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系统论文-高续涛,李振灵,丁彦礼,王敦球,王荣华

湿地系统论文-高续涛,李振灵,丁彦礼,王敦球,王荣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湿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工湿地,NH~+_4-N,COD,DOM

湿地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高续涛,李振灵,丁彦礼,王敦球,王荣华[1](2019)在《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率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溶解性有机物在生态修复系统中的降解与残留,构建石英砂、焦炭及曝气焦炭系统的人工湿地,比较填料及强化曝气对DOM代谢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填充焦炭的反应器处理COD、NH~+_4-N、DOC、蛋白质、多糖和UV_(254)的效果明显优于填充石英砂的反应器;表层连续曝气能有效地提高对COD和NH~+_4-N的去除效果,平均最优去除率分别为89.58%和51.15%,与未曝气组相比分别平均提高了4.22%和14.79%,COD和NH~+_4-N的去除与DOC中HPI组分的降解成相关性;系统表层进行曝气大大提高了系统对TPI-A中溶解性蛋白质的降解,降解率为65.9%,而对多糖中TPI-A组分的降解与未曝气相比无明显差异.(本文来源于《环境科学学报》期刊2019年10期)

乔晓荣,朱文涛,齐朔风,田雄超[2](2019)在《人工湿地系统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能评估——以丹河人工湿地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丹河人工湿地主要用来处理受污染丹河水。该湿地自建成以来,对下游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从其建设、运营至今,尚未做过系统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各处理单元进出水指标(COD、BOD、NH_3-N、TN、TP、SS)浓度,对丹河人工湿地净化受污染河水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垂直流湿地对N素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较明显,尤其是垂直流湿地对N素的去除效果显着,满足湿地设计的目标要求,可为北方同类型人工湿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19-08-30)

吴俊泽,王艳艳,李悦悦,祝佳玄,曲克明[3](2019)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与基质酶活性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海水人工湿地系统处理海水养殖外排水,分析了人工湿地对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果,探讨了人工湿地表层基质酶活性变化及其对系统脱氮效果的影响。选取互花米草作为人工湿地植物,煤渣、珊瑚石和细砂作为人工湿地基质,实验期间连续进水,系统运行稳定。研究结果表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对氨氮(NH4-N)、亚硝态氮(NO2-N)、硝态氮(NO3-N)、总氮(TN)和可溶性有机氮(DON)去除效果显着,去除率分别为(99.6±0.7)%、(99.9±0.0)%、(98.2±2.0)%、(92.6±1.5)%和(86.1±4.8)%。人工湿地表层基质下行池脱氢酶、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的酶活性均高于上行池,下行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更好。脱氢酶活性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氨氮的去除有关;硝酸还原酶活性影响着海水人工湿地硝态氮的去除;脲酶活性与人工湿地总氮和硝态氮的去除存在明显相关趋势。下行池硝酸还原酶和脲酶的酶活性间具有显着相关性(r=0.76, P<0.05)。人工湿地微生物种类丰富,下行池微生物多样性高于上行池,植物根部微生物多样性最高,提高了系统脱氮的效率。上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阐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中不同形态氮的迁移转化机理。(本文来源于《海洋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黄戎杰,孙漫,见习,汪培清[4](2019)在《芦苇摇荡绿水悠 留鸟候鸟满洲头》一文中研究指出走进保护区的核心区,大大小小的“绿洲”分布在水中。这些“绿洲”或冒出成片的小树林,或长满茵茵水草,成群的鸟儿围着“绿洲”觅食、戏水,野鸭子、鸻鹬类等水鸟“躲藏”其中,不时振翅飞起。在颇具人气的湿地公园区,新建设的巡护步道、观鸟屋、观光道、景观走廊(本文来源于《福州日报》期刊2019-08-26)

