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研究

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矿产资源经过几十年的大力开采,已造成浅部(<500 m)矿山资源枯竭,后备接替资源匮乏的局面,目前,矿山危机问题已成为重要的经济和社会问题。成矿理论研究和国际找矿经验表明我国存在第二采矿空间,即地下500-1500 m大陆深部蕴藏着潜力巨大的矿产资源。深部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可缓解我国的矿山危机问题。然而,深部矿产资源勘探由于浅部采空、环境噪声严重等特殊情况,给勘探技术提出了巨大挑战。频域CSAMT和时域LOTEM电磁方法勘探深度大、场源大小和方向可控、信噪比较高,且对低阻敏感,具有探测深部矿产资源的潜力。为此,本文提出采用时频(CSAMT和LOTEM)联合电磁探测方法进行深部(500-1500 m)矿产资源的探测,缩短与国际探测深度的差距,并解决我国面临的矿产资源危机问题。基于此,本文首先对频域CSAMT法和时域LOTEM法分别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单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探测时的优势和不足,发现两种方法在单独探测时均存在不可避免的难题。然而,若两种方法联合,则可取长补短,突出优势,从而突破探测深度瓶颈,提高探测的成功率。随后,将两种方法进行联合,并对时联合探测方法的方案设计及数据处理方法等进行了深入研究,证实了采用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进行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可行性,可为我国深部矿产资源的探测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和方法保障。本论文研究过程中主要获得如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基于麦克斯韦方程组阐述了频域CSAMT法和时域LOTEM法探测深部矿产资源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探讨了时、频两种方法探测深部矿产资源的可行性。采用均匀半空间模型,通过对发射频率和激发场强的研究,发现电偶极子更适合作为两种方法深部探测的发射场源;通过电阻率、接发距和时域电磁场的关系研究,深入探讨了时域信号的特点。(2)采用层状大地模型,对CSAMT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通过几种方法的仿真结果对比,确定了大收发距下的贝塞尔函数收敛问题的解决方法;随后,通过不同模型电磁场曲线的对比分析,得出高、低阻的电磁场曲线特征及CSAMT法分辨高、低阻的能力;并研究了妨碍CSAMT法深部探测的各种效应(非平面波效应、假极值效应和静态效应)的特征及其对探测结果影响。(3)采用层状大地模型,对LOTEM法的优势和不足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利用Guptasarma数字滤波法稳定、高精度的频一时域电磁场转换优势,解决了大收发距下电偶极LOTEM法电磁场的计算问题;随后,分析了高、低阻在感应电动势和磁(?)曲线上的特征反映以及LOTEM法分辨高、低阻的能力;LOTEM法由于数据量庞大、电磁场及电阻率计算过程复杂、数据反演理论不成熟等问题,直接降低了其深部探测的效率。(4) CSAMT和LOTEM法的分别研究表明:LOTEM法相对CSAMT法曲线光滑无假极值效应,且由于其接收磁场或磁场的变化率,因而不存在静态效应和趋势项;其次,CSAMT法横向分辨能力高、穿透高阻能力强,而LOTEM法纵向分辨能力高、且无高阻屏蔽现象;另外,CSAMT法的理论和反演方法成熟,可为LOTEM法的数据反演提供有效借鉴;最后,两种方法的观测装置相近,具备联合应用的条件。因此,两种方法联合可提高CSAMT法深部探测结果的可信度和LOTEM法的反演效率,从而达到深部资源成功探测的目的。(5)针对深部矿产资源探测,对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的观测装置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为提高深部微弱信号的提取能力,可采用电偶极发射并在转折频率前采集信号;其次,不断加密频率并不能无限制提高频域纵向分辨率,但采用基频小于或等于最佳发射频率的3或5频的伪随机发射方式,可在分辨出深部异常的同时,提高工作效率和接收信号幅度(提高了△fmin1.5倍);另一方面,时域可通过发射周期性和双极性方波,并大容量存储原始数据,从而实现双极性阈值叠加压制尖峰和其它噪声的目的;最后,设计了环阵列固体不极化电极,可同时实现高效、高精度的深部资源探测。(6)针对深部探测中电极性能低的问题,进行了接收电极极差和稳定性研究。通过对净反应速度、环境浓度、环境温度、扩散速率等电化学因素与极差和稳定性的关系研究,得出了降低极差、提高稳定性的方法;另外,采用电阻网络元模拟法,对接地电阻进行了仿真研究,提出了低接地电阻的电极设计方法和野外施工要求;最后,研究了电极中趋势项电化学噪声对CSAMT法视电阻率值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噪声可显著降低CSAMT法对深部矿产资源的探测能力。(7)针对时频联合电磁探测的数据处理,进行了时域和频域的全区视电阻率计算、人机联合反演以及联合LOTEM数据校正等方法研究。