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场导向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电场导向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论文摘要

第一部分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电场导向生长研究体外模型的建立目的:建立适合的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电场导向生长研究的体外模型体系,用于观察不同类型的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导向生长作用的研究。方法:出生4-6天的Sprague-Dawley大鼠,解剖出蜗轴,分别进行组织块培养和消化分离培养,铺片方法采取单纯层粘连蛋白(Laminin)、单纯多聚赖氨酸(Poly-D-lysine,PDL)、多聚赖氨酸加层粘连蛋白(PDL+Laminin)包被、单纯鼠尾胶原蛋白包被和不包被等5种方法,观察螺旋神经的神经突的生长情况。使用35mm培养皿,分别导入铂铱合金丝、环状电极和人工耳蜗接受刺激器的极阵构建电场,外接稳压电源、函数信号发生器和电荷平衡式双相脉冲电流产生装置。采用直接接种和刺激前后拍照与先培养再移植到活细胞长时间观察记录系统中连续监测的两种方法,记录生长锥的移动轨迹。结果:螺旋神经元组织块培养较消化分离培养更容易获得生长方向上无干扰的“自由”神经突。Laminin、PDL和两者联合铺片的培养体系中,神经突长出数量较多、生长情况较好。鼠尾胶铺片的培养体系中,非神经细胞生长过于旺盛。不铺片的培养体系中神经突很少长出,组织块贴壁率也较低。两种观察记录方法均能够实现神经突导向生长的动态观察研究。但直接接种的方法实验效率较低,且不易进行电场内的定位研究。培养后移植到活细胞长时间观察记录系统中连续监测的方法,能够在电场中任意定位神经突,获得生长锥的连续移动轨迹,培养环境稳定,有利于导向生长的研究。结论:Laminin、PDL或两者联合铺片结合组织块培养的方法更容易获得适合螺旋神经元神经突导向研究的“自由神经突”。移植培养观察可以实现高效的定位研究;活细胞长时间观察记录系统中连续监测的方法有利于维持稳定的培养环境和实现神经突生长的动态观察。第二部分稳态和脉冲直流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方向的影响目的:观察稳态和脉冲直流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方向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Laminin或PDL包被玻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选择有“自由神经突”形成的玻片移植到活细胞观察系统中,使神经突主干末段与平行电极电场体系中的电力线垂直。在不施加电场、100mV/mm的稳态直流电场和占空比20%的100mV/mm脉冲直流电场条件下,分别记录两种培养方法生长锥在2小时内不同时间的位点,计算其与原点连线与预计生长方向(即电力线垂直线)之间的角度,分别计算平均值。结果:在Laminin铺片的培养体系中,100mV/mm的稳态直流电场和占空比20%的脉冲直流电场均可引起神经突向负极方向偏转;而在PDL铺片的培养体系中,神经突向正极方向偏转。在无电场的培养体系中,神经突无明显偏转。结论:稳态和脉冲直流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的神经突生长有导向作用;导向的方向受培养底物的影响。第三部分电荷平衡式双相脉冲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方向的影响目的:观察电荷平衡式双相脉冲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方向的影响。方法:采用Laminin包被玻片,用组织块法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选择有“自由神经突”形成的玻片移植到结合环状电极电场的活细胞观察系统中,使神经突末端的主干与两电极中心连线平行,并使生长锥位于经过其中一个电极中心的连线垂直线上,朝向电极方向。电极间距2mm,刺激频率250 Hz,振幅±1mA,相宽100us,相间断路间隔20us和短路相3.78ms,分别选取3个位点作为研究对象,使其与电极距离分别为两电极间距的1/2、1倍和2倍,即1mm,2mm和4mm处。记录4小时内生长锥的位移轨迹。并以生长锥位于1倍极间距处不施加电场作为对照。结果:电场作用下,位于1/2、1倍和2倍极间距处的生长锥时均向远离电极侧偏转。无电场作用时,神经突无明显偏转倾向。结论:电荷平衡式双相脉冲电场中,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有远离电极的倾向。在远离电极时,这种倾向逐渐变小。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第一部分 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电场导向生长研究体外模型的建立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二部分 稳态和脉冲直流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方向的影响
  • 材料和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第三部分 电荷平衡式双相脉冲电场对体外培养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方向的影响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小结
  • 全文结论
  • 研究创新点和意义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综述
  • 附录 研究生期间发表和撰写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的原理及其在中枢神经系统的研究进展[J]. 国际医学放射学杂志 2020(01)