班峰,覃吉善[5](2019)在《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业废水尾水的工艺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项目针对工业废水尾水处理展开研究,从工艺设计的角度分析项目的可行性。系统进水主要特征为低COD、低氨氮,高盐度,水质波动较大,有机污染物以难降解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进水满足一定标准后,经过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出水主要指标可以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IV类标准。(本文来源于《广东化工》期刊2019年14期)

郭鹏程,卢慧,蔡明[6](2019)在《生物塘碎石床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厂尾水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生物塘/人工湿地床组合工艺作为处理系统,用于处理城市污水处理厂尾水,介绍了整个试验系统的设计与运行,并对主要污染物的去除效率进行了分析。连续的监测结果表明,该系统对污水处理厂尾水中的TN、TP和NH4+等均有良好的去除效果,系统出水水质可达《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对于水域污染物总量的消减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期刊2019年07期)

程丽芬,张欣,樊兰英,韩莉春[7](2019)在《不同基质与植物湿地系统对煤矿废水的净化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以塑料水培箱作为储水箱和人工湿地单元模拟人工湿地系统,研究不同基质、不同水生植物、不同植物组合处理对山西省高家窑煤矿废水中全氮、全磷、硫化物和汞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混合配比基质对煤矿废水的净化效果好于单一基质;香蒲和石菖蒲对全氮、全磷的去除率和贡献率较高,芦苇和水葱对硫化物和汞的去除率和贡献率较高;不同植物组合对全氮、全磷、硫化物和汞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96%、92%、51%和76%以上。综合考虑,在构建人工湿地系统时基质应优先选择河沙+湿地土壤,水生植物组合应优先选择香蒲+水葱或香蒲+芦苇。(本文来源于《森林与环境学报》期刊2019年04期)