结果表明全区视电阻率计算结果能够客观反映地下地质信息,尤其是深部地电信息,从而可降低计算的复杂度,提高解释结果的可信度;其次,人机联合反演方法(频域包含自动迭代功能)能快速获取地电模型,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LOTEM法的工作量,提高其在深部探测中的效率;另外,LOTEM联合校正对时频转换方法和修正反演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时频转换方法可以用来识别CSAMT法中存在的假极值、静态效应和趋势项,但由于逼近能力的不同而导致其校正误差大;而修正反演法则可以成功识别并校正CSAMT法中的静态效应和趋势项。本论文通过上述研究,主要在如下三个方面取得了突破和创新:(1)发现电极中低频趋势项对CSAMT法的深部探测结果存在明显影响,并提出了校正方法。研究表明正值趋势项会导致低频对应的深部电阻率值迅速增大,而负值趋势项则可导致低频对应的深部电阻率值迅速降低,从而屏蔽了深部真实的地质信息;联合LOTEM数据的反演修正法,可成功校正趋势项,还原低频真实信息,提高频域CSAMT和时频联合电磁探测结果的可信度;(2)提出环阵列固体不极化电极的设计方法。该方法采用电解法、固体电解质均匀包裹制作成锥形一体化固体不极化电极,并运用环阵列设计电极结构和叠加压噪法处理信号,从而同时实现金属电极的高效和不极化电极的高精度,为深部微弱电场信息的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持;(3)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研究。基于CSAMT法和LOTEM法的优势和不足,对联合探测方法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进行了深入研究,论证了联合探测方法可扬长避短,实现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的目的。综上,本研究表明,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可突破目前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深度的技术瓶颈,为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法指导,对缓解我国矿山危机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可缩短与国际发达国家深部探测技术的差距。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1.2 国内外研究概况
  • 1.2.1 CSAMT研究概况
  • 1.2.2 LOTEM研究概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1.4 论文结构安排
  • 第2章 深部矿产资源电磁探测基本原理
  • 2.1 引言
  • 2.2 电磁场基本理论
  • 2.2.1 真空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
  • 2.2.2 均匀介质中的麦克斯韦方程组及波动方程
  • 2.3 深部矿产资源频域电磁探测基本原理
  • 2.3.1 均匀半空间水平电偶极子的电磁场
  • 2.3.2 均匀半空间垂直磁偶极子的电磁场
  • 2.3.3 趋肤深度
  • 2.4 深部矿产资源时域电磁探测基本原理
  • 2.4.1 LOTEM法均匀半空间场公式
  • 2.4.2 早、晚期视电阻率公式
  • 2.5 CSAMT法激发场源研究
  • 2.5.1 发射频率与发射电流
  • 2.5.2 发射频率与激发强度
  • 2.5.3 不同条件下的激发场强
  • 2.6 LOTEM法观测参数影响研究
  • 2.7 本章小结
  • 第3章 深部矿产资源频域电磁响应建模仿真研究
  • 3.1 引言
  • 3.2 电偶极子频域电磁场数值计算
  • 3.2.1 水平电偶极子电磁场基本公式
  • 3.2.2 快速汉克尔变换
  • 3.2.3 积分核的收敛性计算
  • 3.3 远区频域电磁响应特征分析
  • 3.3.1 远区H型模型电磁场响应特征分析
  • 3.3.2 远区K型模型电磁场响应特征分析
  • 3.4 全区频域电磁响应特征分析
  • 3.5 非平面波、假极值和静态效应
  • 3.6 本章小结
  • 第4章 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时域电磁场响应建模仿真研究
  • 4.1 引言
  • 4.2 GUPTASARMA线性滤波方法
  • 4.3 时域水平层状半空间电偶极子的场
  • 4.4 LOTEM法全区电磁场响应特征分析
  • 4.5 视电阻率计算问题
  • 4.6 本章小结
  • 第5章 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案研究
  • 5.1 引言
  • 5.2 场源及测量方式设计
  • 5.3 发射方式研究
  • 5.4 双极性阈值叠加方法
  • 5.5 环阵列组合固体不极化电极设计
  • 5.6 本章小结
  • 第6章 深部矿产资源探测接收电极性能仿真研究
  • 6.1 引言
  • 6.2 电化学因素对电极性能的影响研究
  • 6.2.1 净反应速度
  • 6.2.2 环境因素
  • 6.2.3 扩散现象
  • 6.3 电阻网络元模拟法及接地电阻仿真
  • 6.4 趋势项
