果与结论
    6.2 研究创新点
    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研究成果
图录
表录
附录Ⅰ: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健康需求调查问卷
附录Ⅱ: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审美偏好调查问卷
附录Ⅲ: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特征评价调查问卷
附录Ⅳ:SD法评价数据处理统计图
附录Ⅴ:西安培华学院校园景观现状调查问卷
致谢

(7)基于价值评价的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策略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相关概念及研究对象
        1.3.1 相关概念
        1.3.2 研究对象
    1.4 研究方法
    1.5 研究内容及论文框架
        1.5.1 研究内容
        1.5.2 论文框架
第2章 国内外相关理论研究
    2.1 国外相关理论研究
    2.2 国内相关制度及理论研究
        2.2.1 国内相关法律条例与制度标准
        2.2.2 国内学者研究概况
    2.3 借鉴与总结
第3章 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特征及现状研究
    3.1 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概况
    3.2 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现状及问题研究
        3.2.1 建筑本体现状调研
        3.2.2 文物价值现状调研
    3.3 小结
第4章 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方法研究
    4.1 太原近现代文物建筑综合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4.1.1 评价指标选取的依据与原则
        4.1.2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定
        4.1.3 评价指标解释
        4.1.4 评价结果等级的确定
    4.2 太原近现代文物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指标的权重分析
        4.2.1 确定权重的方法
        4.2.2 确定权重的步骤
        4.2.3 确定权重的结果
    4.3 太原近现代文物建筑综合价值评价模型的构建
    4.4 评价结果说明
    4.5 小结
第5章 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策略和修复技术研究
    5.1 保护原则
        5.1.1 真实性原则
        5.1.2 “修旧如旧”原则
        5.1.3 可识别性原则
    5.2 建筑本体修复技术
        5.2.1 室内外环境改造措施
        5.2.2 建筑结构修复技术
        5.2.3 设备设施修缮技术
    5.3 政策性保护措施
    5.4 小结
第6章 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价值评价与保护案例研究
    6.1 山西大学堂概况及现状分析
        6.1.1 历史沿革和维修情况
        6.1.2 建筑形制
    6.2 山西大学堂综合价值评价
        6.2.1 数据的获得与指标评分
        6.2.2 评价计算过程
        6.2.3 综合价值评价结果
    6.3 山西大学堂的评价结果分析与保护措施
        6.3.1 山西大学堂人文历史价值分析
        6.3.2 山西大学堂建筑本体价值分析
        6.3.3 山西大学堂社会经济价值分析
    6.4 小结
第7章 总结
    7.1 结论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图表汇总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8)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特征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全面二孩政策下儿童人口规模的增长
        1.1.2 城市迅速扩张,儿童活动空间缺失
        1.1.3 注重儿童户外游憩场地的品质
        1.1.4 儿童关注度提升,构建儿童友好型城市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儿童友好型城市的发展
        1.2.2 国外研究进展
        1.2.3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7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相关理论基础
    2.1 儿童行为心理学
        2.1.1 儿童年龄划分
        2.1.2 儿童游戏分类
        2.1.3 儿童活动场地主题性
    2.2 儿童活动场地
        2.2.1 儿童活动设施分类
        2.2.2 儿童游戏场地分类
    2.3 基于安全视角下的儿童活动场
        2.3.1 儿童意外伤害的特点
        2.3.2 常见的意外伤害形式
    2.4 儿童活动场地环境质量
        2.4.1 空间环境质量
        2.4.2 公共服务设施质量
第三章 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特征
    3.1 研究对象及过程
        3.1.1 区域
        3.1.2 调研方法
        3.1.3 调研内容
        3.1.4 数据分析
    3.2 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
        3.2.1 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分布状况
        3.2.2 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规模
        3.2.3 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服务半径及面积分类
    3.3 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体力活动场特征
        3.3.1 便利度特征
        3.3.2 活动设施特征
        3.3.3 儿童场地空间特征
        3.3.4 安全性特征
        3.3.5 环境质量特征
    3.4 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游乐场特征
        3.4.1 便利度特征
        3.4.2 活动设施及场地空间特征
        3.4.3 安全性特征
        3.4.4 环境质量特征
    3.5 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案例剖析
        3.5.1 文景公园儿童场地
        3.5.2 西安市儿童公园(西举巷院)
第四章 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特征
    4.1 研究对象及过程
        4.1.1 区域
        4.1.2 调研方法
        4.1.3 调研内容
        4.1.4 数据分析
    4.2 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
        4.2.1 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分布状况
        4.2.2 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规模
        4.2.3 瑞典马尔默儿童场地服务范围
    4.3 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体力活动场特征
        4.3.1 便利度特征
        4.3.2 活动设施特征
        4.3.3 儿童场地空间特征
        4.3.4 安全性特征
        4.3.5 环境质量特征
    4.4 瑞典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案例剖析
        4.4.1 Sollekplatsen(生态乐园)
        4.4.2 R?relselekplatsen(运动乐园)
第五章 西安市城市公园儿童场地优化策略研究
    5.1 西安与马尔默城市公园儿童场地对比
        5.1.1 场地分布不均,缺乏整体性规划
        5.1.2 儿童场地数量及面积不足,儿童人均使用面积较低
        5.1.3 儿童场地服务范围较弱,可达性较低
        5.1.4 活动设施上存在的问题
        5.1.5 场地空间内部存在的问题
        5.1.6 儿童场地安全存在的问题
        5.1.7 儿童场地环境质量方面存在的问题
    5.2 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系统优化策略
        5.2.1 均衡布局,合理分布
        5.2.2 扩大规模,提升儿童人均使用面积
        5.2.3 提高儿童场地到达的便利程度
    5.3 儿童场地优化策略
        5.3.1 活动设施上的优化策略
        5.3.2 儿童场地空间内部优化策略
        5.3.3 提升儿童场地的安全性
        5.3.4 儿童场地环境质量优化策略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个人简历