商卓[8](2019)在《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去除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邻苯二甲酸酯(PAEs)作为环境中常见的环境激素类污染物,具有生物累积、难降解、会对生物体内分泌产生影响等特性,伴随现代工业迅速发展及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其在环境中的检出率也愈高,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不容小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是一种建设运行成本低,兼具美化环境的污水处理方法,应用领域广泛,是一种有效的污水处理方法。本文以日照市第二污水处理厂人工湿地系统作为试验场地,选择被美国环保局(EPA)列为优先控制污染物的六种PAEs:DMP、DEP、DBP、BBP、DEHP、DOP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对比了人工湿地潜流基质填料的吸附特性;测定分析了人工湿地系统对六种PAEs的去除效果,探讨了湿地对PAEs的去除规律;采集潜流湿地的基质、植物样品,分析测定PAEs在潜流人工湿地中的分布规律,探讨分析了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的去除机制。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采集潜流湿地现场的小粒径基质填料(粒径约为1cm),以覆盖生物膜火山岩、覆盖生物膜人工砾石、干净火山岩叁种基质填料作为研究对象,选择苯酚作有机物的指示剂对叁种基质填料的吸附特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吸附动力学实验表明,叁种基质填料对溶液中苯酚的吸附到达平衡状态的速率较慢,在24h以内达到平衡状态;吸附热力学实验表明,在常温20℃下,叁种基质填料对苯酚的吸附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r>0.99),表明苯酚在基质填料表面的吸附是单层吸附;叁种基质填料对苯酚的吸附平衡量随溶液初始苯酚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多,而吸附体系中苯酚的去除率则随之下降;叁种基质填料对苯酚的饱和吸附量由大到小分别为:覆膜火山岩>干净火山岩>覆膜人工砾石;对比叁种基质填料的比表面积大小可知,覆膜火山岩的比表面积约为干净火山岩的1.5倍、约为覆膜人工砾石的4倍。(2)在夏季(8月)、冬季(12月)采集日照市第二污水厂人工湿地系统的进水、二次布水渠、集水渠、出水四个采样点的污水样品,采用固相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水样中PAEs的组成含量进行分析检测,结果表明:在人工湿地系统的各采样点均检测到六种PAEs的存在,湿地系统对六种PAEs物质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DMP(47.1%)、DEP(44.05%)、DBP(39.25%)、BBP(36.7%)、DEHP(28.65%)、DOP(29.7%),人工湿地系统对邻苯二甲酸酯∑PAEs的平均去除率为34.1%,表明该人工湿地对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去除效果;人工湿地系统夏季对PAEs的去除率较冬季高;PAEs六种同族体在湿地系统中的去除率随PAEs分子量、侧链数的增多而逐渐降低;人工湿地系统的叁个处理阶段:一级潜流湿地阶段、二级潜流湿地阶段、表面流湿地阶段,二级潜流湿地对PAEs的去除率最高,PAEs在表面流湿地中的去除率最低;经人工湿地处理后的出水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总浓度∑PAEs为10.23μg/L~11.443μg/L,六种PAEs中DEHP出水浓度最高,为5.884μg/L,其它PAEs浓度均低于3μg/L,经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后的出水DEHP含量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3)选择日照第二污水厂人工湿地工程的潜流北区湿地作为采样区域,分别采集一、二级潜流湿地的两种基质样品(人工砾石、火山岩),四种植物样品(水葱、黄菖蒲、再力花、千屈菜),并采用超声提取/萃取柱净化/气相色谱/质谱法对采集到的湿地样品中PAEs的特征组成和污染分布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在潜流人工湿地系统的基质、植物样品中均检测到六种PAEs物质,PAEs六种同族体中DEHP、DBP含量最高;一、二级潜流湿地的人工砾石表面PAEs含量相差不大,二级潜流湿地的火山岩(火山岩基质仅配置在二级潜流湿地)表面PAEs的含量较人工砾石高;PAEs在潜流基质表面的留存量随季节变化,冬季(12月)基质表面PAEs的含量整体高于夏季(8月)的含量;四种湿地植物中再力花对PAEs的吸收量高于其它叁种植物;二级潜流湿地植物PAEs含量整体高于一级湿地植物中的含量;对比同一时间段采集基质、植物样品中PAEs的含量发现PAEs物质在湿地植物中的吸收量高于基质填料对PAEs的吸附量。(4)以潜流北区8#湿地单元作分析对象,综合前面章节得到的研究结果,并考察日照第二污水厂人工湿地的设计参数,对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对PAEs物质的年去除量、湿地基质、植物部分对PAEs的去除量进行了预测估算,通过估算得到潜流8#湿地单元对PAEs的年去除量约为3150.8g,基质填料对PAEs平衡吸附去除量约为41.9g,植物吸收作用对PAEs去除量约为455mg,湿地基质的吸附对PAEs的去除起主要作用。(本文来源于《山东建筑大学》期刊2019-06-01)

