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G衍生物对LDHs及药物/LDHs纳米杂化物的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

PEG衍生物对LDHs及药物/LDHs纳米杂化物的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ayered double hydroxides,简称LDHs),也被称为类水滑石(hydrotalcite-like compounds)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金属元素组成,具有层状晶体结构的杂化氢氧化物,其两层板带结构正电荷,层间有可交换的阴离子。因为这种结构的特殊性,LDHs及其衍生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它们可以用作催化剂或催化剂载体,并且在选择性化学纳米载体、分离技术和膜技术、选择性过滤、抑制性控释负离子、电化学材料和光敏材料、高分子稳定剂等方面有重要的应用潜力。LDHs的层间可以看作微观存储器,用于盛放插入的有机药物分子而得到药物-LDHs纳米杂化物,因药物分子与LDHs层板间存在静电作用、氢键、范德华引力作用以及空间位阻效应,从而实现对药物分子的控释。本文合成了带羧基和硫酸酯基的不同分子量的PEG修饰剂,考察不同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比例对纯的LDHs的表面修饰效果;用共沉淀法制备了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并用羧基PEG修饰剂对其进行了表面修饰,考察PEG包裹的药物杂化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药物释放性能。由于PEG的生物兼容性,得到的PEG包裹的LDHs应该在长循环的隐形纳米药物载体方面具有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为建立隐形纳米药物载体和控释体系的研究提供了基础依据。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三部分:1.PEG类衍生物修饰剂的制备及表征制备了不同分子量的PEG类衍生物:(1)聚乙二醇单甲醚硫酸酯盐(MPEGS)(2)聚乙二醇单甲醚癸二酸酯(MPEG-SA)(3)叶酸聚乙二醇癸二酸酯(FA-PEG-SA)。通过FT-IR和1H NMR的表征证明合成了较纯的目标产物。这些衍生物中硫酸酯基和羧基容易电离带负电,从而可以与LDHs表面发生静电作用而吸附到LDHs表面,并且(2)由于癸二酸的长碳链的疏水性能够更容易在LDHs表面形成整齐的自组织排列,使得修饰产物更为稳定;(3)是一种两端带有不同官能团的衍生物,羧基一端与LDHs表面连接,叶酸一端具有肿瘤靶向能力。2.PEG类衍生物对LDHs的表面修饰及表征使用合成的聚乙二醇类衍生物在不同的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反应投料比下对LDHs在水溶液中进行了修饰反应,通过FT-IR、XRD、TEM、AFM、DLS、Zeta电位、元素分析、TGA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发现修饰剂PEG在修饰过程中没有插层到LDHs的层间,而是存在层板于的表面;修饰后的LDHs从原先的六角性变为近似圆形,粒子直径基本无变化;PEG修饰的LDHs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单分散性,得到的杂化物经过干燥后重新用水分散,仍然具有很好的单分散性,而未经PEG修饰的LDHs则发生团聚。研究发现,很少的PEG用量就可以显著提高杂化物的分散性,随着PEG衍生物用量的增大,重新分散后的杂化物的动态水化半径略有减小,分散度略有提高。反应时间和反应温度对PEG修饰的LDHs杂化物的颗粒大小的影响不大。这些结果表明,PEG的修饰明显提高了LDHs的分散性。3.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的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采用共沉淀法将氟尿苷(floxuridine)插入LDHs层间,合成了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然后使用PEG修饰剂对其进行表面修饰,修饰后的载药量可达到为38%。这种PEG保护的药物杂化物在pH=4.8和7.2的介质中的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发现,修饰后的纳米药物杂化物具有更好的分散性,其药物的释放速率明显减慢。这些结果表明PEG类衍生物的表面修饰既提高了药物/LDHs杂化物的分散性,又提高了药物的缓释能力。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立题背景、意义和主要内容
  • 1.2 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LDHs)的介绍
  • 1.2.1 LDHs的结构和组成
  • 1.2.2 LDHs的主要性质
  • 1.2.2.1 层间离子的可调控性
  • 1.2.2.2 自组装性能
  • 1.2.2.3 层板金属元素的可调控性
  • 1.2.2.4 晶体粒径的分散性与可控性
  • 1.2.2.5 酸碱双功能性
  • 1.2.2.6 热稳定性
  • 1.2.2.7 记忆效应(结构复原性能)
  • 1.2.2.8 吸附性能
  • 1.2.2.9 其他性能
  • 1.2.3 LDHs的合成方法
  • 1.2.3.1 共沉淀法
  • 1.2.3.2 锻烧还原法(结构重建法)