(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对象及研究范围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4 研究目标和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内容及框架
        1.6.1 研究内容
        1.6.2 研究框架
2 相关研究综述
    2.1 相关理论研究
        2.1.1 室内品质提升理论基础
        2.1.2 VR理论基础
    2.2 VR技术在室内品质提升领域的应用方法
        2.2.1 VR技术的可行性和局限性分析
        2.2.2 VR技术在室内品质提升领域的适用性
        2.2.3 VR 技术的应用潜力
    2.3 本章小结
3 大连市既有住区室内信息采集调研
    3.1 图纸调研与分析
        3.1.1 图纸概况
        3.1.2 图纸基础信息统计
        3.1.3 图纸调研结果
    3.2 入户调研与分析
        3.2.1 调研对象
        3.2.2 调研目的
        3.2.3 调研过程
        3.2.4 入户调研结果
        3.2.5 入户小结
    3.3 问卷调研与分析
        3.3.1 调研对象
        3.3.2 调研目的
        3.3.3 问卷调研过程
        3.3.4 问卷调研分析
        3.3.5 问卷调研结果
    3.4 小结
4 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策略研究
    4.1 层级化思想
        4.1.1 室内布局层次划分
        4.1.2 室内品质提升策略归类
        4.1.3 阶段式品质提升策略
    4.2 室内居住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1 就寝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2 起居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3 餐厨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2.4 卫生空间品质提升策略及交互点设置
    4.3 本章小结
5 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与优化方法研究
    5.1 虚拟室内空间构建
        5.1.1 初步设计方案
        5.1.2 室内品质提升方法构建
        5.1.3 方法的应用程序
        5.1.4 室内空间VR效果展示
    5.2 虚拟室内空间感受调查
        5.2.1 调研问卷设计
        5.2.2 调研流程设计
        5.2.3 调研结果统计
        5.2.4 调研结果特征分析
    5.3 室内品质提升与优化方法
        5.3.1 多样化品质提升设计方法
        5.3.2 不同户型的品质提升设计方法
        5.3.3 不同家庭的品质提升设计方法
    5.4 本章小结
结语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室内调研信息表(入户用)
附录 B 用于既有建筑空间改造的支撑构件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10)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国内公租房热潮兴起,建设速度和规模急剧上升
        1.1.2 高密度聚居环境中对儿童活动需求的忽视问题严重
        1.1.3 继“儿童友好型城市”提出后,儿童空间的成长受到重视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研究现状
        1.3.1 公租房小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2 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对象与内容
        1.4.1 研究对象
        1.4.2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及框架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框架
第2章 儿童友好型社区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儿童友好
        2.1.2 儿童友好型社区
        2.1.3 儿童友好型社区公共空间
    2.2 儿童友好型社区理论基础
        2.2.1 CFC儿童友好型城市构建体系
        2.2.2 中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规范
        2.2.3 走向儿童友好社区空间
    2.3 儿童友好对社区空间的要求
        2.3.1 空间数量的要求
        2.3.2 空间质量的要求
    2.4 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与儿童友好的关系
        2.4.1 公租房小区的儿童活动空间类型
        2.4.2 不同类型空间与儿童友好的关系
    2.5 小结
第3章 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现状及儿童活动需求调查
    3.1 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3.1.1 调查内容
        3.1.2 调查方法
    3.2 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建设现状调查
        3.2.1 建设规模
        3.2.2 居住情况
        3.2.3 儿童数量
    3.3 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环境条件调查
