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论文摘要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的。科学理论的形成不是目的,目的是要在通俗易懂的基础上进行宣传普及,使之转变为真正的物质力量,而转变的关键就在于掌握群众,尤其是要掌握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青年学生即将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因此,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在青年学生中“大众化”得如何,是事关一个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战略问题。青年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的重要时期,更是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面对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与西方思潮不断渗透的背景,探讨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分析在青年中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机遇与挑战,最终提出推进的战略思路和具体路径,就成为一个极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重大课题。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青年学生这一特殊群体作为大众化的专门研究对象,有针对性地考察了当代青年的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之间的关系。并于第四章借助传播学理论中的5w模式,独创地提出了“四大机制系统性论”,以期对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工作在青年中的推进有所启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 二、研究综述
  • 三、研究思路和方法
  • 四、创新与不足之处
  • 第一章 在当代青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阐释
  •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
  • 二、新时期在青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和经验
  • (一) 新时期推进的主要进程
  • (二) 新时期推进的主要经验
  • 三、新形势下在青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意义
  • (一) 鼓励青年投身实践,彰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本性
  • (二) 牢固青年思想阵地,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 (三) 注入新生力量,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前进
  • 第二章 当代青年思想变化新特点分析
  • 一、当代青年思想变化的积极方面
  • (一) 信息化条件下知识量的极大丰富
  • (二) 自我认知能力和自主意识的提高
  • (三) 思想依附性的弱化和独立性的增强
  • 二、当代青年思想变化存在的问题
  • (一) 少数青年理想信念与现实认知不协调
  • (二) 部分青年政治观念淡化,思想认识模糊
  • (三) 价值取向有功利化、实用性趋势
  • 第三章 在青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 一、社会转型时期价值多元化与西方思潮的渗透
  • (一) 西方各种错误思潮和理论的冲击与渗透交杂
  • (二) 价值取向多元化与政治边缘化并存
  • (三) 价值观念冲突与现实面临矛盾共生
  • 二、理论内容和语言表达缺乏吸引力
  • (一) 忽视大众需要,缺乏现实关照
  • (二) 批判性精神缺失,理论失去话语权
  • (三) 语言表达晦涩,缺乏通俗化
  •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不足
  • (一) 教育方式和宣传方式与明显式微
  • (二) 高校与社会的衔接机制不健全
  • (三) 高校学术环境的恶化
  • 第四章 在青年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思路和具体路径
  • 一、科学性前提下的理论创新——表达机制
  • (一) 学术研究要深入,以专业性提高科学性
  • (二) 理论表达要浅出,以通俗化增强吸引力
  • 二、多样化的宣传教育方式——实现机制
  • (一) 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拓展宣传渠道
  • (二) 树立典型示范,引导大众化方向
  • (三) 适应青年特点,创新教育模式
  • 三、关心青年的真实需求——动力机制
  • (一) 关注青年理想信念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二) 关心青年切身利益需求,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感
  • 四、理论队伍建设与制度建设相交织——保障机制
  • (一) 加强队伍建设,造就一批专业人才
  • (二) 深化制度改革,构建长效机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1(01)
    •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现实与限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一个新向度[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0(02)
    • [4].论发展21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J].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 2015(03)
    • [5].浅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的文化传承[J]. 教育革新 2017(12)
    • [6].邓小平南巡讲话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启迪[J]. 科技风 2019(35)
    • [7].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与儒家文化的结合性研究[J]. 法制与社会 2019(34)
    • [8].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流媒体担当[J]. 新闻战线 2019(23)
    • [9].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充分验证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J]. 中共党史研究 2019(10)
    • [10].新时代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飞跃——首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高峰论坛”综述[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6)
    • [11].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经验[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9(23)
    •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的前提和核心[J].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9(06)
    • [13].客观规律与历史性:马克思主义科学概念的两重意蕴[J]. 科学社会主义 2019(06)
    • [14].分析马克思主义:方法与旨趣——大卫·利奥波德教授访谈录[J]. 黑龙江社会科学 2019(06)
    • [15].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起始阶段的思想过程和文本特征——《马藏》第一部第一至五卷论要[J]. 教学与研究 2019(11)
    • [16].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鲜明特征[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17].旅俄华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影响的新思考[J]. 黑河学院学报 2019(10)
    • [18].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 2019(03)
    • [19].马克思主义社会保障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 社会保障评论 2019(04)
    • [20].幸福的理论渊源、科学内涵及实践向度——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J]. 社科纵横 2019(12)
    • [21].首届全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学术期刊主编高层论坛综述[J]. 社会主义研究 2019(06)
    • [22].试论马克思主义的情感向度[J]. 徐州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6)
    • [23].出场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范式转型的新视角[J].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1)
    • [24].加强马克思主义“四观”教育 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之基[J]. 四川党的建设 2019(23)
    • [25].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传播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马克思主义经典文献传播通考》编委工作会议在京召开[J].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2019(03)
    • [26].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时代特征[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7].新中国成立70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历程[J].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S1)
    • [28].马克思主义占领人类精神制高点的理论思考[J]. 长白学刊 2020(01)

    标签:;  ;  ;  

    当代青年思想新特点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