田开放[9](2019)在《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混合农药的去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旨在构建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有机氯农药百菌清、α-硫丹和β-硫丹,有机磷农药毒死蜱以及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溴氰菊酯组成的混合农药进行去除研究,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1)以铁碳填料对废水中磷酸盐、COD、氨氮的去除效果以及可生化性的提高为目标,采用单因素分析法,优化铁碳填料的制备方法,筛选出制备铁碳填料的铁粉、碳粉的最佳配比,高岭土的最佳含量,最佳的焙烧温度以及最适宜的焙烧时间,并对其性能进行表征。(2)构建两个条件完全相同的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分别选取风车草和美人蕉作为湿地植物,考察系统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下对磷酸盐、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筛选出系统运行所需的最佳湿地植物和水力停留时间,进行后续的系统对混合农药的去除研究。(3)实验采用人工配水,以百菌清、α-硫丹、β-硫丹,毒死蜱以及溴氰菊酯组成的混合农药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和传统人工湿地系统对混合农药的去除能力;同时对比分析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和传统人工湿地系统对磷酸盐、COD以及氨氮的去除效果,在混合农药每一个投加浓度阶段结束时,分别检测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和传统人工湿地系统植物组织对百菌清、α-硫丹、β-硫丹、毒死蜱、溴氰菊酯的吸收量,并且在混合农药每一个投加浓度阶段结束后的恢复期,系统对磷酸盐、COD以及氨氮的去除效果。(4)考察混合农药对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中微生物群落以及脲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酸性磷酸酶的酶活性影响,并结合铁碳特性探究系统对混合农药废水的去除机理。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到如下结论:(1)在制备铁碳填料时,根据对磷酸盐、COD、氨氮的去除以及对废水可生化性提高情况可得,制作铁碳填料的铁粉、碳粉的最佳质量配比是2:3,高岭土的最佳含量为30%,最佳的焙烧温度为900℃,最佳的焙烧时间为4h。制备出的铁碳填料是有足够抗压强度,比表面积相对较小的介孔材料,吸附能力比较有限。(2)在相同的水力停留时间下,种植美人蕉的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磷酸盐、COD以及氨氮的去除效果明显优于种植风车草的系统,故将美人蕉选作后续实验的湿地植物。种植美人蕉的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时对磷酸盐、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比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时分别高出16.59%、26.43%和26.55%,说明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时对磷酸盐、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要远优于水力停留时间为1天时的。系统水力停留时间为3天时对磷酸盐、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比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时分别高出4.10%、5.86%、5.52%,说明系统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天时对磷酸盐、COD和氨氮的去除效果稍好于水力停留时间为2天时的,综合考虑运行过程中时间和经济成本的因素,故而将后续实验的水力停留时间选定为2天。(3)在向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和传统人工湿地系统投加低浓度的混合农药时,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百菌清、α-硫丹、β-硫丹、毒死蜱、溴氰菊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高6.38%、3.08%、5.60%、7.62%、6.30%,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磷酸盐、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高31.14%、28.15%、37.22%;在向两个系统投加中浓度的混合农药时,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百菌清、α-硫丹、β-硫丹、毒死蜱、溴氰菊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高7.85%、6.32%、8.77%、8.39%、11.88%。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磷酸盐、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高33.74%、33.42%、40.20%;在向两个系统投加高浓度的混合农药时,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百菌清、α-硫丹、β-硫丹、毒死蜱、溴氰菊酯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高9.3 8%、6.32%、8.77%、8.39%、11.88%,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磷酸盐、COD、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分别比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高40.24%、37.34%、43.31%。说明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磷酸盐、COD、氨氮的去除效果远优于传统人工湿地系统,且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抵抗混合农药冲击的能力,系统的稳定性以及恢复性均优于传统人工湿地系统,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污染物有更好的可持续处理能力。(4)铁碳填料对混合农药的吸附能力不强,但可以为人工湿地系统的持续运行提供保障,并通过微电解场将混合农药等有机污染物进行分解,从而提高混合农药的生物降解性,同时为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内的微生物提供附着位点,有利于混合农药等有机污染物后续的生物降解,维持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并且铁碳填料有利于提高系统对磷酸盐的去除效果。在混合农药投加前后,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中铁碳层和沸石层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均有显着变化,其中在铁碳层相对丰度变化较为显着的是变形菌门和肠杆菌属,它们的相对丰度分别提高了 10.7%和16.6%;在沸石层相对丰度变化较为显着的是不动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其中不动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减少了 39.6%,肠杆菌属的相对丰度增加了 42.5%。