        3.3.1 位置分布
        3.3.2 用地情况
    3.4 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内部空间调查
        3.4.1 空间结构
        3.4.2 空间数量
    3.5 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儿童活动需求调查
        3.5.1 人群结构
        3.5.2 活动行为
        3.5.3 空间需求
    3.6 小结
第4章 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及使用情况调查
    4.1 调查内容和调查方法
        4.1.1 调查内容
        4.1.2 调查方法
    4.2 调研对象的选择过程
        4.2.1 对象的选取原则
        4.2.2 对象的选择及现状
    4.3 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公租房小区组团间公共空间及使用情况调查
        4.3.1 民心佳园公租房小区
        4.3.2 两江民居公租房小区
    4.4 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公租房小区组团内公共空间及使用情况调查
        4.4.1 专属型儿童活动空间
        4.4.2 附属型儿童活动空间
        4.4.3 替代型儿童活动空间
    4.5 重庆市主城区典型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调查结果分析
        4.5.1 组团之间公共空间调查结果分析
        4.5.2 组团内部公共空间调查结果分析
    4.6 小结
第5章 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策略和方法
    5.1 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改造策略
        5.1.1 整合有效空间,增加可活动空间的面积
        5.1.2 增设专属型儿童活动空间,加强公共绿地的儿童关怀
        5.1.3 利用有效资源,创建“校园+社区”的共享协议
        5.1.4 结合儿童活动半径,创建和谐有序的空间体系
        5.1.5 规范停车与商贩,创建安全无障的街道空间
        5.1.6 加强政策、服务、空间三层级的力度,共建儿童友好社区
    5.2 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改造方法
        5.2.1 专属型儿童活动空间改造方法
        5.2.2 附属型儿童活动空间改造方法
        5.2.3 替代型儿童活动空间改造方法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重庆市康居西城小区公共空间设计实践
    6.1 康居西城概况
    6.2 康居西城现状问题及分析
        6.2.1 组团之间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6.2.2 组团内部公共空间现状问题分析
    6.3 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康居西城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改造
        6.3.1 组团之间公共空间改造
        6.3.2 组团内部公共空间改造
    6.4 小结
第7章 结语
    7.1 研究结论
    7.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关于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儿童活动需求调查问卷表
附录 关于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组团内公共空间使用情况问卷调查表
致谢

四、21世纪的安全隐患(论文参考文献)

  • [1]城市修补视角下的郑州市中原区老旧社区改造的策略研究[D]. 赵景阳.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2]L热电有限公司HSE管理改善研究[D]. 陈宇.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2)
  • [3]西安曲江老旧住区公共空间更新设计研究[D]. 李怡卓.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4]微更新视角下背街小巷空间设计策略研究 ——以泉州西街为例[D]. 余晓丽. 北京建筑大学, 2021(01)
  • [5]基于POE的西安市养老院室外环境设施评价及预测研究[D]. 王佳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6]健康需求下大学校园外部空间景观评价研究[D]. 崔楠.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21(01)
  • [7]基于价值评价的太原市近现代文物建筑保护策略及技术研究[D]. 司丽超.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8]西安城市公园儿童场地特征分析与优化策略研究[D]. 王凯维.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1(01)
  • [9]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既有住宅室内品质提升设计方法研究[D]. 孔德维. 大连理工大学, 2021(01)
  • [10]基于儿童友好社区理论的重庆市主城区公租房小区公共空间设计研究[D]. 叶万琴. 西南大学, 2021(01)

标签:;  ;  ;  ;  ;  

21世纪的安全风险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