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研究

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研究

论文摘要

公立医疗机构在我国目前的医疗机构体系中占很大比重,其数量与所占卫生资源都远远高于其他医疗机构,公立医疗机构对社会成员生命健康权能否得到有力保障起着关键性作用,决定着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产业的总体状况。因此,对公立医疗机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进行系统的法律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我国现有的关于公立医疗机构的法律规范和理论研究入手,得出公立医疗机构具有公共利益性,政府应在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的实现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的结论,进而联系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淡化、丧失的现状,认为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未得到很好体现的根本原因在于政府没有承担好保障社会成员生命健康权的责任,政府没有发挥应发挥的主导作用。因此,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回归的过程同时也是政府责任回归的过程,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的实现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长期以来,我国公立医疗机构都被定位为“政府举办的非营利性公益事业单位”,该定位有着其积极之处:一是提出公立医疗机构应具有公益性,二是提出政府应在其中承担责任。但该定位存在突出的缺陷,总的来说就是定位模糊,具体表现在三方面:一是事业单位是我国特有的,存在着性质模糊、行政法地位不明确的问题,这直接导致公立医疗定位的混乱;二是虽然指出公立医疗机构具有公益性,但没有配套规定明确公益性的具体含义,使公立医疗机构在实现公益性的过程中目标不清晰。三是虽然提出政府在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公益性的过程中要承担责任,但没有具体指出政府应如何承担责任,这无疑让政府责任的实现落空。针对以上不足,应首先强调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并对该公共利益性进行具体诠释。这里的公共利益性具体包含开放性、可及性、公平性、非营利性、满足个人利益性、优先保障性、持续性和适应性的特征,总体而言即为公立医疗机构应为社会成员提供公益性的医疗服务,让社会成员能够看病、看得起病,保障人最基本的生命健康权。由于公立医疗机构具有公共利益性,是辅助政府实现保障民众生命健康的职能的重要手段,因此,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公共利益性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在其中应发挥主导作用。目前我国公立医疗机构未能体现公共利益性,根本原因即在于政府没有发挥主导作用。因此,要让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回归,需首先明确公共利益性的含义,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公共利益性具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的结论。并对我国政府责任缺失之处进行实证、考察,在此基础上联系我国实际并结合国外成功经验对政府责任的完善提出建议,这是促使我国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公共利益性,保障基本人权的关键。

论文目录

  • 摘要
  • 引言
  • 第一章 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
  • 第一节 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的立法与理论依据
  • 一、立法依据
  • 二、理论依据
  • 三、立法与理论的不足
  • 第二节 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
  • 一、公共利益的定义与特征
  • 二、公立医疗机构具有公共利益性
  • 三、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和其他属性的关系
  • 第三节 公立医疗机构实现公共利益性必须依靠政府的主导
  • 一、政府主导的含义
  • 二、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的原因
  • 三、政府主导的方式
  • 第二章 公立医疗机构的现状
  • 第一节 相关部门多次公开表示公立医疗机构未能体现公共利益性
  • 第二节 公立医疗机构未能体现公共利益性的具体表现
  • 一、我国的医疗费用超出人们的承受能力
  • 二、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平性与可及性下降
  • 三、“看病难,看病贵”成为普遍性的社会问题,甚至引发极端个案
  • 第三节 公立医疗机构在医疗机构“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公共利益性淡化
  • 第三章 公立医疗机构未能实现公共利益性的原因分析
  • 第一节 政府责任缺失
  • 第二节 政府责任缺失的主要体现
  • 一、政府对自身和公立医疗机构的定位偏差
  • 二、政府没有对公立医疗机构体系进行合理的规划与安排
  • 三、政府对公立医疗机构的监督和管理不当
  • 四、政府没有促使社会力量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
  • 第四章 革新——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回归
  • 第一节 政府应准确定位公立医疗机构
  • 一、明确公立医疗机构的法律地位,强调公共利益性
  • 二、政府须明确自身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公共医疗服务提供与生产过程中的角色
  • 第二节 合理规划与安排
  • 一、建立合理的公立医疗机构层级体系
  • 二、加大对公立医疗机构的财政投入,增加公立医疗机构的融资渠道
  • 三、政府要打破公立医疗机构的垄断地位,促使医疗机构体系内部多元化发展
  • 第三节 政府应对公立医疗机构合理监管
  • 一、减少管理主体,加大卫生行政部门的监管职权
  • 二、明确划分政府部门的行政监管权和公立医疗机构的自主经营管理权
  • 第四节 政府应促使社会力量对公立医疗机构进行有效的多纬度监督
  • 一、政府应鼓励公共医疗服务接受者组织化
  • 二、政府应促使医疗保险机构进行“管需方”到“管供方”的角色转变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浅析非利益性相关群体——以相关看客为例[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01)
    • [2].公立医疗机构公共利益性回归的探讨[J]. 贵阳市委党校学报 2010(02)
    • [3].论自认对象的不利益性[J].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8(06)
    • [4].体制性迟钝是一种“利益性迟钝”[J]. 探索与争鸣 2009(03)
    • [5].市场经济运行性矛盾和利益性矛盾分析[J]. 学习论坛 2009(12)
    • [6].嵌入与再造:利益性家庭的生成机制——基于浙江J村家庭作坊的社会学考察[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6)
    • [7].论“合利益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合力形成的应然性原则[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09(23)
    • [8].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与人的现代性差异关系研究[J]. 求实 2009(S1)
    • [9].“非利益性社会矛盾”:一种可能的解释和思路[J]. 学术论坛 2009(04)
    • [10].民族地区农村“非利益性社会矛盾”的探讨[J].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2)
    • [11].利益性与正当性:试析中西方对“权利”的认识差异[J].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2)
    • [12].论马克思主义法本质的阶级利益性[J]. 西安政治学院学报 2013(06)
    • [13].论党性的内涵规定性[J]. 大连干部学刊 2013(06)
    • [14].跨越“人情陷阱”[J]. 企业管理 2017(12)
    • [15].论重视对利益性非正式组织的管理和监控[J].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2)
    • [16].试论军队档案解密鉴定的原则[J]. 档案与建设 2011(01)
    • [17].让社会运转起来: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公共生活建构[J]. 学术月刊 2020(03)
    • [18].企业社会责任及其实施[J]. 煤炭经济管理新论 2008(00)
    • [19].论外企党建工作“三个结合”新思路[J]. 中外企业家 2014(18)
    • [20].找准规律 做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J]. 中国科技投资 2013(26)
    • [21].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的特点及产生的根源[J]. 科技信息 2012(33)
    • [22].当前我国社会思潮的主要特点[J]. 知识经济 2010(18)
    • [23].员工“沉默的声音”探究[J]. 学术研究 2015(10)
    • [24].把握社会矛盾,构建和谐社会[J]. 价值工程 2011(14)
    • [25].关于对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过程中加强人性修炼的行动性研究[J]. 青少年体育 2013(01)
    • [26].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原则[J]. 党政论坛 2012(12)
    • [27].基于4I营销原则的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研究[J].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7(09)
    • [28].会计诚信缺失的成因及对策探讨[J]. 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5(01)
    • [29].图书馆公益性实现的保障措施[J]. 黑龙江档案 2011(06)
    • [30].试论网络民意对公共决策的影响[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2(03)

    标签:;  ;  ;  ;  

    公立医疗机构的公共利益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