  • 6.5 本章小结
  • 第7章 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数据处理方法研究
  • 7.1 引言
  • 7.2 全区视电阻率计算
  • 7.2.1 频域全区视电阻率定义
  • 7.2.2 频域全区视电阻率计算
  • 7.2.3 时域全区视电阻率定义
  • 7.2.4 时域全区视电阻率计算
  • 7.3 一维时频快速反演研究
  • 7.3.1 一维频域人机联合自动迭代反演
  • 7.3.2 时频转换法
  • 7.3.3 一维时域人机联合快速反演
  • 7.4 联合效应校正
  • 7.5 本章小结
  • 第8章 全文总结
  • 8.1 主要研究成果
  • 8.2 创新点
  • 8.3 进一步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变电站接地网的高精度电磁探测技术研究[J]. 电力设备管理 2020(05)
    • [2].国内最长最深海底大地电磁探测完成[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19(19)
    • [3].水下电磁探测技术的发展现状[J]. 数字海洋与水下攻防 2019(04)
    • [4].基于FPGA+DSP的浅地表频域电磁探测数字处理系统[J].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10)
    • [5].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系统工程化开发取得新进展[J]. 地质装备 2017(02)
    • [6].井间电磁探测技术正演模拟计算[J]. 科学技术创新 2017(20)
    • [7].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取得创新性成果[J]. 地质装备 2017(04)
    • [8].中国人工源电磁探测新方法[J]. 中国科学:地球科学 2020(09)
    • [9].水下电磁探测车控制系统设计[J].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4)
    • [10].一种频域电磁探测发射机的研究与设计[J].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6)
    • [11].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技术与系统集成[J]. 中国地质调查 2015(08)
    • [12].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问世[J]. 中国矿山工程 2012(06)
    • [13].基于完全图的对地电磁探测需求融合分析方法[J]. 航天电子对抗 2011(06)
    • [14].适应任务变化的电磁探测卫星动态调度模型及算法[J]. 信号处理 2009(11)
    • [15].水下履带式电磁探测车的研制[J]. 工程机械 2019(07)
    • [16].水下电磁探测车翻转杆设计[J]. 中国金属通报 2018(06)
    • [17].我国电磁探测实现二维向三维跨越[J]. 地质装备 2016(01)
    • [18].电磁探测技术在冰层厚度检测中的应用探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5(05)
    • [19].空域频域不确定条件下电磁探测卫星规划方法研究[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11(01)
    • [20].基于动态罚函数遗传算法的电磁探测卫星多星规划方法[J].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2009(02)
    • [21].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问世[J]. 地质装备 2012(06)
    • [22].阵列式浅地表电磁探测系统控制模式研究[J]. 仪器仪表学报 2018(07)
    • [23].时域电磁探测发射机损耗及热分析设计[J].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7(04)
    • [24].一种适应资源变化的电磁探测卫星动态调度方法[J]. 系统仿真学报 2009(24)
    • [25].电磁探测定位系统及其在救援井设计中的应用[J]. 石油钻采工艺 2015(01)
    • [26].大功率源无线电磁探测信息处理技术研究[J]. 舰船电子工程 2013(08)
    • [27].基于调制电磁脉冲场的主动电磁探测研究[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 2012(02)
    • [28].大深度多功能电磁探测系统技术指标通过专家测试[J]. 地质装备 2012(05)
    • [29].大深度三维电磁探测技术工程化开发项目取得显著进展[J]. 地质装备 2014(05)
    • [30].基于分布式电磁探测系统的无线网络动态聚类路由算法设计[J]. 微计算机应用 2011(03)

    标签:;  ;  ;  ;  ;  

    深部矿产资源的时频联合电磁探测方法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