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探析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探析

论文摘要

作为法兰克福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的马尔库塞,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一直秉承着这一学派的宗旨,力图通过对现存社会的批判,寻求一个理想的社会,使个体得到真正自由和解放。本文主要从人学角度展开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考察和研究。本文绪论部分主要介绍了马尔库塞的思想的研究现状以及从人学角度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进行研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第二部分主要是寻找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渊源。本文主要从马尔库塞所处的时代来分析他的社会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而海德格尔存在主义思想、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黑格尔的辩证法思想以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则构成了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渊源。第三部分概括了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容,他以现存社会中受压抑的“爱欲”与“单向度”的人作为批判的起点,以此展开对当代西方社会的“单向度”化的批判,并进一步对造成异化的根源——技术理性进行批判,在此基础之上,他开始寻求人的解放之路并构建了自己的社会革命新理论。本文的第四部分主要是挖掘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意蕴。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解读,并结合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形成了他的“爱欲”本质说,作为其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与此同时,人的“爱欲”受到社会体制的压抑,技术理性增加了这种体制的合理性,技术理性成为一种新的控制形式,在这种控制形式之下,个体丧失了自身的批判、否定和超越的向度,沦为“单向度”的人。在此基础之上,马尔库塞社会的各方面对当代资本主义社会进行了全面的批判,并对造成异化的根源——技术理性进行了批判。要摆脱这种现状,实现人的全面解放,就必须进行“总体革命”。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革命主体应该由新的社会阶层来担当。在人的解放途径方面,马尔库塞认为,只有通过艺术革命,唤醒人们的批判意识,从而寻得人的真正解放。本文也正是循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这一建构脉络,挖掘其批判理论中蕴含的人学思想,不难看出,在他的整个社会批判理论的体系中,以人的生存现状作为出发点,以人的解放作为最终归宿,始终贯穿着对人的存在和发展的关注与焦虑。尽管这样一个庞大的体系中的一些观点还是有失偏颇,比如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够合理,对人的异化根源的分析还不够深刻,对人的解放道路的构想也过于理想化,但其思想中闪耀的人学光辉,对我们今天的社会建设以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还是有所裨益的。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注释
  • 第二章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渊源
  • 一、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 二、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理论基础
  • (一) 海德格尔对人的存在的关注
  • (二) 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
  • (三) 黑格尔辩证法理论的否定性思维
  • (四)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
  • 注释
  • 第三章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内容
  • 一、批判的起点:受压抑的“爱欲”与“单向度”的人
  • 二、对社会的“单向度”化的批判
  • 三、对异化的根源——技术理性的批判
  • 四、社会革命理论中的批判
  • 注释
  • 第四章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意蕴
  • 一、人的本质思想与社会批判理论的基础
  • (一) 马尔库塞重新理解了马克思的人学思想
  • (二) 将精神分析学说导入形成“爱欲”本质说
  • (三) 爱欲的解放与人的本真存在方式
  • 二、受压抑的“单向度”的人与现代工业社会批判
  • (一) 人的受压抑的“爱欲”
  • (二) “单向度”社会中人的“异化”的现状
  • (三) 压抑性社会下的技术理性批判
  • 三、人的解放与社会批判理论的最终目的
  • (一) 人的解放即爱欲的解放
  • (二) 革命的主体不再是工人阶级
  • 四、乌托邦的救赎——审美救世
  • (一) 非压抑性文明的可能性
  • (二) 艺术的革命性质
  • 注释
  • 第五章 评析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思想
  • 一、对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 (一) 对爱欲本质说的批判性考察
  • (二) 对技术理性批判的批判性考察
  • (三) 对革命新理论的批判性考察
  • 二、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思想与当代中国
  • (一) 高扬主体性与以人为本
  • (二) 技术批判与合理的科技观
  • (三) 爱欲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 注释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影《美女与野兽》中爱欲与文明的冲突[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2].一向温和持重的他为何突然充满激情[J]. 健康生活 2017(07)
    • [3].二十四节气系列[J]. 青春 2017(10)
    • [4].闻见爱欲[J]. 半月选读 2009(12)
    • [5].爱的自我之狱——《爱达或爱欲》对浪漫之爱的反讽书写[J]. 外国文学研究 2016(03)
    • [6].神秘而唯美的爱欲:费·索洛古勃戏剧思想研究[J]. 欧亚人文研究 2020(04)
    • [7].爱欲的解放——关于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的几点思考[J]. 学理论 2010(23)
    • [8].《理想国》中的爱欲与自然——基于施特劳斯自然正当理论的分析[J]. 理论界 2018(12)
    • [9].语言、爱欲与诗——但丁语言诗学管窥[J].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10].《看虹摘星录》及《七色魇》“爱欲书写”的再探析[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5(03)
    • [11].爱欲解放论及其意义——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评析[J].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6)
    • [12].爱欲与审美的纠缠:力比多、厄洛斯与艺术美[J]. 美与时代 2008(02)
    • [13].非线性时间中的不可靠多元叙事——《爱达或爱欲:一部家族记事》的叙事解读[J]. 名作欣赏 2020(11)
    • [14].“灵之园”与“爱欲之园”:中世纪文学中的“园子”[J]. 德语人文研究 2014(02)
    • [15].爱欲的文化实践:蘩漪悲剧新论[J]. 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3(03)
    • [16].由柏拉图的爱欲伦理反观爱的现代命运[J]. 学理论 2009(10)
    • [17].《一个被出卖的杀手》中的爱欲与救赎[J].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3)
    • [18].激活爱与美的生命体验:儿童生活与教育的中心[J]. 福建教育 2020(29)
    • [19].不该如此宣泄爱欲[J]. 健康博览 2010(02)
    • [20].爱欲情结的萌动与死亡情结的迸发——简析安娜悲剧的内因[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09(01)
    • [21].迟子建小说的爱欲表达[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09(05)
    • [22].爱欲理论的发展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影响[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5)
    • [23].论爱欲关联中的意向结构——解读列维纳斯的“爱欲现象学”[J]. 中国现象学与哲学评论 2019(01)
    • [24].爱欲飞奔在国道316[J]. 幸福(情爱) 2010(04)
    • [25].爱欲抒写的“诗与真”——沈从文现代时期的文学行为叙论(上)[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10)
    • [26].城市、知识分子与“最后一瞥之恋”——对尔雅《非色》现代性内涵的空间阐释[J].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14(05)
    • [27].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思考——读马尔库塞《爱欲与文明》[J]. 学理论 2015(22)
    • [28].《爱欲与文明》思想之解读[J]. 湘潮(下半月) 2013(01)
    • [29].马克思和马尔库塞劳动观比较[J]. 法制与社会 2009(19)
    • [30].爱欲与革命的异体同构——以《蚀》三部曲为例看爱欲对于革命的隐喻涵义[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标签:;  ;  ;  

    马尔库塞社会批判理论中的人学思想探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