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圈管冻结壁形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三圈管冻结壁形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论文题目: 三圈管冻结壁形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岩土工程

作者: 崔灏

导师: 汪仁和

关键词: 模型试验,冻结壁,温度场,水分场,水分迁移,冻胀力,数值计算

文献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深厚冲积层冻结壁的设计是冻结法凿井中的难题,目前对三圈管冻结壁的形成特性研究较少,而对三圈管冻结壁形成过程中的温度场、水分场和冻胀力应力研究至今还未见有详细的报道。本文首先对三圈管冻结壁的温度场、水分场进行了理论分析,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的方法对三圈管冻结壁的形成特性进行了模拟:冻结壁内部各个区域的温度场形成,冻结壁内部,圈与圈之问和管与管之间的水分迁移,冻结壁温度场与冻结壁水分场的关系,不同含水量条件对冻土强度的影响等进行了试验和分析,并用大型商业计算软件ADINA对三圈管冻结壁形成过程的温度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在本试验条件下得出中圈管间的冻结壁交圈最早,依次是外圈管、内圈管、外圈管与中圈管、内圈管和中圈管交圈;在冻结壁交圈之前,外圈管、中圈管和内圈管间的含水量先是增大后减小,而内圈管与中圈管、中圈管和外圈管间的含水量逐渐减小;中圈管的管问的冻胀力最大,而外圈管和内圈管的管间的冻胀力相对较小;通过对不同含水量条件下的冻土强度试验,得出在相同温度下,小于饱和含水量时,冻土的强度随着含水量的增大而增大,在相同含水量条件下冻土的强度随着冻结温度的下降而增大;利用ADINA软件模拟出的交圈时间与模型试验的交圈时间相吻合。本文的研究对现场冻结壁的设计与施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论文目录: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及课题的意义

1.2 冻结场地的工程问题

1.2.1 冻结场地的水分迁移

1.2.2 由水分迁移所引起的工程冻害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3.1 冻土温度场的研究

1.3.2 水分迁移的研究

1.3.3 冻胀应力场的研究

1.3.4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研究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4.2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1.4.3 技术路线

2 冻土水分迁移规律理论分析

2.1 概述

2.2 水分迁移的动力和原理

2.3 水分迁移势能

2.4 冻土水分迁移问题的试验研究

3 冻结壁温度场形成的理论分析

3.1 冻土的形成过程

3.2 影响冻结温度场的主要因素

3.2.1 未冻水含量

3.2.2 土的冻结温度

3.3 冻土的热物理指标

3.3.1 比热

3.3.2 导热系数

3.3.3 导温系数

3.3.4 热容量

3.3.5 相变潜能

3.4 冻结过程温度场研究

3.5 多圈管冻结壁温度场的计算理论及叠加计算

3.5.1 冻结壁温度场的设计理论

3.5.2 冻结壁温度场变化过程的数学模型

3.5.3 冻结壁的平均温度的计算

4 物理模型试验

4.1 工程概况

4.2 相似理论概述

4.2.1 相似定理

4.3 三圈管冻结壁形成的模型试验

4.3.1 实验目的

4.3.2 水分迁移的数学模型及相似准则

4.3.3 冻结壁温度场的相似准则

4.3.4 模型设计的基本假设

4.3.5 室内物理模型试验设计

4.3.6 试验元件

4.3.7 冻结系统

4.3.8 试验步骤

4.4 试验结果

4.4.1 水分迁移

4.4.2 温度场

4.4.3 冻胀力

4.5 试验结果分析

4.5.1 水分场与冻结壁温度场

4.5.2 冻胀力与冻结壁温度

4.4.3 冻胀力与含水量

4.4.4 水分场分析

4.6 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冻土强度的测定

4.6.1 试验内容和方法

4.6.2 实验仪器

4.6.3 试验要求

4.6.4 实验仪器操作规程

4.6.5 不同含水量对冻土物理力学性质的影响

5 冻结壁温度场数值模拟

5.1 冻结温度场的导热微分方程

5.2 冻结温度场的有限元方程

5.3 冻结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5.3.1 数值模拟计算热参数

5.3.2 三圈冻结温度场数值计算模型

5.3.3 数值模拟结果与分析

6 结论和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对本课题研究的几点认识和展望

6.2.1 课题的复杂性

6.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28

参考文献

  • [1].气液复合加载的岩爆模型试验研究[D]. 马能.武汉理工大学2015
  • [2].深部岩体分区破裂形成机制的模型试验与分析研究[D]. 曹冠华.山东大学2013
  • [3].地下水流速对冻结温度场影响的试验研究[D]. 张翔.安徽理工大学2018
  • [4].水平受荷斜桩基础性状模型试验及分析研究[D]. 袁廉华.浙江大学2012
  • [5].人工冻土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及应用[D]. 徐大伟.安徽理工大学2013
  • [6].非饱和土坡面降雨非正交入渗室外模型试验与数值分析[D]. 李腾年.天津大学2016
  • [7].强湿陷性黄土模型试验材料的研制与黄土地基单桩承载行为研究[D]. 张延杰.兰州交通大学2011
  • [8].考虑异形效应的Y形桩承载机理模型试验研究[D]. 杨权威.河南理工大学2016
  • [9].建筑基坑板桩墙支护模型试验装置的制作与研究[D]. 苏晓科.武汉科技大学2005
  • [10].裂隙岩体渗流—传热耦合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研究[D]. 田鲁鲁.北京交通大学2010

相关论文

  • [1].多圈管冻结温度场形成分析及工程应用[D]. 方庆.安徽理工大学2012
  • [2].深表土层冻结壁可靠性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研究[D]. 焦生.山东科技大学2007
  • [3].混凝土水化热对井壁和冻结壁的影响研究[D]. 姜浩亮.安徽理工大学2007
  • [4].广州某地铁隧道人工冻结法施工冻结壁厚度及冻结周期计算[D]. 崔亚男.北京交通大学2008
  • [5].深土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其导热系数识别[D]. 刘勇.山东科技大学2006
  • [6].不同人工冻结条件下土的冻胀试验研究[D]. 于琳琳.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
  • [7].任意冻结管分布下冻土温度场计算方法研究[D]. 毛良根.同济大学2007
  • [8].人工冻结壁力学特性的数值研究[D]. 余晓英.兰州大学2007
  • [9].人工水平冻结法隧道施工理论与试验研究[D]. 张经双.安徽理工大学2006
  • [10].程村主井深厚冲积层冻结温度场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 赵明祥.煤炭科学研究总院2005

标签:;  ;  ;  ;  ;  ;  ;  

三圈管冻结壁形成特性的试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