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L-1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IL-1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IL-18与IL-18R在自发性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不同病程中IL-18和IL-18R在视网膜组织上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在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雌性正常对照组Wistar大鼠15只和实验组自发性糖尿病GK大鼠15只,实验组按糖尿病病程分为3组,即糖尿病8W组(DM8组)、16W组(DM16组)、24W组(DM24组),每组5只;对照组(NC组)与实验组周龄相对应分组,每组5只。采用Western-blot检测大鼠视网膜IL-18与IL-18R的蛋白表达,同时采用半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分析IL-18与IL-18R mRNA表达量,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18与IL-18R在2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上的表达定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糖尿病8周时视网膜IL-18与IL-18R蛋白表达量增加(P<0.01),16周开始下降(P<0.05),24周时表达更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8周时,视网膜高表达IL-18 mRNA,16W表达降低,24周表达最低;IL-18RmRNA则于8周时表达升高,16周时仍高于对照组,24周下降。3、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8染色阳性表达位于神经节细胞胞浆、神经纤维层和内、外核层细胞胞浆。IL-18R染色阳性表达与IL-18表达部位不全相同,位于神经节细胞胞浆、神经纤维层和内、外网状层轴突。结论:1、IL-18及IL-18R表达的变化参与了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在DR发生的早期对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2、2型糖尿病视网膜及视网膜微血管IL-18表达的改变可能参与了糖尿病神经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神经视网膜病变在2型糖尿病初期即可发生,视网膜神经组织的变性有可能要早于血管组织的异常。3、IL-18作用的发挥并非完全通过IL-18R途径完成,IL-18可能存在其他信号通道。第二部分IL-18在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目的:检测四氧嘧啶致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不同病程中IL-18在视网膜组织上的表达及定位,探讨其在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取雌性健康成年SD大鼠60只,体重220-250g,随机分为四氧嘧啶制备的糖尿病模型组40只和对照组20只。实验组腹腔注射四氧嘧啶溶液建立1型糖尿病大鼠模型,按糖尿病病程分为3组,即糖尿病4W组(DM4组)、8W组(DM8组)、16W组(DM16组),每组分别为8、8、6只;对照组(NC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与实验组相对应分组,每组5只。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分析IL-18mRNA在视网膜的表达变化情况,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IL-18在1型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上的表达定位。结果: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4周时,视网膜高表达IL-18 mRNA,8W表达降低,16周表达最低。2、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大鼠视网膜组织中IL-18阳性染色位于神经节细胞胞浆、神经纤维层、内、外核层细胞胞浆及内、外丛状层。结论:1、IL-18与1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有关。早期可能通过促炎症作用,或免疫调节机制参与视网膜炎性应答反应。2、IL-18的表达变化除了可能与1型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发生有关外,可能还与糖尿病神经视网膜的改变有关。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文献回顾
  • 1、DR流行病学
  • 2、DR病理生理机制
  • 3、IL-18的分子生物学特性
  • 第一部分 IL-18与IL-18R在GK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第二部分 IL-18在四氧嘧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的表达
  • 引言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文献综述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绩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IL-18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作用机制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