百菌清在铁碳层中主要依靠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和黄杆菌属降解,百菌清在沸石层中主要依靠的是肠杆菌属进行降解。硫丹在铁碳层主要依靠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黄杆菌属,不动杆菌属以及芽孢杆菌属进行降解;硫丹在沸石层主要依靠肠杆菌属进行降解;毒死蜱在铁碳层主要依靠肠杆菌属,不动杆菌属,黄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气单胞菌属进行降解,毒死蜱在沸石层主要依靠肠杆菌属进行降解;溴氰菊酯主要是依靠铁碳层的假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进行降解,沸石层的微生物对溴氰菊酯的降解作用非常有限。系统中氨氮主要依靠铁碳层的陶厄氏菌属、硝化螺旋菌属、氢噬胞菌属以及沸石层的鞘氨醇单胞菌属、生丝微菌属进行去除。系统内沸石层中脲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以及碱性磷酸酶五种基质酶的活性均高于铁碳层的,并且投加混合农药后系统内脲酶、脱氢酶、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以及碱性磷酸酶五种基质酶的活性均出现了下降,这说明混合农药的投加对系统基质酶活性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和冲击。(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程呈[10](2019)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同步消减及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湿地是温室气体甲烷(CH_4)和氧化亚氮(N2_O)的重要排放源之一,二者的升温潜势分别是二氧化碳(CO2)的25倍和310倍,对于全球气候变化产生重要影响。微生物在人工湿地CH_4和N2_O的产生和消减中起到主要作用。在基质厌氧区,有机物经多级发酵降解产生CH_4,经好氧/厌氧氧化成CO2或直接释放。N2_O是在微生物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也可在微生物介导下进一步还原为N2。目前,CH_4氧化耦合反硝化过程关联了叁种温室气体之间的产生与消耗,然而其微生物学机制还存在争议。CH_4可用作反硝化过程的碳源,N2_O是反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CH_4和N2_O的产生与释放必定存在相关关系,但目前缺乏对二者的相关性研究。本研究从叁种温室气体释放的相关关系入手,探讨了人工湿地中CH_4、CO2和N2_O的释放规律,进而通过小试试验结合化学热力学分析,发现了 CH_4和N2_O的同步消减作用;通过在实验室条件下微生物的长期富集培养,验证了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过程,最终明确了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微生物学机制,该研究可为人工湿地中CH_4和N2_O的同步减排提供理论依据,对于完善全球碳氮循环具有重要意义。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人工湿地中CH_4与N2_O的释放通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CO2的释放存在负相关关系。本研究构建了底泥、沙土两种类型基质的表面流人工湿地小试系统,测定了系统的温室气体释放情况,碳氮污染物去除效果及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了叁种温室气体产生与释放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底泥基质中N2_O和CH_4的平均释放通量显着低于沙土基质,CO2的平均释放通量显着高于沙土基质。CH_4和N2_O的释放通量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但它们与CO2的释放均存在负相关关系。CH_4和N2_O的释放与疣微菌门的相对丰度存在显着正相关关系,CO2的释放与硫杆菌属相对丰度存在显着正相关性。两种类型基质的湿地系统对碳氮污染物均达到了较好的去除。底泥基质中的反硝化作用更明显,沙土基质中COD的去除率更高。底泥基质中微生物丰度高于沙土基质,特别是硫杆菌属的相对丰度较高,沙土基质中蓝藻细菌的相对丰度较高。(2)人工湿地基质中N2_O能够抑制CH_4的产生并促进CH_4的氧化,从而实现CH_4和N2_O的同步消减。本研究选取不同类型湿地基质样品,开展了不同类型湿地基质中CH_4和N2_O的产生和释放研究,结合稳定同位素示踪和宏基因组测序技术,阐明了CH_4和N2_O的同步消减过程和微生物响应机制。N2_O抑制了产甲烷菌的表达活性。在小湄河、白云湖人工湿地中检测到CH_4和N2_O的同步消减现象,添加N2_O的实验组在48 h释放的CH_4比对照组分别减少了 58.96%和72.90%。通过短期培养和同位素示踪技术进一步分析N2_O对CH_4氧化的影响,结果发现添加N2_O促使甲烷氧化菌的表达活性提高了 1.1倍,C02产生速率是对照组的1.45倍,N2_O促进了 3.41 mmol CO2/g干重/d的CH_4氧化。通过吉布斯自由能计算验证了N2_O还原与CH_4氧化的反应过程从热力学角度是可行的,宏基因组测序注释出了完整的甲烷氧化路径。(3)提出并验证了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过程,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是一种氧化亚氮还原耦合内部好氧的甲烷氧化过程。本研究在缺氧条件下运行了富集培养反应器,利用CH_4和N2_O作为主要碳源、能源和氮源,富集培养了小湄河人工湿地底泥基质,分析了不同阶段的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提出并验证了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过程。结果发现经过500天的富集培养,甲烷氧化菌功能基因pmoA和反硝化菌功能基因nosZ的丰度分别增加了 38倍和8倍。甲基球菌目中的甲基暖菌属成为相对丰度最高的甲烷氧化菌,红环菌目中的陶厄氏菌属成为相对丰度最高的反硝化菌。稳定同位素示踪实验直接证实了 N2_O和CH_4的同步消减是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过程,此过程是一种N2_O还原耦合内部好氧的CH_4氧化过程。(4)明确了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作用机理为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协同作用,并解析了其影响因素。本研究采用厌氧培养瓶,通过设定不同的进气比和温度条件,确定了碳氮消耗比值和CO2产生速率,解析了相关微生物群落结构、表达活性和功能,阐明了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及微生物学机制。结果发现高N2_O 比比值条件(nN2_O:nCH_4=2:1)下富集培养效果优于低N2_O 比比值(1:1),低浓度N2_O 比比高浓度N2_O更有利于发生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作用,实际CH_4与N2_O消耗量的比值为76:1,CO2产生速率在前12h较高,最高可达1.08μmol/L。氧化亚氮驱动型甲烷氧化过程为甲烷氧化菌和反硝化菌的协同作用。20℃C有利于N2_O的还原,35℃C有利于CH_4的氧化。好氧甲烷氧化菌可以消耗CH_4作为碳源和能源,反硝化菌利用其释放的有机中间体作为电子供体来还原N2_O。(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9-05-21)