  • 1.2.3.3 盐-氧化物法
  • 1.2.3.4 诱导水解法
  • 1.2.3.5 热液法
  • 1.2.3.6 溶胶-凝胶法
  • 1.2.4 LDHs表征方法
  • 1.2.4.1 XRD分析
  • 1.2.4.2 FT-IR分析
  • 1.2.4.3 元素分析
  • 1.2.4.4 TEM和SEM分析
  • 1.2.4.5 AFM分析
  • 1.2.4.6 MAS NMR分析
  • 1.2.4.7 其他分析方法
  • 1.2.5 LDHs的应用
  • 1.2.5.1 催化方面的应用
  • 1.2.5.2 作为催化剂载体的应用
  • 1.2.5.3 作为离子交换剂和吸附剂方面的应用
  • 1.2.5.4 医药方面的应用
  • 1.2.5.5 阻燃剂和PVC热稳定方面的应用
  • 1.2.5.6 作为功能高分子材料的应用
  • 1.2.5.7 生物传感器
  • 1.2.5.8 在生物/无机杂化材料方面的应用
  • 1.3 聚乙二醇的介绍
  • 1.3.1 聚乙二醇的生理化学特性
  • 1.3.2 聚乙二醇衍生物的应用
  • 1.3.2.1 在非病毒基因载体方面的应用
  • 1.3.2.2 在药物控释和靶向方面的应用
  • 1.4 靶向试剂叶酸的介绍
  • 1.4.1 叶酸的性质
  • 1.4.2 叶酸的功能
  • 1.4.3 叶酸受体的性质及其靶向应用
  • 1.4.4 叶酸受体介导的研究状况
  • 1.5 LDHs的表面修饰
  • 1.5.1 LDH表面修饰目的
  • 1.5.2 LDH表面修饰方法
  • 1.5.3 表面改性用偶联剂
  • 1.6 课题的提出
  • 第二章 聚乙二醇类衍生物的制备及表征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实验试剂
  • 2.2.2 聚乙二醇单甲醚硫酸酯盐(MPEGS)的合成
  • 2.2.3 聚乙二醇单甲醚癸二酸酯(MPEG)的合成
  • 2.2.4 FA-PEG-SA的制备
  • 2.2.5 表征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聚乙二醇单甲醚硫酸酯(MPEGS)的表征
  • 2.3.1.1. FT-IR表征
  • 1H NMR表征'>2.3.1.2.1H NMR表征
  • 2.3.2 聚乙二醇单甲醚癸二酸酯(MPEG-SA)的表征
  • 2.3.2.1. FT-IR表征
  • 1H NMR表征'>2.3.2.2.1H NMR表征
  • 2.3.3 叶酸聚乙二醇二胺癸二酸酯(FA-MPEG-SA)的表征
  • 2.3.3.1. FT-IR表征
  • 1H NMR表征'>2.3.3.2.1H NMR表征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聚乙二醇类衍生物对LDHs的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实验试剂
  • 3.2.2 LDHs纳米颗粒的制备
  • 3.2.3 LDHs固含量的测定
  • 3.2.4 MPEGS/LDH纳米复合体的制备
  • 3.2.5 MPEG-SA/LDHs纳米复合体的制备及修饰量的测定
  • 3.2.6 样品表征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MPEGS/Mg-Al LDHs复合体的表征
  • 3.3.1.1 TEM表征
  • 3.3.1.2 SEM测定
  • 3.3.1.3 AFM表征
  • 3.3.1.4 FT-IR表征
  • 3.3.2 MPEG-SA/LDHs复合物的表征
  • 3.3.2.1 TEM表征
  • 3.3.2.2 XRD表征
  • 3.3.2.3 FT-IR表征
  • 3.3.2.4 DLS表征
  • 3.3.2.5 TGA分析
  • 3.3.2.6 Zeta分析
  • 3.3.2.7 元素分析
  • 3.3.3 MPEG-SA/LDHs纳米复合体修饰量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PEG衍生物修饰的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实验试剂
  • 4.2.2 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的制备
  • 4.2.3 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载药量的测定
  • 4.2.3.1 标准工作曲线的绘制
  • 4.2.3.2 载药量的测定
  • 4.2.4 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的表面修饰
  • 4.2.5 MPEG-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载药量的测定
  • 4.2.6 释放速率的测定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氟尿苷/LDHs纳米杂化物的表征
  • 4.3.1.1. XRD表征
  • 4.3.1.2 FT-IR表征
  • 4.3.2 PEG-氟尿苷/纳米杂化物的表征
  • 4.3.2.1 XRD表征
  • 4.3.2.2 FT-IR表征
  • 4.3.2.3 TEM表征
  • 4.3.3 MPEG-氟尿苷/LDHs载药量的测定量
  • 4.3.4 药物释放动力学研究
  • 4.4 本章小结
  • 参考文献
  • 结论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已发表或待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专利名称:一种端短氟碳链超支化纳米杂化皮革超疏水涂饰材料及其制备方法[J]. 中国皮革 2019(10)
