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云后的亮光 ——索尔·贝娄小说(1944—1975)的伦理指向

乌云后的亮光 ——索尔·贝娄小说(1944—1975)的伦理指向

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以索尔·贝娄1976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前出版的《挂起来的人》、《只争朝夕》、《雨王汉德森》、《赫索格》、《洪堡的礼物》和《赛姆勒先生的行星》六部作品作为研究对象,试图在细致的文本分析基础上,探讨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和道德意义,揭示贝娄小说的“肯定”伦理观,即对个人、群体和人类的不灭信心。本文还指出,贝娄对世界和人类的肯定并不同于浅薄的乐观主义,他并不简单地声称世界是纯然美好的。他的肯定伦理是腾升于阴郁的悲观氛围之上的,是一种在悲观事实中的理想乐观主义,是一种饱含着责任感的肯定伦理。贝娄并不回避描写人的异化、人的精神困境和危机,但他并不让他的主人公在逆境中沉沦,他拒绝接受虚无主义,拒绝相信现代社会会彻底分崩离析,他不接受永久的荒诞性。他一方面批评强大的社会力量对个体的挤压,同时又反对极端的个人主义,反对将自己孤立起来,不作为。他让主人公不断进行精神探索,认识自我,学会和世界相处,找到一条既不逃避现实,又不附和时代的疯狂,既生活于现实之中,又独立于时弊之外的理想而艰难的道路。这样,他就赋予在异化、孤独、危机境况中的主人公以希望,即在否定性的陈述中贯穿着肯定的主旨,并最终使美好的人性、高尚的价值观念和对人类的信仰获得胜利,使人们在乌云背后看到一丝希望之光。这也许正是贝娄小说积极意义的一个重要方面。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第一节 索尔·贝娄创作概观
  • 第二节 索尔·贝娄研究综述
  • 第三节 本文的目的
  • 第一章 文学文化传统与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
  • 第一节 美国犹太文学文化传承中的贝娄
  • 第二节 美国文学文化传统中的贝娄
  • 第三节 索尔·贝娄小说的伦理指向
  • 第二章 知识分子的精神困境与出路
  •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精神危机
  • 第二节 精神救赎
  • 第三章 “挂起来的人”和“精神群体”
  • 第一节 “挂起来”的生存状态
  • 第二节 “精神群体”的召唤
  • 第四章 丰裕社会中人的心灵探索
  • 第一节 丰裕社会的心灵困惑
  • 第二节 寻找生活的智慧
  • 第五章 “假灵魂”的误导与“真灵魂”的呼唤
  • 第一节 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破产
  • 第二节 走向“真灵魂”
  • 第六章 物质世界中的艺术心灵
  • 第一节 艺术家的悲剧
  • 第二节 走向再生
  • 第七章 文明的困境与不灭的希冀
  • 第一节 文明崩溃的可能
  • 第二节 对人类不灭的希冀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索尔·贝娄年谱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精神的异化与心灵的回归——《赫索格》主人公精神生态探析[J]. 郑州师范教育 2020(02)
    • [2].论《赫索格》的主人公异化心理模式[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5)
    • [3].《赫索格》的对话性[J].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1)
    • [4].《赫索格》主人公赫索格的精神生态解读[J]. 萍乡学院学报 2018(05)
    • [5].从女性主义视角看《赫索格》中的迈德琳形象[J]. 语文建设 2017(15)
    • [6].创伤视域下的赫索格及其出路[J]. 名作欣赏 2016(03)
    • [7].《赫索格》中主人公焦虑的霍妮式解读[J]. 菏泽学院学报 2016(01)
    • [8].《赫索格》的“新型浪漫主义观”透析[J]. 内蒙古财经大学学报 2016(05)
    • [9].抗争父权制的成熟现代女性——《赫索格》中的蕾梦娜[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6(09)
    • [10].危机与悖论——《赫索格》中的“他者”与“自我”[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4(10)
    • [11].索尔·贝娄笔下父权制的瓦解——《赫索格》的女性主义解读[J].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12].物化世界中的犹太情怀——赫索格精神危机成因探析[J].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05)
    • [13].逃离“自由”,回归“本真”——赫索格心路历程探析[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10)
    • [14].《赫索格》中人物抒写三重境上矛盾人生的人性和解[J]. 牡丹 2020(16)
    • [15].浅谈意识流技巧在《赫索格》中的运用[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 2010(02)
    • [16].赫索格的理想追寻与自我重塑之旅[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5(12)
    • [17].书信下的赫索格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8(12)
    • [18].现实与内心的博弈:赫索格面临的两种真实[J]. 跨语言文化研究 2016(02)
    • [19].论《赫索格》的人文主义[J]. 高考 2017(12)
    • [20].《赫索格》——从流浪的犹太民族到悬挂的现代人生存[J]. 牡丹 2017(11)
    • [21].浅议《赫索格》中的文化冲突[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5(05)
    • [22].从《赫索格》中看人的生存困境和积极选择[J]. 青年文学家 2015(33)
    • [23].试论《赫索格》的叙事艺术特色[J]. 作家 2015(16)
    • [24].《赫索格》的空间叙事研究[J]. 长城 2013(12)
    • [25].《赫索格》的心理小说折射的现实特色[J]. 作家 2013(22)
    • [26].从混沌到顿悟——赫索格的心路历程[J]. 时代漫游 2014(01)
    • [27].解析索尔·贝娄《赫索格》的叙事视角[J]. 芒种 2014(16)
    • [28].《赫索格》对人性的拷问和自我的诉求[J].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5)
    • [29].论索尔·贝娄小说《赫索格》的犹太特质[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06)
    • [30].情感之困,心灵之惑——浅析《赫索格》中主要女性角色对主人公的心理影响[J]. 芒种 2013(03)

    标签:;  ;  ;  ;  ;  ;  ;  

    乌云后的亮光 ——索尔·贝娄小说(1944—1975)的伦理指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