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纳米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可靠性研究

新型纳米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可靠性研究

论文摘要

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和按比例缩小的规律持续发展。在器件小型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其中,纳米MOSFET的关键可靠性问题:偏压温度不稳定性(Bias Temperature Instability或BTI),便是其中之一。另外,传统Si工艺正在接近物理极限。因此,各种新型电子器件应运而生。其中,基于碳纳米管网络的薄膜晶体管(Carbon Nanotube Network-based Thin-Film Transistors或CNN-TFTs)以其优良的电学性能、工艺可控性和独特的柔性引起了广泛关注。随着新材料、新工艺和新器件的开发,传统的电学测量手段在纳米器件的研究中也面临很多新的问题,例如BTI中恢复效应的准确表征,目前在国际上尚未很好地解决。除此之外,对新型纳米器件CNN-TFT的电学特性如栅电容和迁移率也缺乏深入的研究。本论文针对新型纳米器件的制备、表征方法、电学特性以及可靠性展开前瞻性的研究。具体内容包括:(1)针对纳米MOSFET中BTI效应的恢复现象,我们建立了快速脉冲ID-VG测量(Fast Pulsed Measurement或FPM)系统,用于表征应力过程中的阂值电压漂移(△Vt);发展了改进的电荷泵(Modified Charge Pumping或MCP)方法,用于准实时地测量应力下产生的界面态(△Nit)。(2)结合上述新型测量方法,我们系统地研究了纳米MOSFET的BTI效应,包括pMOSFET的NBTI、pMOSFET的PBTI、nMOSFET的NBTI和nMOSFET的PBTI效应。(3)我们采用滴涂工艺和光刻技术,制备了CNN-TFTs.并且结合交变脉冲ID-VG和C-V测量方法,系统地研究了CNN-TFT的栅电容和转移特性。论文工作的主要结果有:(1)结合FPM和MCP两种方法,我们定量地区分了各种不同应力条件下,纳米MOSFET中界面态和氧化层电荷对BTI的贡献。(2)我们发现在BTI中,除了界面态的影响,氧化层电荷的俘获/释放效应也很重要,在建立BTI模型中必须加以考虑。(3)结合交变脉冲ID-VG和C-V测量,我们获得了无电滞特性的CNN-TFT的转移曲线,给出了器件栅电容随碳纳米管密度的变化关系。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提取CNN-TFT沟道迁移率的新的方法。论文工作为新型纳米器件的制备、电学表征、特性分析和可靠性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模型和结果,对新型纳米器件的研究开发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微电子技术的发展趋势
  • 1.2 纳米MOSFET的电学特性
  • 1.3 纳米MOSFET的BTI效应
  • 1.4 基于碳纳米管网络的薄膜晶体管(CNN-TFTs)
  • 1.5 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安排
  • 第二章 新型纳米器件的电学表征方法
  • 2.1 MOS器件的常规电学表征方法
  • 2.1.1 电容-电压(C-V)测量
  • D-VG测量'>2.1.2 直流ID-VG测量
  • 2.1.3 直流电流电压(DCIV)测量
  • 2.1.4 常规的电荷泵(CCP)测量
  • D-VG(FPM)测量'>2.2 快速脉冲ID-VG(FPM)测量
  • 2.3 改进的电荷泵浦(MCP)测量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纳米MOSFET的BTI效应
  • 3.1 MOSFET中栅介质的电场强度
  • it和ΔVt'>3.2 BTI效应中ΔNit和ΔVt
  • it'>3.2.1 BTI效应中的ΔNit
  • t'>3.2.2 BTI效应中的ΔVt
  • it和ΔVot'>3.3 BTI效应中的ΔNit和ΔVot
  • 3.3.1 pMOSFET的NBTI效应
  • 3.3.2 pMOSFET的PBTI效应
  • 3.3.3 nMOSFET的NBTI效应
  • 3.3.4 nMOSFET的PBTI效应
  • 3.4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新型CNN-TFT的制备和电学特性
  • 4.1 CNN-TFT的制备
  • 4.2 CNN-TFT的转移特性
  • D-VG测量和电滞回线'>4.2.1 直流ID-VG测量和电滞回线
  • D-VG测量和电滞回线'>4.2.2 常规脉冲ID-VG测量和电滞回线
  • D-VG测量和电滞回线的消除'>4.2.3 交变脉冲ID-VG测量和电滞回线的消除
  • 4.2.4 CNN-TFT的转移特性和SWCNT密度的关系