    • [2].羟基喜树碱-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的共组装制备及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6(03)
    • [3].青岛能源所开发出新型双功能铁纳米杂化结构催化剂[J]. 化工新型材料 2020(07)
    • [4].纳米杂化功能复合聚酯纤维的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6(19)
    • [5].硅铝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制备及性能分析[J]. 中国胶粘剂 2014(09)
    • [6].溶胶-凝胶法制备有机/无机纳米杂化涂料的现状及展望[J]. 材料保护 2013(01)
    • [7].苯乙双胍/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体外释药行为研究[J]. 材料导报 2010(24)
    • [8].无机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的研究进展[J]. 绝缘材料 2008(04)
    • [9].纳米杂化聚酰亚胺薄膜制备方法的研究进展[J]. 绝缘材料 2011(05)
    • [10].喜树碱/氧化石墨烯/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表征[J]. 化学学报 2014(08)
    • [11].剥离-共组装法制备葫芦素插层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物[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4(09)
    • [12].替加氟-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J].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2011(01)
    • [13].(羟基喜树碱@胆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组装及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5(10)
    • [14].皮革表面聚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超疏水涂层的制备与性能[J]. 皮革与化工 2017(02)
    • [15].聚合物复合材料中的纳米杂化串晶研究[J]. 塑料工业 2012(08)
    • [16].苯丁酸氮芥-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合成及性能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1(05)
    • [17].氟尿苷-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制备及表征[J]. 无机化学学报 2009(12)
    • [18].用T形微反应器制备10-羟基喜树碱-癸二酸-类水滑石纳米杂化物及性能研究[J].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13(10)
    • [19].来曲唑-十二烷基硫酸钠-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纳米杂化物的合成及性能[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20].聚羧基/甲基倍半硅氧烷纳米杂化乳液的合成与表征[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2018(02)
    • [21].环丙沙星-层状双氢氧化物纳米杂化材料制备及缓释性能研究[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4)
    • [22].溶剂对聚酰亚胺/二氧化硅纳米杂化薄膜微观形貌影响[J]. 绝缘材料 2009(01)
    • [23].碳纳米管结构对聚乙烯/碳纳米管纳米杂化串晶的影响[J]. 人工晶体学报 2014(11)
    • [24].氧化石墨烯/白炭黑纳米杂化填料在绿色轮胎胎面中的应用[J]. 合成橡胶工业 2019(04)
    • [25].RL-HTlc纳米杂化物的制备及其对对甲酚的吸附[J]. 应用化工 2016(06)
    • [26].激光复印机辊用复合涂料的开发[J]. 广东化工 2009(12)
    • [27].由铜-胺氧化还原引发反应一步法简便制备TiO_2表面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纳米杂化粒子[J]. 高分子学报 2013(02)
    • [28].柔性二氧化钛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技术取得重要进展[J]. 人工晶体学报 2009(04)
    • [29].柔性二氧化钛基纳米杂化材料制备技术取得重要进展[J]. 人工晶体学报 2009(S1)
    • [30].氟硅丙烯酸酯/SiO_2纳米杂化粒子的制备及其涂层耐沾污性能[J]. 涂料工业 2019(01)

    标签:;  ;  ;  ;  

    PEG衍生物对LDHs及药物/LDHs纳米杂化物的表面修饰及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