湿地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丹河人工湿地主要用来处理受污染丹河水。该湿地自建成以来,对下游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产生了巨大的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垂直流人工湿地,从其建设、运营至今,尚未做过系统评估。通过定期监测各处理单元进出水指标(COD、BOD、NH_3-N、TN、TP、SS)浓度,对丹河人工湿地净化受污染河水的运行效果进行评估,分析湿地系统对各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垂直流湿地对N素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果较明显,尤其是垂直流湿地对N素的去除效果显着,满足湿地设计的目标要求,可为北方同类型人工湿地建设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湿地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1].高续涛,李振灵,丁彦礼,王敦球,王荣华.不同结构的人工湿地系统对溶解性有机物去除效率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19

[2].乔晓荣,朱文涛,齐朔风,田雄超.人工湿地系统对受污染河水的净化效能评估——以丹河人工湿地为例[C].《环境工程》2019年全国学术年会论文集.2019

[3].吴俊泽,王艳艳,李悦悦,祝佳玄,曲克明.海水人工湿地系统脱氮效果与基质酶活性的相关性[J].海洋科学.2019

[4].,黄戎杰,孙漫,见习,汪培清.芦苇摇荡绿水悠留鸟候鸟满洲头[N].福州日报.2019

[5].班峰,覃吉善.人工湿地系统处理工业废水尾水的工艺设计研究[J].广东化工.2019

[6].郭鹏程,卢慧,蔡明.生物塘碎石床湿地系统处理污水厂尾水研究[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019

[7].程丽芬,张欣,樊兰英,韩莉春.不同基质与植物湿地系统对煤矿废水的净化效果[J].森林与环境学报.2019

[8].商卓.邻苯二甲酸酯类污染物在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去除机制研究[D].山东建筑大学.2019

[9].田开放.铁碳微电解耦合人工湿地系统对混合农药的去除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9

[10].程呈.人工湿地系统中甲烷和氧化亚氮的同步消减及机制研究[D].山东大学.2019

标签:;  ;  ;  ;  

湿地系统论文-高续涛,李振灵,丁彦礼,王敦球,王荣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