    • [2].磁共振神经突方向离散度与密度成像对帕金森病患者壳核病变的临床应用[J]. 磁共振成像 2020(08)
    • [3].神经突蛋白与骨折愈合[J]. 医药导报 2013(03)
    • [4].前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大鼠螺旋神经节神经元的存活和神经突再生[J]. 生理学报 2014(02)
    • [5].神经突定向弥散与密度成像对脑胶质瘤分级的初步诊断[J]. 医学研究与教育 2020(02)
    • [6].压力令人痛苦的原因被找到[J]. 考试(高中理科) 2012(10)
    • [7].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技术的应用进展[J].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17(12)
    • [8].PI3K/Akt/GSK-3β通路在体外培养神经元缺氧缺血损伤中的作用[J]. 重庆医学 2019(01)
    • [9].miR-153-3p调控神经突的生长[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9(07)
    • [10].神经突方向离散度和密度成像对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脑白质微观结构的研究[J].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20(03)
    • [11].蛋白酪氨酸激酶EphB2调控神经突生长的作用[J]. 解剖学研究 2020(04)
    • [12].米诺环素对PC12细胞缺氧缺糖损伤后神经突生长的影响[J]. 重庆医学 2015(05)
    • [13].原代大鼠背根神经元在不同拓扑结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纺纳米纤维支架上生长的动态观察[J].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14].应用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技术研究rs74730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青春期儿童脑白质微结构的影响[J]. 磁共振成像 2019(11)
    • [15].聚甲基丙烯酸甲酯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拓扑结构对于PC12细胞神经突生长能力和方向的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4(04)
    • [16].BMSC分泌SDF-1对脊髓损伤神经元存活及神经突生长的影响[J]. 解剖科学进展 2016(06)
    • [17].神经突方向分散度和密度成像在帕金森病早期诊断中的研究进展[J].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 2019(06)
    • [18].大鼠肝损伤过程中肝组织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突蛋白水平变化及其意义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 2018(06)
    • [19].有序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纺纳米纤维作为大鼠背根神经元负载支架的可行性研究[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2015(04)
    • [20].病理浓度甲醛的累积导致小鼠神经母瘤细胞活力及黏附能力下降(英文)[J].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2017(07)
    • [21].米诺环素促进PC12细胞氧糖剥夺/复氧后神经突生长及机制研究[J]. 重庆医学 2018(22)
    • [22].大鼠原代背根神经元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电纺纳米纤维支架上培养的微观形态研究[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6(05)
    • [23].米诺环素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脑可塑性的影响[J].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5(04)
    • [24].为什么情景教学更利于儿童?[J]. 幼儿100(教师版) 2015(03)
    • [25].二氢睾酮对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5神经突起再生及RhoA和神经突蛋白表达的影响[J].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2014(02)
    • [26].小窝蛋白-1与神经可塑性[J]. 临床麻醉学杂志 2017(09)
    • [27].利用新型扩散成像技术研究年老对大脑微观结构的影响[J]. 磁共振成像 2016(03)
    • [28].Rap信号在神经系统中的功能研究进展[J]. 生物物理学报 2012(07)
    • [29].神经生长因子在脑缺血后的变化及治疗展望[J]. 西南军医 2011(06)
    • [30].用于神经突导向研究的螺旋神经元培养体系初步观察[J].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1(02)

    标签:;  ;  ;  ;  ;  ;  ;  ;  ;  ;  ;  

    电场导向螺旋神经元神经突生长的体外实验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