  • G)'>4.3 CNN-TFT的栅电容(CG
  • G的重要性'>4.3.1 CNN-TFT中CG的重要性
  • 4.3.2 CNN-TFT的C-V测量
  • G的频率响应'>4.3.3 CNN-TFT中CG的频率响应
  • G与SWCNT密度的关系'>4.3.4 CNN-TFT中CG与SWCNT密度的关系
  • 4.4 CNN-TFT中载流子迁移率μ的提取
  • 4.4.1 CNN-TFT中迁移率μ提取面临的挑战
  • D-VG电滞回线和栅电容CG对μ的影响'>4.4.2 ID-VG电滞回线和栅电容CG对μ的影响
  • D随沟道长度的变化关系'>4.4.3 ID随沟道长度的变化关系
  • 4.4.4 CNN-TFT的迁移率μ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论文发表情况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瑞士科学家开发出新型纳米器件[J]. 传感器世界 2020(04)
    • [2].纳米器件[J]. 现代物理知识 2018(05)
    • [3].一种新型纳米器件逻辑纠错专用集成电路架构[J]. 半导体技术 2020(02)
    • [4].纳米器件空间辐射效应机理和模拟试验技术研究进展[J]. 科学通报 2018(13)
    • [5].石墨烯、硅烯纳米器件量子输运性质研究进展[J].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6].合肥研究院在电阻转换纳米器件研究中取得新进展[J]. 电子元件与材料 2015(12)
    • [7].表面处理与清洗是纳米器件实现量产的保证[J]. 微纳电子技术 2009(09)
    • [8].苏州纳米所发表能源纳米器件的扫描力探针研究综述[J]. 化工新型材料 2019(02)
    • [9].纳米器件单粒子效应敏感区重离子微束定位分析技术[J].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年报 2019(00)
    • [10].离子在纳米器件中的沉积能量的离散(英文)[J]. IMP & HIRFL Annual Report 2012(00)
    • [11].基于高阶辛算法的纳米器件本征问题仿真[J]. 量子电子学报 2014(03)
    • [12].江苏省纳米器件重点实验室通过验收[J]. 中国粉体工业 2014(03)
    • [13].单根纳米器件在能量储存与转化中的应用[J]. 中国材料进展 2018(01)
    • [14].纳米器件的表面预处理和成品率[J]. 集成电路应用 2008(08)
    • [15].基于智能算法的片上路由纳米器件及拓扑光子态的实现[J]. 量子电子学报 2020(01)
    • [16].基于虚拟仪器的纳米器件电学性能测量系统的实现[J].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 2008(01)
    • [17].应力对3-1-3 GeP_3纳米器件电输运性质的调控[J]. 现代应用物理 2020(02)
    • [18].日本报道新型层状超导体 利用石墨烯开发零能耗纳米器件[J]. 中国粉体工业 2020(01)
    • [19].中国科学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研究领域介绍[J]. 宁波化工 2020(03)
    • [20].纳米器件对叶蛋白提取的影响[J]. 生物技术通报 2012(04)
    • [21].自组装形成纳米管研究进展[J]. 化工新型材料 2008(03)
    • [22].多肽酶检测和细胞表面荧光标记的新方法研究[J]. 中国卫生工程学 2020(01)
    • [23].2018年先进纳米材料和纳米器件国际会议(ICANN 2018)[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2018(08)
    • [24].纳米器件的散粒噪声检测方法研究[J]. 电子技术应用 2016(09)
    • [25].第一性原理计算在可靠性物理中的应用[J].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9(S1)
    • [26].IBM发布集光电纳米器件于一体的新芯片[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1(01)
    • [27].纳米器件的非零点能Casimir排斥力[J]. 计算物理 2015(01)
    • [28].IBM发布集光电纳米器件于一体的新芯片为研发媲美人脑的亿亿次超级计算机开辟道路[J]. 光学仪器 2011(01)
    • [29].纳米器件电流噪声的散射理论统一模型研究[J]. 物理学报 2011(09)
    • [30].离子通道原型器件研究获新进展[J]. 光机电信息 2010(12)

    标签:;  ;  ;  ;  ;  

    新型纳米器件的电学特性和可靠性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